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观念 赫尔巴特认为,世界是由无数个“实在”组成的,人的心灵也是一种“实在”。心灵的活动,便是观念(英文为idea,德文为Vorsteilung)。人的全部心理活动是各种观念的活动。观念是他的心理学中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事物呈现于感官,在意识中留下的印象。他认为,人的一切心理机能只是观念的活动,心理学就是研究观念活动的科学。因此,他的心理学又称观念心理学。 赫尔巴特对观念的阐述受洛克、莱布尼茨等的影响。他把观念的相互联合与斗争看作心理学的基本内容。他反对官能心理学将灵魂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官能,认为灵魂是统一的。他指出,旧心理学用“官能”来解释一切,新心理学必须以“观念的运动”来解释一切。 赫尔巴特认为,不同观念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它们的性质都是不变的。这样,一个观念不至于变成另一观念,以保持观念的清晰性(clearness)。观念的清晰性体现了观念自我保存的趋势。 他试图用力学来解释观念活动。他的心理学包含了观念的静力学和动力学。根据他的动力学观点,观念在不同时间有强弱的差异,彼此互相吸引或排斥。由于不同的观念有强度上的差异,每一观念与其他观念发生关系时,努力实现自我保护。观念的每一运动都限于两个定点之间:即完全受制止的状态和完全自由的状态。然而,观念不会因相互抑制而完全消失。当观念产生对抗时,弱的观念只是作必要的“退让”,减弱其强度或清晰性,由一种现实的状态,退为一种潜在的状态。因此,受压抑的观念仍然存在,它只是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 (三)意识阈 赫尔巴特认为,由于观念具有引力和斥力,人们只能意识一定的对象或注意有限的范围,不能同时注意两个观念,除非它们联成一个复杂的观念。他由此提出了“意识闽”的概念。他说: “一个观念若要由一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便须跨过一道界线,这些界线便为意识阈。””强有力的观念处于阈限之上,为“意识的”;本质微弱或因受抑制而变得微弱的观念,处于阈限之下,是“无意识的”。可见,被人们意识的观念是从无意识的观念之中,选取那些和自己调和的观念而产生的。在阈限之下的观念,只有和意识的统一相调和时,才可能不遇阻力升入阈限之上。占意识中心的观念只容许与它和谐的观念出现于意识上,与它不和谐的观念则被抑制下去,降入无意识的状态。 观念是能动的,相应地,意识阈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意识和无意识可以互相转化。一种观念被逐出意识,降落在闽限之下,但是,它们只是减弱其强度,并没有消失。一有机会,它可以通过有关意识观念的吸引从意识阈限之下进入意识阈限之上。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变迁,意识阈限上的观念可以转入阈限下而成为无意识的。相反,被抑制的观念也可以从完全受抑制的状态进入自由的状态。 (四)统 觉 赫尔巴特把观念的同化与相互融合说成是统觉(apperception)。统觉是赫尔巴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他认为,统觉的过程就是把一些分散的感觉刺激纳入意识,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组成“观念团” (apperceivingmass)。教学的过程从心理学上看就是统觉的过程。 从观念活动来说,相同或相似的观念容易互相联合,进入意识的领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可以激发学生观念融合的知识,使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更容易、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新旧观念结合得越多,范围越大,学生掌握的知识就越广、越容易被理解、越牢固。 那么,观念团是如何产生的呢?赫尔巴特认为有下列两种情形。 第一种是融合(fusion)。它是指性质相同的观念或同一连续体的观念混为一体。例如红蓝混合而成紫色。 第二种是复合(complication)。属于不同的连续性的观念不相对抗时,也可联合起来。例如声音、形状、颜色可造成单一体。 不能相互融合的知识可能相互抑制。已经进入意识阈的某种观念由于受到抑制会被贬到阈限之下,造成学习上的遗忘。因此,对学习来说,研究观念的抑制也非常重要。 赫尔巴特认为,势力相等的两个观念可以完全互相抑制。但是,势力不相等的两个观念永远不能互相抑制,二者可以并存,合现于意识之内。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势力不相等的观念也可合成一个意识的产物,也可有一个观念完全受了抑制。 赫尔巴特把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看作各种观念的活动,认为观念的联合和斗争是心理活动的基础。他提出,观念是人的大脑与外界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观念体系是新旧观念同化的产物。他还为这些观念活动提供了量的说明。把这种观念及其统觉论应用于教育中就是要说明教育是如何通过感觉经验的作用使学生不断掌握新知识的。赫尔巴特的这个观点既是对前人理论的发展,也是与后来的儿童研究运动相符合的。 美国心理学史专家墨非(GardnerMurphy)曾对赫尔巴特的统觉论作出这样的评价: “内心冲突的基本概念——根据赫尔巴特的描述,这种冲突,任何时候看来都是继续在意识的组成部分之间进行着的——就‘斗争’和‘心灵内部的动乱’的意义来说,当然是十分‘能动的’,十分富有内容的,足以很容易地同随之而来的浪漫主义时期和进化论时期对能动性的普遍强调吻合一致。”* 总之,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思想主要来源于莱布尼茨、康德和英国的联想主义他是由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的纯粹的思辨,到费希纳、冯特、赫尔姆霍茨等的反形而上学的实验主义的一个过渡者。赫尔巴特否认心理本质的可知性,否认心理生理基础的研究,把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归结为观念的活动等,说明他的心理学思想属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不可知论的范畴。因此,就其整个体系而言,他的心理学是不科学的。但是,他的心理学思想中不乏辩证法的因素,如他提出观念的对立与融合、意识阈限转化等。此外,他的无意识说和意识阈概念,对心理活动研究的数量分析等,对费希纳心理物理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产生了直接影响。 赫尔巴特对心理学的研究以及把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基础的思想反映了教育理论发展史上的进步趋势。他的教育心理学,特别是观念心理学思想在教学上的应用是传统教育理论的经典理论,对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