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应担心全球油气资源生产前景

 ixhixh 2012-12-10

中国应担心全球油气资源生产前景

2012-11-15 08:45:16 《环球企业家》 作者:安德鲁-斯皮德  微博评论 浏览次数:79
字号:T|T

日均进口600万桶原油、年进口量高达3亿吨的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2001至2011年间,中国石油净进口增加到原来的四倍,石油对外依存度增加一倍,从32%上升至64%。有鉴于此,中国政府高度关注石油安全也就可以理解了。

天然气进口的激增同样值得关注。中国从2006年开始进口天然气,但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已经上升至年消费量的25%。国内天然气产量迅速增加,自2005年以来已经增加一倍,但在政府大力推进能源多元化、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例的背景下,依然无法满足国内需求。与石油行业一样,中国天然气产业也在逐渐融入国际市场。

由于对进口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依赖程度日渐提高,中国完全有理由担心全球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生产前景。与之对应,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国家这些新兴的石油净进口国,也在令其他能源进口国担忧。因为亚洲国家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国际能源市场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除了快速增长的需求之外,决定未来5至15年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能源安全局势的另外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环节投资的规模和质量。

新的勘探和开采技术,带来了全新的能源机遇。更高质量的地震学成像技术和深水钻探技术,为巴西近海盐下油和天然气田的开采打下了基础。在美国,掌握创新技术的公司将过去150年发展完善的水压钻探技术与化学研究成果相结合,利用水平钻探方法和最新的油气井建造技术,开采出大量的页岩气资源。而在油砂和页岩油的开采方面,业界也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提高技术水平。

尽管利用新技术,可以开采新型石油和天然气储备,但并非毫无代价。整个勘探、建设和开采过程所需的成本,在过去十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即便是在中东和北美这些蕴藏着全球大部分油气储量的地区,项目开发成本也已经上升了三倍之多。成本上升的原因,包括新技术相关成本较高,开采区地形地貌复杂,油价较高时承包商要价水涨船高,以及风险溢价因素的影响。此外,有些项目的超大规模和测试条件要求,也大大推高了成本支出。

社会和居民群体对此类技术带来的机遇与风险做出的反应千差万别,国与国之间立场不同,有些国家内部意见也不尽一致。在美国,得克萨斯和宾斯法尼亚州积极支持页岩气的开采,而其他诸如马萨诸塞之类的州,则禁止此类项目。在欧洲,波兰正在积极寻找页岩气资源,英国则采取了谨慎态度。

最后,长期以来的政治和合约开采权稳定问题,近年来又开始频频出现,主要由于两方面原因:首先,能源价格的上涨,导致资源民族主义死灰复燃,因而促使部分国家政府单方面提出修订合约条件。其次,“阿拉伯春天”运动,也给中东和北非地区带来了全新形式的政治不稳定因素。

由于上述原因,再加上波及全世界大多数地区的金融危机,当今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环节的投资水平,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性将会影响到中国,同时也会波及其他能源进口国。由于中国的进口量大,又在不断增加,所以中国所受的影响,可能也是最为突出的。无论是中国与主要油气出口国的外交关系,还是国有石油公司的海外投资,都无法在油价出现反常波动,或供应来源受到影响时为中国提供可靠的保障。增长中的石油储备,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除非中国政府与国际能源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有效管理这些储备,否则,政府决策过程的不透明,只会加剧国际市场的动荡,并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