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舊時老北京拉房纖的

 LuXin4164 2012-12-19

舊時老北京拉房纖的

(2011-07-06 11:28:08)
标签:

杂谈

分类: 这里是北京
       

 

              舊時老北京拉房纖的

        清末民初北京城裏有不少遊手好閑的人,以拉房纖為生,專門吃買房、賣房的主兒。他們每天一早就提著鳥籠子到茶館裏一坐,沏壺小葉茶,神聊起來,借以得到些買賣房的信息。 

       幹這一行的必須能說會道,生意的成敗全憑三寸不爛之舌。遇見賣房的只要找他們一瞧,馬上褒貶起來,什麼這房蓋的不合格矩啦,院子是個大刀把兒不吉祥啦,地點太背啦等等,說得一個大子兒不值,以便叫賣主兒少要一些錢,便於他去找主顧。等到遇上買主兒,他們又換了一套詞,說什麼這房可是正經八百的好房,別看老點兒,可真正是老黃松木架,保您買過來就住,不用大修您別看這胡同背點,但安靜啊,沒有車馬喧嘩,再說,出了胡同就是大街,交通也挺方便嘛!總之,千方百計讓你買下這所房。當你猶豫不決時,他就會說:聽說他這房××要買,您要有意,千萬早下定錢,可別叫人給嗆嘍!並且近一步說:經我手介紹買賣房的多啦,像這樣的好房,價錢又不太高的可不多見哪……”誘導買主兒從速拍板成交。 

        在舊時幹這行也不容易,這種生活在底層的苦人也是在競爭中求生存的。俗語說:同行是冤家。他們之間既互相借助、利用,又互相排擠、拆臺。因此,幹這行的辦事、說話都得留個心眼兒,還得有些招數,說白了,就是要善於在同行之間搞勾心鬥角。例如:有托他賣房,需要找買主兒時,絕對不輕易透露賣房的是誰,這房座落何處。因為一旦說出去,別人就會直接找賣房的主兒,把你甩了,當然,好處費就會被他獨吞。他們之間互相借助時也盡量控制人數,免得狼多肉少。不過一人獨得或兩三個人獨得的事太少了,一般成交一號買賣,至少要有三五個人至七八個人,甚至大房,如王府宅第出賣時,高達百八十人。這裏邊還包括王府的僕人,所謂門裏頭的一份。那時有一段順口溜:十個纖,九個空,拉上一號就不輕。 

       舊時買賣房產成交時,新、舊業主給拉纖的(即中保來人兒)好處費,謂之傭金,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即成三破二,就是買房的新業主拿出房價的3%;賣房的舊業主拿出房價的2%。這樣,拉纖的(中保人)就可以拿到房價的5%。這乃是約定俗成的慣例,從清末到解放前,任何人無一例外者。另外,這5%傭金的分配還要分出大小份兒來,執筆寫賣字兒、倒字兒的和出力較大的拿大份,次者拿小份。 

       買賣成交後,他們就以中保人(即中證人)身份,與新、舊業主一同找個飯館,簽署契約、過款。這時,往往從他們中間找一位秀才執筆,先替舊業主給新業主寫一張白字兒(賣字兒),連同紅契所有權狀和蘭圖一並交給新業主驗收。隨後,再替新業主寫一張所謂倒字兒給舊業主,承認交接手續已清,保證按期付足餘款等項。新業主向舊業主付款後,這些拉纖的(中保人)便一一在白字兒倒字兒上蓋章劃押。至此才完成了使命。新舊業主為了感謝他們起見,便當場把房價5%的傭金給他們分了,最後,還要擺上豬八樣花九件的酒席,聚餐一頓。 

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