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汕头市(三线城市)

 老彗星 2012-12-23
 

 

 

汕头基本概况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地处韩江、榕江、练江出海口,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和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历来为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的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有“粤东之门户,华南之要冲”之称,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汕头市现辖汕头市区龙湖、金平、澄海、濠江、潮阳、潮南7个县级区及南澳县,全市总面积2064.4平方公里,人口 448.94万人。汕头素有“海滨邹鲁”美称,

【自然地理特征】  

  汕头市介于东经116°14′40"~117°19′35"与北纬23°02′33"~23°38′50"之间,土地总面积2064.4平方公里,其中汕头市区面积301平方公里。地处韩江、榕江、练江的下游滨海平原和南澳岛;陆域倚山临海,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呈平原与丘陵相间,平原开阔平坦。

  汕头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气温较高,夏热冬暖。多年平均气温为21.2~21.6℃,最热七月平均28.2℃,最冷一月平均13.2℃,曾出现最高38.6℃和最低0.4℃记录。

  明显的季风特点,冬季盛行偏北风,春季偏北和偏东风,初夏盛行偏东风,盛夏盛行偏南风;全年以偏东风最多,偏北风和偏南风次之。

  沿海多年平均风速在2.4m/s以上,年平均风速最大为南澳岛3.9m/s。汕头所处南海东部海域为热带风暴多发区,台风登陆瞬时风速曾出现53m/s(2001·04#尤特台风)和52.9m/s(1991·07#台风)记录。

  汕头市境内广泛分布花岗岩、流纹岩、石英斑岩和第四纪冲积层。滨海平原地层从上而下大体划分为:近代人工填土层,全新世河流冲积及湖滩堆积相的粘土、细中砂和砾砂层,全新世滨海相淤泥层和淤泥贝壳层,晚更新世三角洲相的砾砂、中粗砂、轻亚粘土和粘性土。花岗岩和河砂均为主要建筑材料。

  土壤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山地红(黄)壤土,多为母岩风化物,颗粒松散,有机质少、易于造成水土流失;二是河流冲积土,以砂壤土和粘质壤土为主,为主要农作物耕作土层;三是滨海沉积土,为近代海相沉积物或河海交替沉积物,以中、轻粘土和淤泥为主。

  植被及森林覆盖率,全市覆盖率为32.1%。绿化以南澳最好,全县造林绿化面积14.75万亩,林业用地栽植率为99.4%,绿化率为93.9% ,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水资源条件】  

  汕头市水资源主要由大气降水、江河径流和地下水所构成(其中又有补给关系而互有联系)。

一、大气降水

  汕头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莲花山脉南麓,东南临南海。受山地和海洋气候影响,春夏多锋面雨,夏秋多台风雨,属华南多雨区,雨量充沛;但滨海一带及南澳岛则为韩江、粤东沿海低值区。降水量具有年际、年内分布不均的特点,多年平均年降雨量自沿海向内陆递增。汕头市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515mm,最大年降水量2370mm(1983年),最小年降水量857mm(1967年),年际变化2.8倍。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夏秋(汛期)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2﹪左右,冬春雨量仅占全年雨量的18﹪,故常出现春旱夏涝。台风带来急风暴雨,澄海东溪口站实测24小时降雨量756mm,为我省实测24小时雨量之最;台风雨往往造成洪涝灾害。

二、河流径流

  本市地表径流主要源于大气降水,多年平均径流深790mm,多年平均径流流量16.42亿m3。

  境内主要河流有韩江、榕江、练江、濠江和雷岭河等。

  韩江,流域面积30112km2,全长470km,上游梅江和汀江在三河坝汇流为韩江,过潮州市流入汕头市区和澄海市,从五个口门出海。潮安站多年平均径流量254亿m3,最大年径流量478亿m3 (1983年),最小年径流量112亿m3(1963年),下游五个出口均筑有拦河桥闸御咸蓄淡,韩江丰富的过境水量,为我市的主要供水水源。

  榕江,流域面积4408 km2。主流南河和支流北河在揭阳市双溪咀汇合为榕江,向南流经我市潮阳市,在关埠注入牛田洋海域。全长175 km (潮阳市境段长60 km,面积334.21 km2,属潮感河段)。榕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5.6亿m3。三洲南岸引榕和潮水溪(引榕)为潮阳市榕江片农业和乡镇供水的重要水源。

  练江,流域面积1353 km2,长72km。发源于普宁市境内,流经潮阳市、过海门湾桥闸出海。潮阳市境内面积838.5 km2。练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0.4亿m3。潮阳市境内已建有中型水库7宗、小㈠型水库18宗及一批小型塘库,总库容2.56亿m3。它在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除害兴利效益。

  濠江,流域面积137 km2,长16km。位于汕头市区,乃是港湾潮汐通道。

  雷岭河,发源于潮阳市雷岭镇,流域面积444 km2,潮阳市境内面积61 km2,下游流经惠来县出海。

  韩江、榕江和练江流经汕头市的多年平均过境水量共263.23亿m3,为我市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

三、地下水

  全市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量7.39亿m3。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东北接潮州市饶平县,北邻潮州市潮安县,西邻揭阳普宁市,西南接揭阳市惠来县,东南濒临南海。全境位于东经116°14’40”—117°19’35”和北纬23°02’33”—23°38’50”之间,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历来是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华南之要冲,粤东之门户”的美称。

汕头水利设施情况

  汕头市地处粤东沿海,韩榕练三江下游,江河众多,海岸线长,为洪涝风潮灾害多发地区,常有春旱、夏涝、秋潮、冬涸之患。解放前水利不兴,民不聊生。解放后,在历届市(地)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兴修水利。经过不懈努力,通过兴建、改造和加固一大批水利工程设施,把原来零星分散、标准较低的水利工程逐步建设成为集防洪(潮)、治涝、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利工程体系,为汕头经济社会的发展初步提供了防洪(潮)安全和水源保障,充分发挥了防洪效益、灌溉除涝效益、供水和环境保护效益,成为我市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据统计,全市现已建成江海堤围91宗,总长864公里,其中海堤303公里;建成各类功能的水闸613座,其中大型水闸8座,中型水闸15座;建成水库山塘524座,其中中型水库8座,小型水库192宗;建成万亩以上灌区17宗;建成机电排灌装机4.64万千瓦;打井47437眼;已开发水电站63宗,小水电装机1.74万千瓦,年发电量3766万千瓦时。全市水利工程年供水量达15.44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71.99万亩,治涝58.87万亩。

区县别

堤 围(公里)

水库山塘(座)

水 闸(宗)

机电排灌站

万亩以上
灌区(宗)

合计

江堤

海堤

合计

中型

小型

山塘

合计

大型

中型

小型

宗数

台数

装机(千瓦)

合计

864.014

560.66

303.354

524

8

192

324

613

8

15

590

319

542

32284.6

17

龙湖

75.62

50.38

25.24

 

 

 

 

23

 

 

23

11

27

1254.5

2

金平

85.514

23.9

61.614

8

 

3

5

134

 

 

134

11

29

1835

2

濠江

47.1

 

47.1

78

 

25

53

89

 

 

89

6

7

630

 

澄海

165.98

108.58

57.4

12

 

4

8

52

4

1

47

117

211

5759.6

6

潮阳

321

221

100

209

1

89

119

188

2

7

179

99

146

11840

3

潮南

156

156

 

143

7

62

74

124

 

6

118

72

110

10823

4

南澳

12

 

12

74

 

9

65

 

 

 

 

3

12

142.5

 

市直

0.8

0.8

 

 

 

 

 

3

2

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