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辅导《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三章 病例分析——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是在肝细胞广泛变性和坏死基础上产生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并形成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导致肝小叶正常结构和血管解剖的破坏。病变逐渐进展,晚期出现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和多种并发症,死亡率高。
病因 1.病毒性肝炎 2.慢性酒精中毒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4.胆汁淤积 5.药物或毒物 6.肝脏血液循环障碍 7.遗传和代谢性疾病 8.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 9.血吸虫病
病理生理 一、门静脉高压症 1.侧枝循环形成 主要侧枝循环有: ①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 ②腹壁静脉显露和曲张 ③直肠下端静脉丛 2.腹腔积液形成 3.脾肿大 二、腹腔积液 主要机制有①门静脉压力增高;②内脏动脉扩张;③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三、内分泌变化 主要表现为在肝脏灭活的雌激素水平增高,出现肝掌、蜘蛛痣及男性乳房发育。 四、呼吸系统 1.肝性胸腔积液:右侧多见,也有双侧,仅左侧者少见。 2.肝肺综合征:是进展性肝病、肺内血管扩张、低氧血症/肺泡-动脉氧梯度增加组成的三联征。 五、泌尿系统 肝肾综合征:严重肾血管收缩导致的肾衰竭。 六、血液系统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导致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常有贫血、出血倾向。
临床表现 一、代偿期肝硬化 无特异性症状。 二、失代偿期肝硬化 1.症状 (1)食欲减退:为最常见症状。 (2)乏力:早期症状之一。 (3)腹胀:为常见症状。 (4)腹痛:常为肝区隐痛。 (5)腹泻:较普遍。 (6)体重减轻:为多见症状。 (7)出血倾向。 (8)内分泌系统失调:男性有性功能减退,男性乳房发育,女性常有闭经,不孕。 2.体征 常呈慢性病容,面色黝黑,皮肤常见蜘蛛痣、肝掌。可出现男性乳房发育,胸、腹壁可见静脉曲张,甚至在脐周静脉突起呈海蛇头状。黄疸常提示病程已达中期。胸腔积液,腹腔积液,下肢水肿常发生在晚期病人。 肝脏早期肿大,晚期坚硬缩小,可有脾肿大。 3.并发症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重者休克。 (2)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短期内腹腔积液迅速增加,伴腹泻,腹痛,腹胀,发热等。 (3)原发性肝癌:进行性肝肿大,质地坚硬如石,表面结节状。 (4)肝肾综合征 (5)肝肺综合征 (6)肝性脑病 (7)门静脉血栓形成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常有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合并感染时白细胞升高。 2.尿液检查:合并肾损害时尿蛋白可阳性,肝细胞损伤引起的黄疸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增加。 3.粪常规:消化道出血时可见黑便。 4.肝功能检查 (1)血清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和总胆红素升高。 (2)蛋白质:血清白蛋白降低(正常值为35-55g/L)。白/球比例倒置。 (3)凝血酶原时间:晚期肝硬化及肝细胞损害时明显延长。 (4)血清酶学检查 1)ALT、AST:肝硬化时两者不一定升高,但肝硬化活动时升高。 2)γ-GT:多数肝硬化病人可升高。 3)ALP:多数肝硬化病人可升高。 (5)反映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①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P);②Ⅳ型胶原;③透明质酸;④层粘连蛋白。 (6)脂肪代谢:失代偿期胆固醇常明显降低。 5.血清免疫学检查 (1)AFP:肝硬化活动时,AFP可升高,但如明显持续升高,应考虑肝癌可能。 (2)病毒性肝炎标记的测定。 (3)血清抗线粒体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核抗体。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发现肝表面不光滑或凹凸不平,肝实质回声不均匀。可发现脾肿大,门静脉扩张和门腔侧支开放。 2.CT 3.上消化道钡餐:可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4.MRA:可了解门脉系统的血管情况。 三、特殊检查 1.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并确定食管及胃底有无静脉曲张。 2.肝组织活检 3.腹腔镜检查 4.门静脉测压 5.腹腔积液检查:为漏出液,SAAG(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11g/L。如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为渗出液,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但SAAG仍>11g/L。
鉴别诊断 (1)与引起肝大的疾病鉴别:主要有淤血性肝肿大、肝血吸虫病、肝包虫病等。淤血性肝肿大的特点是肝肿大程度与心功能不全的程度相平行,黄疸少见,肝功能多正常;血吸虫尾蚴接触史、免疫学检查及超声检查有助于肝血吸虫病的诊断;肝包虫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与病犬密切接触史,肝肿大体征与症状不平行,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X线检右膈变形或蛋壳样钙化的囊壁,超声检查肝内含充满液体的囊腔,免疫学试验阳性。 (2)与引起腹水和腹部膨隆的疾病鉴别:如结核性腹膜炎、肿瘤等。前者以结核中毒症状、胃肠道症状和慢性腹膜炎体征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腹膜外结核病灶,血沉增快。腹水为渗出液,ADA升高、SAAG<11g/L,抗结核治疗有效。肿瘤性腹腔积液比重介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腹腔积液LDH/血LDH>1,可找到肿瘤细胞。如不能明确,可行腹腔镜检查,多可明确。 (3)肝硬化并发症的鉴别:其他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等,内镜检查对明确诊断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其他原因引起的意识障碍如低血糖昏迷、脑卒中等,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血糖测定和头部CT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其他原因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如慢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等,尿液测定、肾功能检测、血电解质和酸碱测定有辅助诊断价值。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包括①休息;②饮食;保证热量、蛋白质供给,给予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的食物,严禁饮酒。食管静脉曲张者禁食坚硬粗糙食物。 2.药物治疗:目前尚无肯定有效的逆转肝硬化的药物。 3.腹腔积液的治疗: 1)腹腔积液的一般治疗 ①控制水、钠的摄入。 ②利尿剂的应用:首选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 ③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对于低蛋白血症的病人,可每周定期输注白蛋白,血浆。 2)难治性腹腔积液的治疗 ①排放腹腔积液、输注白蛋白。 ②自身腹腔积液浓缩回输。 ③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④肝移植。 4.门脉高压症的治疗:主要选择手术治疗,包括断流术,分流术,脾切除术等。 5.并发症的治疗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1)重症监护:卧床,禁食,维持循环血容量稳定。 2)控制急性出血 ①药物治疗:垂体后叶素及其衍生物,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 ②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 ③内镜治疗 ④急诊手术 3)预防再出血 ①内镜治疗 ②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为普萘洛尔。 ③外科减压或断流。 ④肝移植 6.自发性腹膜炎: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经验治疗首选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 7.肝移植:适用于终末期肝硬化病人。
【例题】 病例摘要: 男性,55岁。乏力,腹胀半年,加重1周。 半年前开始乏力,腹胀,自服“酵母片”无效,未系统诊治。自入院前1周开始症状加重,伴腹痛及发热(体温最高达38.5℃),遂于门诊就诊。发病以来,食欲差,尿色深。尿量少,大便正常,体重增加2kg。十年前体检时发现HBsAg阳性。无长期服药史,无特殊嗜好。 查体:T 38.O℃,P 96次/分,R 20次/分,BP 120/60mmHg。神志清,查体合作。慢性病容,巩膜轻度黄染,颈部可见2个蜘蛛痣。双肺呼吸音清,叩诊心界不大,心率96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部膨隆,有压痛及反跳痛,肝脏无肿大,脾肋下3cm可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血WBC 5.5×109/L、N 85%,L 15%,Hb 79g/L,Plt 53×109/L。肝功能:ALT 62U/L,AST 85U/L,A/G=0.8,HBV DNA 5.13×105。腹水检查:外观为黄色略混浊,比重1.016,WBC 660× 106/L,中性粒细胞72%,腹水细菌培养有大肠杆菌生长、抗酸染色(-),未见肿瘤细胞。 分析步骤 (一)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初步诊断: 肝硬化(失代偿期)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脾功能亢进 贫血(中度) 慢性乙型肝炎 诊断依据: 1.中年男性,慢性病程,急性加重。 2.乏力、腹胀半年。症状加重伴腹痛、发热1周。 3.既往发现HBsAg阳性10年。 4.查体慢性病容,巩膜轻度黄染,可见蜘蛛痣,腹膨隆,压痛、反跳痛,脾大,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水肿。 5.辅助检查血红蛋白、血小板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ALT、AST升高,A/G倒置,HBV DNA高载量。腹水提示漏出液,以多核白细胞为主,细菌培养出大肠杆菌,细胞学检查阴性,抗酸染色(-)。 (二)鉴别诊断 1.结核性腹膜炎:多见于年轻人,可出现低热、盗汗,腹部触诊揉面感。腹水多为渗出液改变,血沉增快,ADA升高,抗结核治疗有效。 2.化脓性腹膜炎:多有脏器穿孔,外伤等基础疾病,常伴有全身中毒症状,腹部症状和体征明显,腹腔可抽出脓性液体。 3.肿瘤性腹水:患者慢性乙型肝炎伴腹水,应注意除外肝癌。肝癌多表现为肝脏肿大,质地坚硬,结节状。肝癌腹水多介于渗、漏之间,可找到肿瘤细胞。与本患者不符,可结合AFP、ALP、γ-GT,腹水LDH/血LDH,腹部B超,CT等以进一步除外。 (三)进一步检查 1.尿常规,粪便常规,肾功能,血电解质。 2.AFP。 3.乙肝五项。 4.腹部B超。 5.腹部CT。 6.胃镜。 7.如难以明确可行肝组织活检。 8.胸片,超声心动图用于了解心肺情况。 (四)治疗原则 1.饮食疗法:选择高热量、富含维生素且易消化食物及优质蛋白。 2.应用抗菌药物:首选针对革兰阴性杆菌的头孢三代抗生素。 3.腹水治疗:限制钠、水的入量,酌情应用利尿剂;可输注白蛋白可以提高胶体渗透压。 4.保肝治疗及对症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