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谓宋代五大名窑?钧窑与其他四大名窑的不同点是什么?

 海外寻瓷翁 2012-12-15

▲钧窑以其独特的窑变效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是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性突破。
▲“汝、官、哥、钧、定”均烧造于宋代,并且都为宋室宫廷烧制过御用瓷,故把这几个窑合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中国是陶瓷之国,瓷器是我国的一大发明。我们的祖先远在商周时代就已烧出原始瓷,东汉时期则烧制成功了具有现代意义的瓷器。到宋代,我国制瓷技术空前大发展,南北窑场林立,星罗棋布,名窑迭出,争奇斗艳。各窑场在工艺、釉色、造型和装饰诸方面均有所长,一些相邻地区的瓷窑彼此取长补短,相互影响,使制瓷工艺在统一的时代风格下,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著名瓷窑,其中尤以五大名窑最为有名。
“五大名窑”一词的出现,源自明朝宣德年间编的《宣德鼎彝谱》一书,该书中有“内府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语句,后人因柴窑只闻其名,不见传世品,也未发现窑址,而不予提及;又认为汝、官、哥、钧、定均烧造于宋代,并且都为宋室宫廷烧制过御用瓷,故把这向个窑合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北宋汝窑
汝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因宋代宝丰隶属汝州,所以称为汝窑。汝窑所产瓷器称为汝瓷。
汝官窑瓷器的特征是:(1)胎体较薄,胎色为灰白色。(2)釉色主要为淡天青色,青中闪蓝,色调有一定的深浅变化,有时呈粉青、灰青等。釉有明显的乳浊感。(3)釉面有细密纹片。此举开片纹装饰瓷器之先河。(4)采用满釉支烧工艺。汝官瓷凡属盘、碗等圆器均施满釉,器里器外,口沿及足部均不露胎,采用支钉窑具支烧,烧后器物底部留有几个支钉痕,支钉多数为3到5个,也有少数为6个的。支痕点都很小,一般在2mm左右,文献上称之为“芝麻花细小挣钉”。支钉痕多为白色,与胎色不太一样,系用含铁质少的耐火黏土制成。
汝官窑烧制时间很短,所以传世品较少,目前所知全世界各大博物馆所存不足百件。器物造型以盘、洗较多,另有碗、碟、瓶、樽、盏等,主要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达维德基金会、日本及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
官窑
北宋徽宗政和年间,朝廷在京师自置窑烧造瓷器,名曰“官窑”。官窑所产瓷器称为官瓷。由于当时京师在汴京,世称“汴京官窑”;高宗南渡后,在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设立新窑,是汴京官窑的继续,因此称南宋官窑。南宁官窑先后设窑于修内司和郊坛下,世称“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
1.北宋汴京官窑。汴京也称汴梁,即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千百年来,由于黄河的多次决口泛滥,汴梁城遗址早已淹没于泥沙之下。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封附近的考古发掘与对古遗址钻探所取得的资料都表明,汴梁城址在今开封市地下6米处。由于黄河河床高于地面等原因,地下水位增高,增加了考察汴京官窑的困难,其窑址至今尚未发现。在传世品中,目前也无法辨认何者为北宋官窑器物.
2南宋官窑。
(1)修内司官窑:窑址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凤凰山老虎洞,该窑址距南宋皇城城墙不足百米,距南宋郊坛下官窑约2.5公里。产品特征以厚胎薄釉、厚胎厚釉为主,薄胎厚釉少见。胎的颜色有香灰、深灰、紫黑等。釉色以粉青、米黄为主流,还有翠绿、灰青等色。釉质晶莹,有玉质感。大部分瓷片釉面有裂纹,部分瓷片釉面有冰裂纹,部分器物铜口铁路足现象明显。器型有碗、盘、杯、罐、碟、壶、洗等日常生活用器,另有觚、琮式瓶、香炉、熏炉、器座、花盆、灯盏等。
(2)郊坛下官窑:窑址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南郊乌龟山一带。产品制作精致,胎质细腻,釉层丰厚,乳浊性良好,晶莹似玉,胎体较薄,有的厚度在1㎜以下。胎有黑、深灰、浅灰、米黄各色。釉色有粉青、深粉青、月白、米黄深米黄等。釉面有大或小开片,但不见大小纹片相结合的品种。紫口铁足是郊坛下官窑的特征,但并非全属此类,凡米黄色胎和底足包釉器都非紫口铁足。其器型除常见的盘、碟、洗以外,仿商、周、秦、汉古铜及玉器者甚多。
三、南宋哥窑
哥窑名称的得来,相传是南宋时浙江龙泉县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俩各主一窑,生一所烧者为哥窑,生二所烧者为北窑。哥窑之名即由此而来。哥窑所产瓷器为哥瓷。但哥窑的窑址迄今尚未发现。
传世哥窑瓷器胎厚薄不同,胎质又有瓷胎及砂胎之分;胎色也有黑灰、深灰、浅灰、土黄等几种不同的色调;釉色以灰青为主。也有炒米黄、浅灰青、浅炒米黄色。以釉面纹片为装饰手段,釉面多开碎片。有大小纹片相结合者,大纹片呈黑色,小纹片呈黄色,世人称之为“金丝铁线”。器物造型有各式瓶、炉、洗、盘及碗等物,主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外流散到国外的也不少。
哥窑的情况比较复杂,从传世品上看,时间有早有晚,产地也不可能是出于一个瓷窑。由于哥窑的窑址尚未发现,也很难以考古资料与传世哥窑相印证,因此,哥窑问题至今仍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四、北宋钧窑
钧窑瓷器的烧制始于唐,盛于宋,其窑址遍及禹州市多个乡镇。钧官窑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东北隅,钧官窑所烧瓷器专供北宋后期皇宫使用,其产品多为各式花盆及盆托、洗、樽等器皿。釉色有天蓝、月白、紫红等各种色调,釉面多有蚯蚓走泥纹和各种窑变的流纹。钧官窑瓷胎体较厚,胎色为香灰色,产品有“铜口铁足”之称。器物底部多数刻有一到十的汉字数码,并抹有芝麻酱色釉。其传世品多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等。
钧窑之所以能在宋代五大名窑中独树一帜,争奇斗艳,其最大贡献是在釉中加入铜元素,创造性地烧出了五彩斑斓的窑变紫红色釉,开铜红釉之先河,打破了以往青白釉统治天下的局面;不像其他四大名窑色彩单一,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为中国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是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性突破。这种青中带红、灿如红霞的釉色一出现,就博得了人们的赞赏,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高温铜红釉的烧制成熟,还为后来南方铜红釉的出现和成熟奠定了基础。
五、北宋定窑
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和燕川。因宋时曲阳隶属定州,故名定窑。定窑所产瓷器称为定瓷。
定窑瓷器的特征是:(1)胎体质细,色白,较薄。(2)釉色白中微闪黄色,光泽柔润,釉面上可见“泪痕”和“竹丝刷纹”。“泪痕”,是指定窑瓷坯在一釉过程中,浸釉后坯体上多余的釉浆回流而形成的聚釉现象。由于聚釉处釉厚,烧成后釉色较重(发黄),用肉眼可明显看出,形似泪痕而得名。“竹丝刷纹”,是指定窑瓷坯在成形过程中器表旋削后留下的刀痕(平行细线),施透明釉烧后,形似竹刷子刷过留下的痕迹而得名。(3)定窑白瓷装饰手法有釉下刻花、划花、印花及剔花等。刻画图案以花果、禽鸟为多见。印花纹饰图案题材以各种花卉、龙凤纹和禽鸟、水波游鱼为多见,亦有婴戏图案等,构图饱满,线条清晰,主次分明,形象生动。(4)采用覆烧工艺,产品多有“芒口”。所谓“芒口”,是指定窑白瓷的盘、碗等圆形器皿,装窑时采用覆烧工艺,即碗或盘的口朝下放置,口边与匣钵接触,所以口边处一圈无釉,烧后露出瓷胎而称为“芒口”。因此,定窑有许多传世圆器精品常在器口镶铜、金或银以遮蔽芒口,使器物美观。
定窑为宋代白瓷之冠,五大名窑中以定窑传世品为最多。其器型主要有盘、碟、碗、罐、盒、壶、枕、瓶及人物、动物雕塑等。定窑除烧白瓷外,还兼烧酱釉、黑釉和绿釉产品,即著名的紫定、黑定和绿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