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认识生物
2012-12-14 | 阅:  转:  |  分享 
  
??教学内容:第一章复习认识生物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

重点:(1)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2)生物的共同特征。

(3)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生物种类。

(4)对调查到的生物归类。

难点:(1)对生物特征的解释。

(2)调查生物种类。

规律方法指津

生物具有生命,具有生命的共同特征,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能生长繁殖等。非生物不具备这些特征,没有生命现象。要想学习生物学,不仅要学习生物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观察、调查、实验以及分析资料等,都是科学探究活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在通过实验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都十分重要。

中考试题纵览

【例1】指出下列哪一组是生物?()

①珊瑚②玉米③鸡蛋④石头⑤珊瑚虫⑥机器人⑦病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和非生物的判断能力。生物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非生物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具有以下特征:除病毒外均由细胞构成,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产生反应,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还有排泄现象等。

答案:D

【例2】按照生物生活环境划分,下列生物属于水生植物的是()

A.月季 B.莲 C.杨树 D.垂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分类的理解。对调查的生物,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等。

答案:B

?



?

知能检测

一、选择题

1.在你调查到的下列植物种类中,属于珍稀植物的是()

A.侧柏 B.雪松 C.毛白杨 D.银杉

2.我国著名育种专家,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A.李时珍 B.袁隆平 C.吴文俊 D.钱学森

3.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对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要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C.调查时可凭个人感觉记录

D.对调查的结果要认真整理、分析,有时还需要进行数学统计

4.下列各种生命现象中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是()

A.绿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绿豆种子萌发成幼苗

C.小鸡从鸡蛋中孵出 D.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而茎背地生长

5.含羞草的叶片受到碰触后,它的小叶会合拢、下垂。这一生命现象属于()

A.适应性 B.反射 C.应激性 D.新陈代谢

6.下列各种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A.雪松 B.革履虫 C.流感病毒 D.细菌

7.旱生植物的叶片一般小而厚,角质层发达,气孔多;而沉水植物的叶片一般小而薄,角质层薄或无角质层,也无气孔。这种现象是生物对环境的()

A.适应性 B.应激性 C.依赖性 D.变异性

8.下列生物现象中不属于排出体内废物的是()

A.人出汗 B.植物体落叶 C.排尿 D.小狗排粪便

9.动物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最终来自于()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本身的呼吸作用

C.各种肉食性动物 D.各种植食性动物

10.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昆虫对日光的反应开展捕捉蛾和蝶的活动。他们白天捉了60只,晚上捉了40只。那么其中蛾有()

A.60只 B.100只 C.40只 D.20只

11.下列各种生物能以其他动物为食的是()

A青蛙 B.蝗虫 C.家兔 D.野草

12.下列生物能利用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制造出自身所需物质的生物是()

A.猎狗 B.鲸 C.蘑菇 D.绿豆

二、非选择题

13.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由于各种原因很多生物种类在减少。如河中的鱼类在逐年减少,空中飞的麻雀几乎不见了(国家已经把麻雀定为保护动物)等,试分析一下这些生物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

?

?

?

?

?

14.尝试对你们调查所获得的动物、植物等进行分类。(分类标准自拟)

?



?

参考答案

1.D2.B3.C4.D5.C6.C7.A8.B9.A10.C11.A12.D

13.要点提示:①生物栖息地受到破坏;②人为因素。

14.

?



献花(0)
+1
(本文系春天的大枣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