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展示是高效课堂重要的环节之一。在河北省唐山68中的“动力课堂”中,教师依托“六大动力系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畅游式小展示”。所谓“畅游”,是指每个小组的小展示各有主题,各有侧重,学生在小展示时,并不固定在自己的小组,而是游走在全班各个小组之间,进行学习、交流,形式酷似旅游。本期,我们将加入唐山68中的教师学生队伍,与他们一起畅游“动力课堂”。
教师导入: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乡愁”这个话题。首先,我们一起欣赏生在大陆、长在台湾的诗人余光中的诗作《乡愁》。请大家欣赏配乐朗诵,体会诗人的感情。
(播放配乐朗诵。)
一组展板“我来读”
教师:请各组推荐一位代表,朗诵《乡愁》,看看哪组的朗诵最好。
(学生争相朗读,并自由发言评价。)
教师:读出了哪些情感呢?
学生1:读到浓浓的思乡之情。
学生2:读到一种悲伤的、无奈的情感。
畅游小展示环节启动:学生分成组中组进行交流,单号组中组在本组的展板上展示感受与发现,然后去其他小组巡游、交流,把不同的意见标注在展板上;双号组中组在组内交流,同时留意其他组展板上的信息,为大展示做准备。教师巡视各组,注意各组展板上呈现的分歧点和疏漏点。
二组展板“我发现”
学生1(主展):我发现了这首诗是按照从过去到未来的顺序写作的。
学生2(辅展):每一节中,诗人与亲人的距离也不一样。
学生3(听展):我还发现诗的每一小节所表达的感情也不一样。第一节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第二节表达对妻子的思念,第三节是说母亲去世了,对母亲的思念成了永久的怀念,第四节表达对大陆的思念。
学生4(组长):也就是说,前三节是对亲人的思念,最后一节升华到对国家统一的向往。
三组展板“我欣赏”
学生1: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寄托在哪里?
学生2:邮票、坟墓、海峡。
学生3:这些叫意象,我们可以圈起来。余光中说这首诗是浅易之作,浅,不是肤浅,而是深入浅出;易,也不是容易,而是平易近人。
学生1:作者的诗中体现出了不同的层次,格式上很特殊,每一节都很整齐,每一个意象前面都有一个形容词,小小、窄窄、浅浅……
四组展板“我来做”
学生1:在读诗的过程中,我们和诗人的心沟通了,我们读懂了余光中殷殷赤子的情怀。诗言志,大家能不能用形象的语言即兴表达出你想家的感觉呢?
学生2:小时候/乡愁是一个长长的枕头/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座弯弯的石桥/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学生3: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贺卡/我在外头/母亲在村头/长大后/乡愁是一段遥远的路/我在城里头/母亲在城外/后来啊/乡愁是一封封情书/我在他乡/新娘在家乡。
(笑声和掌声同时响起)
学生1:太精彩了!还有想说的吗?
学生4(听展):我还有。乡愁/是一列长长的客车/我在里头/亲人在外头/乡愁/是根连根的荷花/把我与亲人连在一起/乡愁/是一本写不完的书/在我心头绵延流动。
五组展板“我来比”
学生1:真为各位的精彩表现感到骄傲。思乡是游子共同的心声,下面请大家欣赏另一位台湾诗人席慕蓉的《乡愁》,比较席诗和余诗的异同。
学生2:这两首诗都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乡愁本来是抽象的,作者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把它表现出来,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学生3:我觉得两首诗在形式上不一样。余光中的诗分了四节,每节的句数和字数基本上一样多,看上去比较整齐,而席慕蓉的诗看上去参差不齐。另外,席慕蓉的诗感情表达得比较朦胧含蓄,余光中的诗比较清晰直接。
教师点拨
教师:大家说了这么多,我也忍不住想说说自己的感受。我觉得余光中的诗和席慕蓉的诗风格不一样。如果把余光中的诗比作一杯陈年老酒,那席慕蓉的诗就是一杯温热的咖啡。当然,每个人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我想说的就是,余光中的诗歌用浅近的语言表达出悠长的韵味,这是语言的魅力。有一位画家为这首诗作了一幅画——大家看这幅画,品品这幅画中的天鹅,看看表达的是哪一段的文字。
学生1:应该是最后一段,天鹅还小,在石头上,前面是一条溪,它飞不过去,很害怕……
学生2:我感觉是第一段,雏鸟像小时候的诗人,遥望着他的母亲。
学生3:应该是最后一段,因为雏鸟很渴望飞过溪水,但是又办不到,于是很忧伤、很向往、很惆怅。
学生4:第三段吧,这是一种无助、孤独的感觉,很像这只幼小的天鹅。
教师:这位画家为什么用天鹅呢?因为它是候鸟,它们对家人不离不弃,对故乡无限依恋,无论千山万水千里万里也要飞回去。而这些游子,高贵神圣,正像天鹅一样。诗人就这样望着大陆,望了半个世纪,望白了头,那么后来回到故土的余光中,他的乡愁还在吗?
学生:诗人的乡愁还在,因为大陆和台湾还没有真正的团圆。也因为许多他年少时的印象已经改变了。
屏幕显示:这份乡愁如同一叶扁舟,载着我们回到心中那永远不肯老去的最初……
知识梳理
学生纷纷在展板的“知识树”上画上“智慧果”,并结合“叠词”“反复”“乡愁”等关键词总结收获。
郭瑞编后:
(作者刘秀丽系河北省唐山68中教师)
这一年因为采访或者培训的缘故,我去过很多学校,总有校长问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学校的管理和评价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这基本代表了课堂教学改革初期学校面对的共性问题。
实践中,有些学校课改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学校管理与教师评价跟不上课堂教学改革的步调,或者出现“新课堂”与“旧管理”两张皮的矛盾发展态势。唐山68中的六大动力系统,正是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整体的解决方案。
“五维三级课堂评价系统”解决的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的学校工作中的评价导向;“三七二一立体管理系统”解决的是与课堂教学相匹配的日常管理模式;“班魂组魂建设系统”解决的是微环境下的动力来源;“互动交流系统”解决的是搭建多元展示的平台;“校园反思系统”解决的是个体自检与调控方式;“自动运行系统”解决的是课堂流程高效运转的途径。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从课堂出发,进行整体系统再造,课改工作才能有序、持续地开展。
课堂教学难以推进,学生调动不起来,是因为学生缺少学习的动力、持续的关注力和主动性,唐山68中构建的“动力课堂”有效地为学生注入动力,让学生始终保持活力与激情。
“动力课堂”高度重视小展示。我也遇到过唐山68中校长刘俊海谈到的展示误区,在部分学校的课堂中,只见大展示,不见小展示。
其实,小展示的价值至少有两点不容忽视。
小展示是全员参与展示的重要路径。我们一直在强调,大展示“展错”、展重点、展难点、展不同,这就表示,出现这种情况是少数,那么,展示的范围相对较窄。所以为了保证全员参与,小展示不可或缺。在大展示之前,组内与组间进行的小展示是暴露和反馈学情的重要环节。
大班额可以放大小展示。大班额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不少学校的高中班额甚至达到100多人,小组多,组内人数多,教室没有走动的空间,大展示有困难。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放大小展示,重视组内与相邻组之间的交流互动。
展示是课堂教学改革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程序,更是升华自主、合作、探究精神,使学生学习过程外显的一个环节。唐山68中提出的“畅游小展示”是值得推荐的创新点,他们踏实的行动、扎实的研究,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