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商业银行转型应如何定位

 守一至圣 2012-12-27

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商业银行转型应如何定位

2012年12月13日07:39         李岚        来源:金融时报      发表评论

【字号:

  尽管从表面上看,今年6月以来的存贷款利率不对称放开,似乎并未对商业银行构成太大的压力,但正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领域的一项根本性变革,其对银行业既有的盈利模式、经营结构、管理水平、创新发展能力的全方位考验将不可逆转。

  那么,面对疾步前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银行业准备好了吗?应对挑战,未来银行业推进战略转型又该如何定位?

  改革步步紧迫 银行压力激增

  尽管一些接受记者采访的商业银行人士坚称,在当前外部条件尚不成熟的背景下,彻底的利率市场化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银行自身的感觉并不是那么紧迫,目前似乎也没有更多的针对性措施,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程度实际上远比通常认为的要高。受此影响,商业银行的负债和资产业务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竞争压力激增,盈利能力面临巨大挑战。

  今年6月8日和7月6日央行两次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被业内普遍视为我国利率市场化真正向深水区迈出的关键性一步。两次降息后,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至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则调至0.7倍。

  “改革后,贷款利率实际上已经市场化了——因为如果贷款利率下浮30%,商业银行就无钱可赚了。”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打了个比方,“一根太松的绳子作为约束的话,实际上相当于没有绳子。”

  与此同时,存款利率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宗良认为,尽管利率上限并未完全放开,但银行理财产品作为银行存款替代性产品,已基本代表了市场化的存款成本水平。“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基本上是按照shibor利率确定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与信托类的固定收益率并轨,因而与市场化的利率基本上是一致的。”

  实际上,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银行业的经营压力,从两次降息后上市银行存款利率上浮情况可见一斑。一方面,上浮普遍集中在一年期及以下的存款中,表明现阶段各银行存款压力主要集中在短期;另一方面,不同银行面临的存款压力有所不同。国有大型银行一年期以内存款并未上浮到顶,而是维持在调整前的水平;而以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为主体的中小银行则普遍上浮10%,显示其存款端压力明显大于大型银行,其中又以城商行压力更大,上浮相对更为激进。

  “若存款利率每上浮10%,上市银行的ROE将会相对下降1.1到1.9个百分点,平均约1.4个百分点。”业内专家根据2011年的数据测算,若存款上浮达到35%的市场均衡水平,则上市银行的ROE水平将会平均下降5个百分点。由此,全行业ROE的水平将从2011年的21%下降到16%。换句话说,我国银行业盈利水平将显著下降。

  今年以来,存款增速波动加剧、流失严重。为了争夺客户,商业银行密集发售理财产品,竞相抬高理财产品收益,借以突破存款利率上限限制。存款理财化已成为银行业负债业务的最突出的变化。以农行为例,仅一季度该行的理财产品便相当于整个银行存款的12%,为银行存款贡献了6个百分点。

  大量发行理财产品实际上推高了银行资金来源成本,与此同时,银行间市场直接金融工具市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的发展,使许多大型企业客户转向市场融资,冲击银行贷款业务。面对利率市场化的步步紧逼和利差水平大幅收窄的盈利困境,必须加快业务转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银行业已经无路可退。

  风险偏好提升 定价能力掣肘

  “评级在AA级及以上的小微企业客户,贷款定价目标为基准利率上浮5%以上;使用小额贷、供应贷等零售化产品的小微企业客户,贷款定价原则上相对基准上浮10%以上;其他小微企业客户,贷款定价原则上相对基准上浮12%以上……”

    近日,记者拿到了某大型银行一家省分行下发的文件,要求各分支机构按照收益覆盖风险原则,加强小企业贷款定价及收益管理。显然,银行业已经着手开展定价目标管理,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

  事实上,为覆盖吸收存款的成本,银行往往会把贷款投向更高收益的领域,而高收益领域大都也是高风险领域,利率市场化不仅会增大银行的市场风险,还会加大银行的信用风险。而在这一过程中,风险定价能力将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竞争力。

  然而,据记者了解,面对伴随利率市场化推进而凸显出来的诸多经营风险,银行业似乎并未做好准备。

  对于存款利率浮动空间扩大之后,五大银行的统一行动以及中小银行的跟随政策,建行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认为,就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来看,不同的银行它们的信用级别应该是有差别的。即使是五大银行,它们之间的信用级别也应该有所差异。在面对存款竞争时,银行采取简单的上浮,而不太重视由此造成的经营压力,反映出其存款定价能力的不足。

  “从商业银行自身来看,不仅应进一步实行精细化管理,做好成本与收益的核算,更应该具备基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风险定价能力,从而测算出自己能够承受的利率区间,为最终的存款利率定价提供技术支撑,防止盲目竞争。”赵庆明说。

  工行首席风险官魏国雄则坦言,我国银行业对利率风险还不像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那么熟悉地进行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由于利率风险更具同质性、系统性,其影响更为广泛,表现形式也更加复杂多样,因此对利率风险的管理难度也就更大。

  据了解,目前多数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基础仍然较弱,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不到位,制度流程建设明显滞后于市场的发展,风险定价能力严重不足,尚缺乏市场化的利率风险对冲机制和工具。

  显然,面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银行业如何提高风险定价水平和把控风险的能力,实现收益水平与风险承担的最佳均衡,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而对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的银行业要彻底转变经营理念,不仅要用价格优势来吸引客户,更要用服务和风险管理的优势来争取客户,构建起全新的经营模式。

  未来转型目标:综合经营是大方向

  “根据总行近期政策调整情况,省分行对我们的业务流程、产品创新、考核激励等方面进行调整,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市场拓展,提升全行综合竞争力,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采访中,一位国有大型银行二级分行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按照上级要求,加快创新产品,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提升盈利能力。

  据悉,拓展市场的内容包括:超常规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加快信用卡重点产品和重点业务推进、全力推进国际业务发展、加大投行业务推进力度、全力推进金融社保卡业务、推进养老金业务发展、加强房改金融及住房保障服务营销等。

  今年以来,各家商业银行均加快了业务转型的步伐,业务结构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以中行为例,由于该行大力压缩结构性存款,三季度高成本结构性存款余额环比下降33%,结构性存款占全部存款比重环比下降2.3个百分点至4.8%。从而使该行三季度境内人民币业务净息差环比上升11个基点。

  而为使贷款综合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各家银行着力资产结构的调整,尤以小微企业贷款开拓力度最大,小微贷款增速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企业贷款。一位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此类贷款利率上浮水平普遍较高,其占比提升有望支撑整体贷款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对于银行正在推进的业务转型,业内专家认为,总的方向是综合化经营,但转型定位应当差异化。

  有统计表明,如果一个企业只用银行的一种产品,存款的流失概率约90%;用两种产品,存款的流失概率约80%;用四种产品,存款的流失概率约为60%;而如果用五种以上产品,存款的流失概率则约为20%。如何使一个企业用更多的银行产品?那么综合化服务和定价的综合性将是银行竞争的核心。

  不过,从目前综合化经营程度看,各银行间发展不平衡的格局仍非常明显。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除积极拓展各项新业务的同时,也开始积极搭建多元化经营平台,积极涉足各种非银行金融领域,中间业务收入以及非利息收入占比较以往有了大幅提高。截至2011年末,大型银行该比重已提高到20%左右,中型银行也提高到10%左右,但大量小型区域性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占比仍在5%以下。

  业内专家表示,经营转型也有风险,也需要支付成本。因此在转型过程中,不同类型的银行应当确立差异化定位、特色化经营理念,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大银行具有规模大、网点多、人才强等优势,可以向综合化、全能银行方向发展;而小银行则应当侧重于特色化、专业化方向,向零售银行转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