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0203978曹雪玲 聊大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应用
2012-12-24 | 阅:  转:  |  分享 
  
聊大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生应该提高应用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核心竞争力,成为优秀的知识管理者。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首要部门,个人知识管理问题更为突出和重要。本文通过对个人知识管理的释义及分析,阐述了知识信息社会大学生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意义及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作用,并提出高校图书馆如何提高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相应措施。主要论述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和它在图书馆现有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就个人知识及其管理的一般概念问题进行分析论述,提出了个人的一些见解。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个人知识管理创新

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呈指数级增长,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它们转化为知识,对已有的知识能将其合理组织运用创造出新的知识是未来知识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培养应该是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核心。个人知识管理的本质是一种选择过程,是确定优先标准,通过对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并加工共享,最终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从上可看出,个人知识管理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涉及到个人意识和管理理念、现代化技术各方面,只有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个人知识管理顺利开展,其实质在于帮助个人提升工作效率、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高个人的竞争力。将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最终利于自己的工作、生活。何为个人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将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最终利于自己的工作、生活。通过对个人知识的管理,人们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信息素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馆对个人知识管理的作用分析PKM与个人的知识活动相关,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师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与其知识活动密切相关,总的来说图书馆对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两种支持,一是资源支持,二是智力支持,即提供寻找知识的知识。资源支持图书馆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知识的获取硬件方面途径主要有两种,主动获取和被动获取。被动获取知识的主要形式是接受教育,主动获取知识的形式是在知识传授者缺席的情况下完全自主地寻找知识的一种行为过程,如选择阅读、查找资料、上网搜索知识数据库等。主动获取知识比被动获取知识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主动获取知识,人们才会发挥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理解知识真谛;主动获取知识可以磨砺思维与判断,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出新的知识,实现新的价值。这一阶段其实就是对搜集整理的显性知识内化为隐形知识同时自身隐形知识得到提升,完善自身知识体系,进而外化为显性知识,通过交流学习创造出新的知识。图书馆为这一阶段的实施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是经过筛选序化整理后的高质量资源,便于学生搜集检索利用。智力支持图书馆学能为人们提供寻找知识的识,这对于获取知识能力提高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高校馆信息素质教育是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知识的重要途径。高校馆信息素质(informationliteracy,简称IL)教育是多途径、全方位培养和提升用户信息素质的教育活动体系,也是系统性宣传和推介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重要途径。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新生入学教育,主要是图书馆利用培训,介绍馆舍布局、馆藏分布及图书馆主要服务等;定期系列专题讲座,内容为如何利用各种资源和服务及因特网免费资源等,不定期院系专场,结合用户专业及学科介绍相关资源的检索与获取;文检课,系统介绍文献信息资源检索的基本知识和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等;在线IL教育,网页上提供的检索技巧方法,数据库资源介绍之类的文档、视频或课件供读者自主学习。目前的IL教育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管理是PKM实现的前提和基础,而PKM实现的核心是知识创新。在知识社会中,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能力越强,获得持续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获取知识的能力正成为个人、集体乃至国家民族的核心竞争力。IL教育应围绕提升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来设置。个人知识管理更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而不是工具的使用,工具最好是体现了优秀人才的良好习惯的固化短期可能看不到效果,认识到,要养成PKM的习惯开始是有一定适应过程,一时看不到效果而放弃。所以,这个过程要不断的告诉自己,坚持一段时间就能收效,持续按自己制定的规则进行资料收集、加工、处理、消化等,就能实现“知识的5S”:标识、定位等,从而令自己的知识结构一目了然,很容易找到需要用的。参考文献[1]冯东.中美一流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比较研究

[2]许洪军.我国学科馆员研究文献的分析与思考

[3]陈京.建立一支学科馆员的专业队伍

[4]刘波涛.建立和完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几项措施
献花(0)
+1
(本文系天人合一心...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