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刺治疗气郁症

 修和 2012-12-30

气郁症的治疗

    定义:祖国医学认为:五脏六腑疾病的发生,常与人体阴阳平衡失调有关,《开溪心法》中说:诸病则生于气诸痛也由于气,然而,气为百病之根,因此疾病的发生与阴阳失衡,气机紊乱有密切关系。所以治病应调理气机,使气机通畅,阴阳平衡方可皆安。根据中医理论,气郁疾病则与心、肝二脏有密切关系,《内经》云: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则为情志思维活动之中枢:肝为将军之宫,谋虑出焉"则为精神情志调节之中心。情志不遂(忧愁思虑耗气伤皿,暴怒气逆伤其肝胆),必然导致体内气机阴阳调达失常,致使体内各种疾病发生。如气郁客于胃脘部,疼痛而作呕:气郁客于两胁,致使两胁作胀而痛;气郁客于胸膈,而频频作逆:气郁客于头部,浊气不降,清阳不升而头晕头痛:气郁客于心肾,致使心肾不交而心慌气短,失眠多梦:气郁客于周身而无处不痛等。

    治则:调达气机,疏肝解郁,宁心安神。

    取穴:解郁点,位于上下口唇内系带前方05cm,近唇端向上向下刺之人中、承浆穴,平补平泻留针l 520分钟。

穴解:上下唇系带处为四经(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四脉(任脉、督脉、冲脉、阴跷脉)交会之处。所以针刺上下二穴,可使四经四脉气机畅通,诸经郁解,病获痊愈。 

    体会:

    1、人体十二经脉的手足三阳经均会于督脉,故有阳脉之海之称,足三阴经与阴维脉、冲脉均聚于任脉,因此任脉有阴脉之海"之称,任督二脉可调和百脉之平和。

    2、二穴起于会阴部、分别行于人体前后,故临床取位于上下唇内之人中、承浆二穴,可达交通任督二脉,平和阴阳,调和气血作用。乃治精神神志,气郁之病,效果卓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