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家须尽早确立自己的收藏系统

 收藏家宾彦红 2012-12-28
“十年前,我刚到上海的时候,这里并没有画廊。”劳伦斯说:“我只在一些美院、画院附近看到几块地方,挂了许多画进行销售。”别看如今的香格纳声名在外,5年前,劳伦斯只不过是在希尔顿一条小走廊里起家的。据说当时的“走廊画展”最大规模也就是在仅有的两面墙上挂上10幅画而已。

  香格纳画廊的主人劳伦斯(Lorenz·Helbing)是瑞士人,中文名叫何浦林。他曾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学习艺术史,后于1988年来到上海,在上海复旦大学进修中文,学习中国当代史。随后又去了香港经营画廊。1995年重回上海,在波特曼酒店二楼开设了香格纳画廊,后来画廊搬到复兴公园内,一直经营到现在。

  创办于1996年香格纳画廊,是上海首家独立的当代艺术画廊。该画廊致力于中国艺术的推广,并以介绍80年代以后的中国当代艺术为主。从一开始香格纳画廊就以个展的形式介绍了许多国内知名艺术家,以及极具潜力的后起之秀。上海艺术圈的评价则是,“艺术家被香格纳看中,也意味着从此多了一条通向西方主流艺术市场的途径”。这对于追求国际地位的上海来讲,无疑是个难得的口碑。

  在7年的发展中,香格纳画廊已经代理了王广义、周铁海、岳敏君、赵半狄、丁乙、曾梵志、陈文波、刘建华等人的作品,可谓阵容强大。

  劳伦斯说,上海的艺术市场要逐渐成熟,首先要有日渐成熟的画廊,就好像发展中的上海先要造高架桥、地铁之类必备设施一样,所以他心甘情愿当了好几年的“高架工人”。始终看好上海当代艺术家在国际市场前景的劳伦斯,最快乐的事就是香格纳作为中国大陆画廊首次入围被称作为“艺术世界的奥林匹克”———巴塞尔国际艺术展,此展向来以入选艺术的高水准而驰名。香格纳此次在与260多个竞争对手较量中成功入围,这一零的突破,让人们听到了中国画廊一步步走向世界的脚步声。

  在香格纳画廊中,画廊为每一位签约艺术家都准备了一本档案,记录了艺术家的创作和参展获奖情况。这种档案不仅使画廊对艺术家的发展方向有所把握,同时便于给藏家一个较为合理的建设性意见,是画廊在培养固定藏家时所采取的一种良好举措。

  在劳伦斯眼里,欧美的画廊是一种制度,它不仅是作为一种名称,更应该是一种制度进入中国。事实上,专业画廊不像普通画店那样只是作为一种艺术品消费手段,更是由画廊、艺术家、艺术批评家、私人收藏、公共收藏等诸多环节构成的一个艺术机构。而“艺术身份证”是一个最基本的条件,这一点国内的画廊也该逐渐与世界接轨。

  劳伦斯说,“有许多拍卖公司到画廊来征集作品,但是我刻意和他们保持距离,他们应该向藏家征集作品。也许,这样的做法对画廊可能有用,但必须选择优秀的拍卖行。”

  在他看来,现在中国艺术品看似价格很高,但与国际同一价格水平的艺术品相比,价格还是有上涨空间的。即便在市场炒作的情况下形成的价格虚高。“我觉得买家应该花更多时间来研究。在2006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我建议投资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收藏家必须尽早要确立起自己收藏的系统和喜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