分享

这世上的名和利 真名与作秀

 miyasa 2012-12-01
 
 
 
 

  这世上的名和利 真名与作秀

  当我们真诚地去为别人付出,名自然就会来了。这不是为名而动,是为人而动。为了名声做广告,而广告的内容和实际不相符,就会引来一大堆骂名。

  真正的名,是为了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更有意义;让名声越来越好,我们应该为此而努力。现在很多人造作,为了得到好的名而去作秀。比如有的人不是真的喜欢环保事业,因为环保人士受人尊敬,就去作秀。有时候我们也要反过来想:如果他作秀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他做的这件事是好事,也没什么不好。有很多名人为了作秀会去做慈善事业,只要有镁光灯的地方他就做得非常好,捐款捐物;如果没有镁光灯,没有媒体报道,没有领导参加,就一毛不拔。有镁光灯照着他,他为了名声,愿意去作秀。我们经常看到有媒体参与的捐款活动,本来可能只捐一百块的人都愿意捐几万块钱。

  作秀本身对不对?当然不对。人与人之间应该坦诚,应该用心地去做这些事,应该用平常心对待名声。但世上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常常是好事中留有不完善,坏事中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有时候,有人有目的地作秀,也让别人得到了好处。汶川大地震有很多次捐款活动,本来愿意捐几百万几千万的人,看到领导出来了,镁光灯打过来,媒体来采访,愿意捐上亿了。这样也很好,他作秀了,把钱财捐献出去了,别人也受益了。

  所以,作秀不是一无是处,我们不能一味批评,该赞美的就赞美。

  当然,人总是有缺点的,喜欢作秀的人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应该是不管有没有镁光灯,不管有没有领导的表扬,都要很用心地做事,这样会过得越来越快乐,内心也会越来越自由。有了这种心态,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慈善家自己好好的事业不做,愿意跑到偏远地区,猫在那儿,盖小学、盖房子、打井,做慈善比做自己的事业时要快乐得多。这是因为,他得到了真正的名利。真正的名是他发自内心对自己肯定,对自己所作所为的认可。名不外求,缘于内心。这种名是他发自内心认为自己是做了有意义的事了。如果捐出了一个亿,而内心是虚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捐,仅仅为了作秀,回头又舍不得了,那人们怎么把大慈善家的头衔给你呢?如果是心中有愧,心虚,不是真的想为慈善而捐钱,只是为了名声,心里反而不快乐。如果发自内心,捐钱给别人,因此而名声在外,那样你内心就会坦荡,就觉得快乐和踏实。

  做慈善,也要学会做一些必要的包装。一个产品,不经任何包装地放在那儿,和用精美的盒子装起来放在那儿,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许多人会被包装精美的东西所吸引,因吸引而选择。其实,包装过的和没有包装的是一个东西。很多时候适当包装也是需要的。人和人的交往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也就是要对言行适当包装。这种包装是建立在我们起心动念真正为别人着想的基础上。如果我们真正为他人着想,再加上得体的穿着和谈吐,用这样从内到外的包装去做事,被人赞扬,有了这样的名声,就会一直乐于做慈善了。如果是为了名声,刻意为了得到赞扬去做事,坚持一次两次还可以,去做十次二十次就会不耐烦了,再往后可能就会露出马脚,现出真面目。所以,真正的名,一定是我们真诚付出后才能得到的。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别人真正的尊敬。

  汶川大地震中那些抗震救灾的军人很让我们心有触动。当时在马尔康,看到过来一批又一批的战士,都很年轻,只有二十几岁。灾区离马尔康不远,是什么样的路,是什么样的恶劣环境,我们太熟悉了。好几次我们送部队去往灾区,都会准备一些水果、干粮给他们,每次都很心痛。我们心里先默默地为这些战士祈祷,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希望他们能够平安地出来。我们是人,他们也是人,那么惨不忍睹的场面,那些战士一下子就进去了。而且灾区余震不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那个时候我心里就想:他们是哪里有难就往哪里冲。我们每天都在讲要普度众生,如果让我们往地震灾区冲,即使有这份心也不一定有这个体力,所以那时我对那些救灾英雄无比崇敬。这些人就应该被赞美,他们付出了那么多,不惜牺牲,如果他们不被赞美,谁该被赞美啊!

  所以,当我们真诚地去为别人付出,名自然就会来了。那种发自内心为别人而做的行动,为什么总是被别人赞美?因为这不是为名而动,是为人而动。

  利随名往

  在拥有名利后,一定要懂得分享。特别是要用自己的“名”多做一些有利于大众的事,尽量让“名”产生更多效应。

  同样的事情,一个有名的人做和一个没名的人做,结果大不一样。名人呼吁环保,带头做慈善事业,可能就会在社会上刮起环保和慈善的旋风。

  说话也是如此。一个做领导的讲一句话就会起很大反响,可以发动老百姓都跟着做;一个老百姓就是讲几万句话也不会有什么明显作用,势微力薄。如果带头的名人有权力,又具备才智,就会兴邦,为我们带来祥瑞、安宁、和谐。小到一个家庭也如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家庭中做一个好人、一个有声名的人。《大学》中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好自己的道德品行是管理家庭管理社会的基础。如果公公婆婆说你好,爷爷奶奶说你很孝顺,儿女说你是好爸爸好妈妈,兄弟姐妹也说你很称职,到了社区,大家都说你是一个不错的人,说明你把自己的名声维护得很好,运用得很好。也就是说,假如一百个人里有六十个人说你好,实际上就已经非常好了。我们不可能让一百个人都说好,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

  名利是一种财富,而如果把握不好,最容易让我们走向偏路的财富也是名利。妥善而有智慧地运用名利,会给社会带来正效应,是非常好的。名利本身不是什么坏东西,一个人所做的事是正面的,他的名声就需要传播,不管是口口相传还是通过媒体,就像我们佛教徒一直传诵菩萨的精神,代代传,已经传了2500年,还在传扬他们利益众生的美妙故事。实际上,一个人只要有了名,利大部分是追随着的,有了名就产生了利。

  至于负面名声,传播得也会特别快。古人讲“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是非的东西传得比较快。现在媒体高度发达,所有的八卦消息、娱乐新闻传播特别快。任何人的事情,报道都可以把它八卦化,为了收视率甚至可以丑化,但我们不能就此否认媒体的传播作用。这些并不代表是错的,有些事情你不去传播它就没有人知道,你要传播它,就像看一件东西一样,说这个东西好,必须把这个东西好处在哪儿放大说。这个东西里有好的那一面,你放大来讲,是好事。比如火,火可以带来温暖,可以做饭烧水,可以发电,火的功能形形色色,我们在讲火的功能时也要告诉人火也可以摧毁一切、火可能烧伤人等不好的作用。这样我的传播才是负责任的、有效的。

  能够把正面的传播出去,把负面的也客观呈现,优缺点一并传播,这是好事。现在最可怕的是什么呢?对本身不具备的功能效果作虚假宣传。我们打开电视,上面卖的东西,医疗器材、热炒的养生课,都跟保健有关系,好像有了这些,我们就不需要其他药品了——为了吹捧其功能,习惯性地把某一种东西称为万能的。我们讲佛教的,都认为佛教是最好的,但从来没有说过佛教适合所有人来信仰来修持,也没有用以引导所有的人。佛教不是万能的,这个世界没有万能的事物。有位西藏高僧讲过:宗教就像超市,人们进去寻找他需要的东西。佛陀时代有很多人信佛,也有很多人不信佛,甚至反对佛。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东西能适合所有人。赞誉过度就会有负面效应。

  我们现在很多媒体,包括专家,经常误导人。你把眼睛睁大一点、清醒一点,可以看到很多怪相:骗人的养生书满街都是,专家学者和明星在电视上做虚假宣传。骗人的养生书是谁出版的?为什么出版之前没有让真正的医疗专家来鉴定一下其科学性?这不是小事,是对人体产生直接影响的。电视也好,平面媒体也好,应该保持最基本的良知,虚假宣传一旦出来了,伤害的是大多数百姓的利益。一个出版社、一个公共媒体,想出版或者宣传这些东西,要把好关;如果没有做到,危害是无穷的。

  什么东西都要实事求是。得到名利,如果是用正当的方式,你就不会失去得那么快,而且你也不会太在乎别人是不是把这些名给了你。所谓这些名利你得到了,到底你在谁的面前有名时才算有名呢?这边的人认识你,那边的不一定认识你——我们有一次去好莱坞,见到一位大帅哥,后来才知道他原来是个全世界出名的大明星,当时握着我们的手一直说“扎西德勒”,最后问我们认不认识他是谁,我们没有人认识他,最后他垂头丧气,因为他的名气没有产生一点作用。就像唱歌的人,不管是多有名的歌星,在不喜欢听歌或者不喜欢听他唱的那类歌曲的人来讲,就不会关注他。这时候,真的需要我们及时调整心态,因为名气有多大,真的不是靠努力,还有相当一部分靠福报,靠前世的积累。

  对没来到的事不要想太多

  我们藏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叫“骡子的腰要折断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骡子力气很大,一般来讲要驮运什么东西,骡子很实用。有一家赚了一点小钱,然后商量买个骡子来驮运东西,太太就问是买公的还是买母的,先生说买母的比较好,因为母的会生小的。太太就说不要了,生小的我们也养不起。这时他们的大儿子就开口了,生了小骡子,我要先骑着到处跑。二儿子听了很不高兴,对哥哥说,你骑着到处跑那我怎么办呢。两人为了到底谁骑小骡子的事争执不下,最后商定两个人一起骑。父母又不乐意了,小骡子两个人一起骑,把它腰给压折了,那长大了怎么用。全家人就吵成一团,这时候来了一个亲戚,问你们争什么。他们就说在争到底该买一头母骡子还是公骡子,生了小的怎么办。那个亲戚就说不用争,骡子本就不会生小骡子的。

  在没有认清这个事实真相之前不要想太多,对没有来到的事情不要想太多。有些事情不会因为我们的想法运转。我们可以这样去设计它,可以照这样的方向去努力,但最后的结果成为什么样,不是我们现在用想象就可以想象出来的。这个世界很多事情是很复杂的,我们不要花太多时间在一些还看不到结果的假设上,做无用的想象。

  聪明人一般谋略很深,比较喜欢算来算去。我们藏族人有个谚语:聪明的猴子什么都会,只是不懂得解开自己打下的结。一般来讲,无私一点,人就会有智慧了,如果自私地聪明,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把聪明转化成智慧,不要太自私,不要谋略算计,不要以为自己聪明能干、才华横溢……有些人我们根本不用说服他,他本身就是倒扣过来的杯子了,什么水也留不住的,你只能用水滋润一下,他哪天要想通了,自己把杯子翻过来就行了。这种人,你越往下压,他会越跳得高,就是害怕别人看到其弱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