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国名人与南翔小笼包

 红瓦屋图书馆 2012-12-27
外国名人与南翔小笼包
朱少伟
  ◆  朱少伟 

  南翔小笼包,又称南翔小笼馒头,乃申城名点,已经有百余年历史。这种风味小吃在晚清起源于沪郊嘉定南翔古镇,据《嘉定县续志》记载:“馒头有紧酵松酵两种,紧酵以清水和面为之,皮薄馅多,南翔制者最著,他处多仿之,号为翔式。”到辛亥革命后,它随着上海老城隍庙“长兴楼”(今豫园商场南翔馒头店)的兴盛而驰誉遐迩。由于它皮薄、馅多、卤重、味鲜,形似宝塔,晶莹透黄,连一些抵达黄浦江畔的外国名人也曾青睐,并留下了生动传说。

  罗素逛老城隍庙

  1920年10月12日,英国哲学家罗素乘坐“波多”号轮船抵达上海,开始中国之行。

  罗素刚踏上杨树浦码头,觉得申城与自己早已熟悉的伦敦并没有多少差别,但他一见上海租界周边便是破败的贫民区时,就发现了这座远东大都市的畸形。这位学者对于灯红酒绿的高档娱乐场所、外滩林立的高楼大厦等都没有兴趣,关心的只是普通民众的生活,因为他是特意为研究社会问题而来的。

  《申报》有过报道:罗素逗留上海期间,游历了华界居民区,他“不愿注意租界内情形,往沪南、闸北,途中所见事事物物一一询问,而于苦力工人生活,注意特甚,屡令停车,步行观察”。作为一位“形而上”的大学者,却能“形而下”地观察社会,并同情贫民百姓,这或许正是罗素能够在哲学和社会政治方面都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原因。

  据传,罗素在南市穿街越巷时,曾弯入豫园,对其中景观留下了深刻印象。出来后,罗素听从陪同者的建议,走进九曲桥畔的南翔馒头店。面对端上桌的南翔小笼包,罗素饶有兴趣地观察了片刻,才学着别的食客的样子,想用竹筷夹,但几次都未成功。于是,罗素“灵机一动”干脆用竹筷刺入馅内,再放到嘴里。此刻,一位会讲英语的老人笑起来,过来耐心地教罗素使用竹筷。罗素挺有悟性,很快掌握了使用竹筷的技巧。当罗素将南翔小笼包完好无损地送入自己口中后,马上感到味道更好了,不由跷起大拇指连连赞夸。

  不久,罗素在所下榻的旅馆接受《申报》记者采访,谈了一个多小时。当《申报》记者问及:“您离沪前还想做什么事?”“我想抽空再到租界周边的贫民区看看,”罗素立刻回答,“哦,有人告诉我,离上海市区不太远的南翔古镇也值得去。”

  罗素在申城期间,限于时间最终未能前往沪郊南翔古镇,但他吃南翔小笼包的故事却流传开了。

  萧伯纳眼中的

  “小工艺品”

  萧伯纳是爱尔兰剧作家,也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

  1933年2月17日清晨,萧伯纳在环球旅行中,乘坐英国“皇后”号抵达吴淞口。此时他已经77岁高龄,加之随行的夫人身体欠佳,所以无意再登岸,只想观望一下上海,并在船舱里会见友人。

  前一天,《申报》曾转载路透社电文,发布萧伯纳离港来沪的“预报”,估计翌晨六时抵达上海。据传,有位青年记者为了抢先见到萧伯纳,一早赶到码头,并绞尽脑汁准备了一份特殊点心。青年记者看到在春雾中提前靠泊的“皇后”号,立刻兴奋地出示证件踏上跳板,用不太熟练的英语同船员进行交流,然后递上拎着的一篓南翔小笼包,要求代为加热。当青年记者来到萧伯纳面前,发现老人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连忙致以问候。萧伯纳被这位年轻人的诚挚感动,和蔼地接待。青年记者同萧伯纳谈了一会儿,船员端来了南翔小笼包,他马上介绍:“这是上海一带最出名的点心。”萧伯纳目睹南翔小笼包,觉得做得很别致,称它们像一件件“小工艺品”,但他因为有不吃荤的习惯,就转送给船员享用。青年记者正感到自己有点唐突,萧伯纳却笑着赠送了一本自己的新书,并说:“中西方的美食应该多交流呀!”   

  宋庆龄与萧伯纳同为世界反帝大同盟名誉主席,所以她亲自出面迎接。早晨六时四十五分,宋庆龄在杨杏佛等陪同下登上“皇后”号,萧伯纳诚邀共进早餐,与她谈笑甚欢。对于上岸的邀请,萧伯纳推辞道:“除了你们,我在上海什么人也不想见,什么东西也不想看。现在已经见到你们了,我为什么还要上岸呢?”宋庆龄含笑答道:“到上海而不下船不上岸,这能算您到过上海吗?现在我请你到我的家里做客,一是尽我地主之谊,二也是成就你真正环游世界的宏愿。”萧伯纳被宋庆龄的热忱深深感动,于是他决定随同上岸。

  当天到现场欢迎的有上海文化界代表和崇拜萧伯纳的青年四百余人。中午十二时,宋庆龄作为东道主在上海莫利爱路29号(今香山路7号孙中山故居)寓所专门设素宴,接待这位不远万里来沪的贵宾,鲁迅、蔡元培、杨杏佛、林语堂等作陪。下午二时三十分,萧伯纳出席国际笔会中国分会在上海福开森路(今武康路)世界学院举行的欢迎会,与梅兰芳、叶恭绰、张歆海、唐瑛等见面。下午三时,萧伯纳又来到莫利爱路宋庆龄寓所,在花园草坪接受中外记者的采访。晚上六时,萧伯纳返回“皇后”号,当晚十一时离沪北上。

  在短短的八个多小时里,上海各界掀起了一股“萧伯纳热”。那位青年记者对萧伯纳的活动作了生动报道,但没好意思写出自己曾赠送南翔小笼包的情节。然而,这位大文豪眼中的“小工艺品”,后来真的漂洋过海传到了欧洲。

  卓别林遇到“尴尬”

  1936年3月,美国电影喜剧表演艺术家卓别林携高黛到上海访问。其间,卓别林曾慕名逛老城隍庙,在南翔馒头店遇到了“尴尬”。

  当年,申城刚上映了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虽然是一部无声影片,但还是引起轰动:那个长着小胡子、戴着圆礼帽、穿着大皮鞋和肥裤子的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卓别林一到申城,就受到热忱接待,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接受梅兰芳邀请,到新光大戏院欣赏马连良的京剧表演。

  当卓别林观看马连良主演的《法门寺》时,虽然不了解剧情,也听不懂言语,但演员精湛的演技让他折服。卓别林对身边的梅兰芳说:“中西音乐歌唱,虽然各有风格,但我始终相信,把各种情绪表现出来则是一样的。”演出刚结束,马连良还未卸装,卓别林就走上舞台,表示钦佩和感谢之情。

  离新光大戏院不远处便是“大马路”(今南京东路),许多上年岁者都还记得:卓别林曾在和平饭店下榻,曾在老介福绸布店一下子买了六十打真丝衬衫,曾在国际饭店与上海文化界朋友欢宴。然而,他在南翔馒头店的趣闻,却鲜为人知了。 

  据传,卓别林在新光大戏院等候京剧表演开场时,无意中瞧见一位老太太领着孙儿坐于后排,那孩子有滋有味地吃着“很小很小的包子”,他不由觉得非常好奇,决定也抽空去尝尝那“很小很小的包子”。

  当晚,卓别林和高黛悄悄来到老城隍庙,逛了一大圈,买了很多别致的小玩意。随即,卓别林走进南翔馒头店,他马上被大家认出来。卓别林用手比划时,服务员立刻明白他的意思。仅隔片刻,一笼冒着热气的南翔小笼包端过来。卓别林先前已经学会使用竹筷,他熟练地夹起一只包子就咬,不料汤汁猛地喷出来,溅到坐于对面的高黛脸上。在场者见状,都哈哈大笑。店经理连忙给高黛递上热毛巾,并说明吃南翔小笼包应先小心地吮吸汤汁。卓别林向高黛致歉后,重新夹起一包子,这次一点没出洋相……

  卓别林仅在申城逗留两天,除了观看京剧表演外,还曾观看有海派机关布景的连台本戏,并了解上海市民阶层看戏、娱乐的真实状况。夜吃南翔小笼包的传闻,只是他在沪活动的一个有趣小插曲。

  摘自《烟雨斜阳》 朱少伟 著 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11月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