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一力:高层为何提出新型的城镇化

 yiyidaodao 2012-12-07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概念刚刚被提出来,各方面的探讨也正在火热的进行中,无论是关于“新型”的概念,还是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什么叫作新型?

如果我们设想一种最简单的城镇化的方法,那就是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大量实施农业机械自动化,这样会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按农民人均耕地不低于1公顷计算保持全国1.2亿公顷的耕地总面积只需要1.2亿农民就够了。而现在中国农村的劳动力至少在4亿以上,会有3亿的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进入城市。但是我们的城市化能这么简单来操作么?

显然不能,这么多农民到城市干什么去呢?这会出现社会动荡的。这就是过去几十年,为什么我们中国不在农村实施农机规模化自动化的原因。这些农机并不是研发不出来也不是买不起,而是出于稳定的考虑。

那么现在提出的新型的城镇化显然有这方面的考虑。因为我国现在的城镇化率正好在一个临界点上—50%。

从发达国家来看,当人口转移型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即人口城市化率达50%时人口转移型城市化逐渐淡化,结构转换型城市化就会大面积地出现。

考察率先进入城市化的发达国家发展史,就可以发现这些国家在人口转移型城市化的过程中也悄然发生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比如英国从1760年开始到1850年人口转移型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城市化率由10%上升到50%正好达到结构转换型城市化的起点。英国就是全世界第一个走上结构转换型城市化道路的国家。1850年后英国铁路通车里程迅速扩张,从不到1万公里1870年的2.2万公里20年间翻了好几倍密集的铁路网将全国的城市联系起来又扩大了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乡村城市化”

美国城镇化的转折点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1920年美国人口城市化率为50%达到了城市化道路转型的起点。美国的结构型城市化并不是像欧洲的农村城市化,而是郊区城市化。当时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化的中心汽车产业、电气和房地产三大产业发展非常快这三大产业又与城市化向郊区城市化的转型密切相关。比如汽车产业,至少增加城市人口2000多万。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汽车进入家庭创造了条件大批中产阶级已有汽车购买力。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时期美国的公路建设大发展仅乡村公路就达300万英里逐步形成了联结城乡的全国公路网。汽车和公路的发展使得人们在郊区生活更方便建筑商们在郊区开发大批条件更好的住房大批中产阶级也陆续从市区转移到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美国的城镇化率现在超过70%。

除美国外其他发达国家乃至不少发展中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这样的城市群、城市带或都市化地区结构转换型城市化已逐渐成为世界城市化的普遍现象。

而现在中国人口城镇化率为50%左右,已达到人口转移型城市化向结构转换型城市化转变的“转折点”。我们有必要在这个时候提出新型的城镇化思想,其实就是类似于欧美的那种结构转换型城市化。

如果参考欧美或者日本的发展历程,现在我们现在的城镇化跟过去几十年比会有本质区别。

1、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我国接下来的城镇化会出现类似于美国的郊区城市化,即使因为东方人爱热闹爱聚集的本性,基本上也会逐渐朝这方面去发展。我们中国的人均土地面积并不少,但是人均土地供应却很少。在郊区,我们能看到大量空置的土地,这些土地并不属于耕地,但是因为历史原因,比如属于军队的或某部委的,国土部门无权管理,而一直得不到开发而浪费。造成土地供应的极度紧缺,土地价格极高,房价自然也高。

这种状况在接下来可能会逐渐改善,我们也期待着出现欧美那样的郊区城市带。城中区和郊区需要修建大量的地铁、城铁和公路,这是未来的一大趋势,现在发改委都在大力批这方面项目。

当然,城市化的发展必然无法摆脱我们前面提到的农村居民购房的问题。房价并不一定就会推高,政府会以保障房等的建设来增加供给,减缓房价上涨,而且又不让房地产建设减下来而造成经济波动。而且新型城镇化必然带动的是土地改革。已城镇化的农地问题有望率先解决——比如深圳已经开始试点小产权房转正,未来小产权房可通过在土地利益上给予政府一定补偿的方式来获得转正资格。

2、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过去十年,中国经济赖以维持高速增长的动力背后便是城镇化,但旧的城镇化路线显然有着极不科学的一面。地方政府推行的城镇化工程多以粗放型为主,在看中投资对于经济拉动作用的同时,却忽视了城镇化背后的意义。

比如我们来看一项数据,在过去的几年中,与日本的快速发展时期相比较,中国GDP每增长1%,其背后“消费”掉的土地面积却是日本的8倍。而中国的平原面积大概只有总国土面积的13%左右——在中国并没有很多土地能够被以这种利用率消耗掉。而就在过去的城镇化过程中,粗放用地的同时,学校、医院、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却并没有相应的被建造起来。城市低密度盛行导致了更多、更长距离的交通通勤和对小汽车的过分依赖,引发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这种城市的低实用性导致很多政府斥资打造新城利用率极低。

简单地说,新型城镇化将会从城市面积的扩张,变换到城市生活质量的扩张上。这也正是当下,提出新城镇化建设,对于中国经济及人文环境的意义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