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物致知的解释,宋儒程朱为偏

 释中庆 2012-12-05

 

 




 

孔子做人51精要 - 無為居士 - 聚美齋

               格物致知的解释

                        宋儒程朱为偏

 

  孔子以格物致知, 为诚意正心之本。程朱误认物字, 为天下事物之物。不知此物字, 乃指当人心中不合理之私欲而言, 非外物也。以心有不合理之私欲, 则其知见便不正, 而是是非非均失其当。如人爱妻爱子, 其妻子再不好, 他总觉得好。以正知为私欲障蔽, 而成偏邪。若格去此爱, 则此妻与子之不好, 自然悉知悉见矣。格物致知, 方能诚意正心。虽一字不识之人, 亦做得到。若如程朱, 以推极吾之知识, 穷尽天下事物之理, 为格物者。乃致知为格物之本, 而世之能格物者鲜矣。勿道平常人做不到, 虽圣人也做不到。既无由格物, 诚意正心从何而得。故程朱平常, 只言正心诚意, 不言致知格物。乃以根本为枝末, 以枝末为根本。倒行逆施圣人治心治身治家治国平天下之法。致世界之乱, 无由解决。为国家者, 果能心无不合理之私欲, 则互相残杀之根已无。又何由互相残杀, 了无止期也。光说此话, 不知汝为然否。如犹不能了了, 且请至诚念佛, 后来当不以光言为错谬也。(三编·复顾德谷居士书)

  以谦为诚意之诀, 乃为上根人说则可。若对上、中、下一切人说, 则当以致知格物, 为契理契机之至论。程朱所说之致与格, 万不可依。须知此致知与格物, 乃希圣希贤之根本。以知见一偏, 即不能诚意。而知见之偏, 由心中有偏私之人欲。格除此偏私之人欲, 知见自得其正。知见正, 而意诚、心正、身修矣。真学问, 不必在玄妙上显。但令一切人, 识得下手处。(续编·复慧导居士书[即杨汉公])

  战之一字, 关系甚深, 人欲, 天理之际, 若不以力战, 则理被欲蔽, 俾理必隐而欲必著矣。孔子四十不惑, 乃理胜而欲伏之时。七十所欲不逾矩, 乃天下太平, 了无战事矣。孔子曰, 我战则克。孔子一生, 未操兵权, 何得说我战则克之话乎。乃孔子教人克念作圣之微旨也, 故为取名德克。圣人垂衣拱手而治天下, 其要只是无欲, 无欲则无战。有欲则长战, 直至自他同归于尽, 方肯死心。否则, 必欲人亡而我独存, 决不肯念战争之惨而暂息也。(续编·复李德明居士书二)

  勿道今人, 即宋儒之传圣人之心法者, 于格物二字, 尚未认清, 况后人乎。欲明明德, 不先格其心人欲之物, 则明明德便是空谈。即学得文章盖世, 固常在人欲中盘桓, 何能不随境转乎哉。(增广文钞·复汤昌宏居士书)

 

 

图片

                                        

 

 本文转载地藏孝亲网

 

音图框引用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