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药农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2-12-28
                             我是药农
    初冬,天寒气躁,容易发病。我也因此口舌生疮,又痒又疼的,难以忍受。平时也就是使劲儿喝白开水,然后就扛过去了。现在不行了,体质也差许多了,只忍了一 天,觉得扛不过去了,只好吃药。我一般也不吃什么好药,就是清热解毒、去火降温的,像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丸、大青叶合剂、双黄连什么的。吃药喝药的时候 我总要看看它的成分,尤其是中药。这是我的一个习惯。当我看到我看到黄连上清丸里面的连翘、柴胡和黄连等中药,嘴里不停的念叨“柴胡、连翘”,就想起了我 当药农的日子来。
    说是药农,其实也是半拉子。主要是因为采药买点儿钱,补贴家用,卖自己学习用品。间或放在家里,逢时节熬一些中药汤,预防流行性传染病。或者是有了一些头 疼脑热的、红肿化脓的小症候,就随时的用。那时候医疗卫生条件落后,不是喝点儿汤药,就是浑身的搓搓、拔火罐儿,一般的也就过去了。因此也就养成了采药的 习惯,也就成了不很称职的药农。
    一年当中除了冬季不大采药,除了睡觉不能采药以外,其他的时间都是可以的。春天的茵陈(就是一种白篙),柴胡,丹参,蒲公英,小草(也叫远志),生地和熟 地(这其实是一种药,晒干了就是生地;煮熟晒干了就是熟地。药性差别很大)。还有预防脑膜炎的茅根,一节一节的,放在嘴里咀嚼,有一丝甜甜的感觉。进入夏 天,就有了各种秧蔓的药材了。像那老牛筋(脚扭了就用这牛筋秧儿烧水烫脚,好的很快),野生的薄荷等。秋天的药材是最多的。多年生的苦参,草本的地榆(也 叫“黄瓜味儿”,因其叶子用手一搓有一孤儿浓浓的鲜黄瓜味儿而得名),妇科良药益母草,在地面上平躺着的车前子,止咳化痰的桔梗,清热去火的黄芩,养颜护 发的何首乌,壮骨养身的穿地龙,亭亭玉立的玉竹(我们俗称山姜),“气煞大夫”徐长青。树上也有很多药材。圆滚通红的酸枣仁儿,做成的柿子那层甜甜的霜就 是治疗口疮的特效药。就是柿子的托儿也是一种中药。尤其是那槐树。春天开的花儿晒干了是槐米,据说既是一种中药还是一种燃料;秋天结的果儿更是一种清凉败 火的好东西。那春天开满了黄花秋天结果实连翘就更不用说了。
    天上飞的可以入药,用那大雕的骨熬成的膏药,那是价值百金的,比那狗皮膏药值钱多了。可惜,现在已经看不到在天上张开宽大翅膀飞翔的大雕了。地上跑的也可 以入药。我们那里有很多的獾,它的油是疗治烫伤、冻伤的圣品。石头下面也有药材。像山蝎、土鳖、蜈蚣、蜥蜴以及蛇等都可以入药的。水里游的也有能作药材 的,像河蟹。因其螯的具有再生性,治疗跌打损伤、断胳膊折腿的,就用上它了。
    很多植物的叶子也是药材。止血用的萋萋菜,镇静用的荆芥草,藿香顺气丸的主料藿香,霜打的桑叶,还有茂盛时期的桃叶,都是很好的药材。我曾经因为胃口不 好,就吃过用桃叶熬制的膏药,苦苦的,粘粘的,难以下咽,但是很治病。有些药材是人工制造的,诸如陈曲等。炒熟了,是“三仙焦”之一的。
    一些动物的皮也是药材。著名的如蝉蜕、蛇蜕等。还有蜂房,也是中药
    在农村用的最多的就是验方里的草药了。夏天,腹泻,往往会用马齿苋、大蒜和山楂片熬汤喝,极为管用。我感觉比打针输水还要利索,并且毫无副作用。在野外干 活,累了渴了,就把枣叶在火上烧烤焦了,烧水喝,既能解渴又能消暑,是清凉解暑的佳品。在家里可以把小米用锅炒糊了烧汤喝,也是夏天解暑的好饮料。就连水 果山杏也是一种驱虫去火的药材。有些小孩儿肚子里有了蛔虫,父母往往让他在山杏收获的季节,使劲儿吃上一肚子苦杏,到了第二天就能打下很多的蛔虫来。不 过,是药三分毒,很多药材毒性很大。像狼毒的块茎,桃仁儿还有苦杏仁儿的毒性就很大,一不小心就会中毒的。更有甚者,有些是相互“打架”的,就是所谓的 “相克”。山葱与蜂蜜、柿子与山楂、陈曲与果酒,都是相克打架的。也不知道有没有科学道理,只是听老人们这样说的。
    那时候这些药材的价格很便宜,除了山蝎以外,最贵的也就是几毛钱一斤。有时候一天累的气喘吁吁、汗流浃背,采的药也卖不了一块钱。但是就那几毛钱对于一个农家孩子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自己劳动所得,既能治疗还能救解救生活之困,所以至今仍记得那时候采过的一些药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