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古代诗歌思想感情鉴赏
一、快速正确地把握思想感情的核心方法
(一)、从诗的类型及其思想感情类别来判明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种方法的优越性在于,在即使看不懂诗意思的情况下,仍能快而准地判明思想感情。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从诗类型标志特征(即诗歌类型之眼)判断诗的类型;
2、找出诗与思想感情类别(每一类型诗都有相应的思想感情类别)相关联的线索。
3、选择与诗关联性最强的一项思想感情类别作为诗的思想感情。
诗的类型、思想感情类别、诗类型标志特征的关系如下表:
说明一下,以下表格,还有各节所有的表格,是开放性的表格,可以根据需要增添新要点。
1、咏史怀古诗:
思想感情类别 |
1、揭露统治者与人民对立的本质,揭示人民永远处于受剥削压榨的地位,同情人民的疾苦。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
2、抒发昔盛今衰的兴替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
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空花草埋幽,晋代衣冠成古丘。” |
|
3、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沉湎享乐,荒淫误国。借古讽今。 |
吴融《华清宫》的“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
|
4、对自然的永恒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有时含:对功名富贵否定。) |
李白《越中览古》的“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
|
5、悲叹自己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
6、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伤或愤慨,揭露统治者不重视人才。 |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
7、抚今忆昔,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有时含: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词类型标志特征 |
1、标题特征:
“古”味明显:
①、古迹、古人名;
②、古迹、古人前冠以“咏”;
③、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④、有“古”字。
|
2、正文特征:
对比鲜明,如:
①统治者兴与亡;
②统治者与人民;
③世事衰微与草木繁茂;
④人的短暂与自然永恒; ⑤自己与古人; |
|
|
|
2、咏物诗:
思想感情类别 |
1、坚贞、高洁的品质;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高贵品质; |
郑思肖《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唐代郑谷《菊》的“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
|
2、坚贞不屈(常含:虽身处逆境磨难也决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傲霜雪而后凋的坚守节操的品质。) |
王安石《北陂杏花》“纵被春风吹作雪,绝剩南陌碾作尘。”于谦的《石灰吟》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
3、志向高远;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
《瀑布联句》(香禅师、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前为香句,后为李句) |
|
4、身处逆境、孤危,但仍有宏伟抱负或力挽狂澜的坚定信念; |
黄巢《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
|
5、怀才不遇的苦闷; |
杜荀鹤《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
|
6、游子思乡; |
孔绍安《落叶》“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
|
7、相思之苦; |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
8、人生短暂的感叹; |
苏轼《东栏梨花》“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
|
9、逍遥闲适,乐观旷达;或在孤独凄苦中仍乐观旷达。 |
吕本中《木芙蓉》“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
标志特征 |
1、标题特征:
①、直接以物象为题;
②、以“咏(题、赠、赞)+物象”为题; ③、所咏之物是具体可感的事物,可以是植物花卉,动物,也可以是无生命的自然物,比如多见于古代诗歌的梅、兰、竹、菊、松、莲,比如蝉、雁,蝴蝶,比如石灰等。 |
2、诗中特征:
①常用象征或映衬或拟人或比喻; ②常有象征和映衬的合用; |
|
|
3、山水田园诗:
思想感情类别 |
1、热爱祖国河山或田园闲适自在的生活。 |
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
|
2、钟情山水或田园,归隐山林或田园(隐逸思想)。 |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
3、追求自由平和宁静、恬淡闲适的生活;不喜世俗束缚,厌弃官场黑暗,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对现实不满,对政治失意的郁闷。 |
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
4、万念俱寂的出世思想,悠然自适、“物我两忘”的空灵境界。(山水诗) |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人山空。” |
|
5、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田园诗) |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
|
6、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山水诗) |
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
7、孤独多愁的凄苦情怀。(山水诗) |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
8、表现了村民淳厚、热情、古朴的精神风貌,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心情。(田园诗) |
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标志特征 |
1、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山水之景,或田园风光; |
2、田园诗一般在标题上或正文上有“村”“庄”、“田”、“农”等标志性字眼。 |
4、边塞诗:
思想感情类别 |
1、将士报效国家、为国赴难、建立功业的豪情;(爱国主义思想) |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
2、久居边关的思乡怀亲;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
3、对塞外生活艰辛、连年征战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
卢纶《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疮。” |
|
4、报国无门的怨恨和壮志难酬的伤痛; |
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
5、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反战情怀) |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
6、寄托国家起用良将卫国的理想; |
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
7、揭露官兵之间苦乐不均的矛盾; |
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标志
特征 |
1、标题标志:
①题目中常出现“塞”、“征”、“军”等字眼;
②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
2、诗中特征:
多有战、征、戍、战士、马、兵、军等词汇,描写战争场景、生活。 | 5、爱情诗、惜春诗:
思想感情类别
(爱情诗) |
1、忠贞不渝的爱情;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
2、追求和思念情人 |
诗经《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
3、别离相思之苦; |
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
4、对一去不复返的已往情爱的痛惜与对负心人的愤慨。 |
诗经《氓》“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
|
5、讽喻统治者的爱情的虚无和不可靠;讽喻(误国失政)和同情(爱情悲剧)的两重性。 |
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白居易《长恨歌》“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标志
特征 |
1、诗中出现表爱情对象的词:伊、侬、情人、佳人、妇、夫、君、妾、女、牛郎织女等;出现表爱情行为、状态的词:寤寐、相思(思)、徘徊、憔悴、衣带渐宽、盈盈、纤纤、泣涕等。 |
2、出现表爱情的意象、环境的词:关睢、青鸟、鸳鸯、明月(皎皎)、妆镜台、帐、芙蓉、芳草、七月七、香(袖)、帘卷、明月楼、青梅、黄昏等。 |
思想感情类别(惜春诗) |
1、伤春多为恋春惜时,慨叹光阴易逝、人生苦短(有时含及时行乐的思想); |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又如他的另一《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
|
2、借惜春(怨春、留春)表达对国事忧虑的爱国情怀和屡遭排挤、壮志未酬的沉重心情; |
辛弃疾《摸鱼儿》“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 |
|
3、借惜春抒发离愁相思; |
李清照《点绛唇》“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
|
4、抒发对烂漫春光的喜悦,对蓬勃春意的热爱。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标志
特征 |
1、常见“伤春”、“惜春”、“愁”、“春”等诗眼; |
2、常以落花、落红、飞花、花开、残花、东风、暮雨、流水、夕阳、燕子等(标志春来春去)为意象; |
|
|
|
6、羁旅诗、送别诗:
思想感情类别(羁旅诗) |
1、游子飘泊凄苦孤寂; |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
2、游子思乡、乡愁; |
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
3、游子思怀亲人(含情人),相思愁苦;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
4、游子仕途失意后的人生苦闷和厌世情绪。如:
①劝人安贫达观,知足行乐;
②感叹人生苦短,宣扬及时行乐;
③反语嘲弄,劝人珍惜荣名,钻营要职; ④感叹世无知音等。 |
①《青青陵上柏》“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贫贱安乐与富贵忧戚对比)
②《驱车上东门》“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③《回车驾言迈》“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今日良宴会》的“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④《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
标志
特征 |
标题、诗中特征:
1、出现羁旅行为的词:行、宿、羁、泊、旅、次(住宿)、飘等; |
2、出现羁旅身份的词:客、游子、浮云等;出现羁旅情感的词:思、怀、忆。 |
|
3、出现羁旅标志性地点和载体的词:黄鹤楼、店、天涯、桥、舟(船)、车、江、津、渡、乡(异乡、似吾乡)等; |
4、出现羁旅氛围的词:夜、月、烟波、雁、日暮等; |
思想感情类别(送别诗) |
1、依依不舍的留念;离愁别恨; |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
2、情深意长的勉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
3、坦陈心志(如高洁,或出世思想与入世思想的矛盾)的告白;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
4、对别后(想像)友人的担忧和思念; |
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
|
5、深情厚谊; |
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标志
特征 |
1、标题标志:标题中有“送”、“赠”、“寄”或“别”等字眼; |
2、感情标志:①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②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
|
3、送别地点标志:亭(长亭)、楼(如黄鹤楼)、关(如阳关)。 |
|
7、闺怨诗、宫怨诗:
思想感情类型(闺怨诗) |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
2、表现对游子(丈夫)的苦苦相思、团聚的渴望; |
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
|
3、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
元代姚遂的《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
|
4、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孤独、冷清; |
《古诗十九首》的《青青河畔草》“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
标志特征 |
1、闺怨诗标题标志:常有“怨”、“闺怨”等; |
2、诗中标志:出现“妇”、“少妇”、“女”等(“怨”的发出者)和(或)“良人”、“夫”、“游子”、“荡子”等(“怨”的接受者); |
思想感情类型(宫怨诗) |
1、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
顾况《宫词》“长乐宫连上苑春,玉楼金殿艳歌新。君门一入无由出,唯有宫莺得见人。” |
|
2、表达宫女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 |
司马札《宫怨》“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
|
3、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悲愤。 |
周密《清平乐·宫词》“珠帘寂寂,愁背银泣。记得少年初选入,三十六宫第一。当时掌上承恩,而今冷落长门。又是羊车过也,月明花落黄昏。” |
|
4、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抒发宫女寂寞无聊情怀。 |
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
标志特征 |
1、宫怨诗标题标志:
有“宫”、“宫怨”、“怨”(如长门怨、婕妤怨、雀台怨、昭君怨、旧宫人、宫人斜、玉阶怨等); |
1、诗中标志:
①显示对象的词:“宫女”、“美人”等; ②显示环境、意境的词:“深(闭、锁)宫(院)”、“天(玉)阶”、“长门”、“未央”、“悲郁幽寂”等。 | 8、游仙诗、梦幻诗:
思想感情类别 |
1、抒发怀才不遇的郁闷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只有从梦想仙境中寻找慰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
2、出世思想与入世思想的矛盾;如:
①不肯屈事权贵的反抗精神和洁身自好、追求自由的避世精神; ②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 |
①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②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
3、揭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道理,寄寓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沉感喟; |
李贺《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
|
4、对亲人的思念;(现实中无法相见,只有梦中相见) |
苏轼《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标志特征 |
1、标题和诗中标志:出现“梦”诗眼; |
2、诗中常有上天的游历,出现星河、仙山、仙人、鹏、天帝、玉兔等想象中的事物; |
(二)、从诗“眼”着手,找出诗与思想感情的某类别相关联的线索,判明诗的思想感情。
这个方法是对第一个方法的补充,使第一个方法的第二个流程能得到有效地操作。诗眼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判明诗的类型,另一方面在判明诗的类型后,可以确定诗与思想感情的某一类别的关联。这两种核心方法是配合使用的。
诗眼是什么?可能有不同理解。为了方便解决问题起见,这里我们不妨把诗眼分为广义诗眼和狭义诗眼两大方面,广义诗眼包括诗内之眼和诗外之眼。狭义诗眼即为诗内之眼,为广义诗眼的主体。诗内之眼我不妨把它分为三种类型:
1、诗歌类型之眼。此类眼能标识诗歌的类型,如诗标题中“送”是送别诗的诗眼。这一点在上述表格“类型标志特征”一列中表现得很清楚。
2、思想感情之眼。
①、此眼是诗中最能点明思想感情和主旨的词或短语(明眼)。如“怆情”、“相思”之类,明示感情。具体例子是李白《静夜思》中标题的“思”和诗文中“思故乡”就是明眼。
②、此眼是诗中最能蕴含思想感情和主旨的词或短语(暗眼)。意象和典故可视为暗眼。如“菊花”虽不明示高洁的情操,但会让人想到它这层意义。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和思想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代表特定的思想感情。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思想感情内涵入手。具体例子是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有离别怀远之意,引发思乡之情。诗歌有时还用特定的典故来表达主题和思想感情。如“后庭花”为亡国之音,如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讽刺当朝者醉生梦死,昏庸腐朽,表现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典故,如陆游《书愤》的“塞上长城”,辛弃疾《永遇乐》“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等等,都非常鲜明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艺术之眼。艺术之眼我把它分为两类:
①、艺术词眼,是最精练传神之词,点活全诗意境。如“红杏枝头春闹意”中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此眼侧重于诗中的某一词,是具体的。
②、艺术法眼,是艺术表现手法关节所在,点活全诗的艺术感染力。此眼侧重于诗的表现手法,是抽象的。
这一章节诗眼为诗歌类型之眼和思想感情之眼。
每一首诗都不一定都需要诗眼,只是诗在一定的条件下需要点明或暗示或强化主旨时才用的。这个条件就是诗意有多重性,如果不点明或暗示,可能主旨不明,如果不强化,可能主旨不鲜明。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笛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里,如果不用“折柳”,就有可能表达这几种诗意,一是相思,一是愁苦(借笛浇愁),一是离愁别恨,等等。用了“折柳”就可确定离愁别恨为主要表达的感情,“故园情”就点明了思乡情怀,这样就明白了本诗的主旨,就是从“折柳”的离愁别恨引发思乡之情。
当然,有诗眼的诗,其诗眼的个数不只一个。有的起暗示作用,有的起明示作用,有的起强化作用。不管怎样,运用诗眼,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主旨突出鲜明。思想感情方面的诗眼,不一定写得精练传神,可能写得直白,围绕着它往往有一些生动传神的描写。下面我列出一些有特定情感的意象,你不妨把它当成暗眼,指引你找出主旨。在下面表中,我把意象体现出来的象征意义、意境看作是思想感情的一种特殊形式,因为它与思想感情只隔一层纸,透过它,很容易看清何种思想感情。
表一:
意象 |
思想感情、象征意义或意境 |
例子 |
菊花 |
象征隐逸、高洁、脱俗、高雅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
杨柳 |
离情别恨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
梧桐 |
寂寞惆怅、凄苦凄凉悲伤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 |
竹、竹林 |
1、象征正直高洁、不从俗、向上、有气节;
2、竹林表闲趣、隐逸; |
1、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苏轼)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 |
杨花 |
象征离散,表现孤独愁苦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王标过五溪。(李白) |
梅花 |
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纯净洁白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 |
兰花 |
象征高洁,美好 |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李白) |
牡丹 |
象征富贵、美好 |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 |
莲 |
莲,“怜”谐音双关,借表爱情 |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 |
花或叶(落) |
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伤感、惆怅落寞 |
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 |
黄叶 |
美人迟暮的感叹 |
桑之落矣,其黄而殒(诗经) |
草 |
1、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 2、表现荒凉,用草木繁茂反衬昔盛今衰,王朝兴替之感,人事变迁之叹。 |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2、吴宫花草埋幽径(李白) |
红豆 |
相思(爱情或友人眷念情谊)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 |
禾黍 |
黍离之悲(昔盛今衰的感叹) |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诗经) |
|
|
|
|
|
|
|
|
| 表二:
意象 |
思想感情、象征意义或意境 |
例子 |
鸿雁 |
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或书信 |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 |
鹧鸪 |
烘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 |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 |
杜鹃 |
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 |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 |
猴猿 |
凄厉、哀伤、孤寂,愁苦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 |
沙鸥 |
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 |
孤雁 |
思亲,思乡,孤独 |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杜甫) |
寒蝉 |
1、悲凉、离愁别绪; 2、高洁; |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 2、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 |
蝶(梦) |
象征迷惑梦幻和世事无常 |
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陆游) |
燕 |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含惆怅寂寞);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5、羁旅情愁,漂泊流浪之苦 |
1、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
2、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
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
4、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
5、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 |
枯藤 |
萧瑟、荒凉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 |
大漠 |
苍凉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
古道 |
荒凉 |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 |
|
|
|
表三:
意象 |
思想感情、象征意义或意境 |
例子 |
西风 |
落寞、惆怅、思归、烘托衰败 |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 |
春风 |
希望、旷达、欢快、得意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
浮云 |
游子漂泊、飘零 |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 |
阴雨 |
压抑、愁苦、寂寞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 |
夕阳 |
失落、悲叹沧桑、迟暮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
吴钩 |
建功立业的抱负 |
男儿何不挂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
船 |
漂泊;无拘无束,自由旷达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 |
烛 |
相思、别愁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
孤灯 |
孤苦、羁旅凄凉,思乡怀人 |
万里经别年,孤灯此夜情。(白居易) |
长亭 |
送别,表惜别之情 |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晏殊) |
关山 |
(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 |
阳关 |
(阳关 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表惜别之情 |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
以上诗眼立足于诗本身的。下面讲两种方法立足于诗之外,即诗人的经历特点和诗歌注解。事实上,为了方便起见,我们也可以把诗人的经历特点和诗歌注解视为诗“眼”的一种特殊形式——诗外之“眼”。
1、从作者的人生经历特点找出诗思想感情的线索。
我们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特点找出诗歌的思想感情。辛弃疾、陆游人生经历特点是,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因此,他们的诗词多抒写其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李清照人生经历特点是,南下前后的完全不同的命运和感情,于是表现出南下前闲适欢快,南下后忧愁郁闷。李白、苏轼、杜甫等都表现出人生经历特点与诗思想感情的高度对应性。大家可尝试着列出诗人经历特点和诗思想感情相对应的表。
2、从诗词的注解找出诗思想感情的线索。
有时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诗的注解常常是为了帮助读者明白诗歌思想内容。例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这一句看出,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二、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图解
事实上,思想和感情很难分家,我此处把两者分开,只是让大家明白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的具体结构。这是方便之法。思想往往决定着感情,古代文人当其思想得到满足时,就表现出喜情,反之就表现出悲情。我列出这一部分内容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对古诗的思想感情有个条理性认识,便于识记和掌握。也就是说,思想感情虽然有点杂,却是有条理的,有其来龙去脉的。
(一)古代文人思想图解:
古人的理想人生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成身退”。“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和“兼济天下”(可视为功成)成了古代文人的两大思想主流。“穷”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独善其身,就是高洁(品性)人生或出世(精神)人生;兼济天下,就是入世(精神)人生。古人“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古代有作为的文人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条路,其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信奉儒家思想的文人)如屈原,杜甫;其二,黯然退隐,悠然闲适(信奉道家、佛家思想的文人),如陶渊明、孟浩然;其三,愤世嫉俗,不得不想退隐,却又不甘心退隐,饱受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的煎熬(信奉儒家、佛家、道家思想的文人),如李白、苏轼。古代文人身退后,不再关注“兼济”之“天下”,而是关注自身的品性,为了让破碎的心灵得到慰藉,他们于是在“未功成”]和“黯然退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高洁人生。他们认为,虽然未功成,但有高洁的人生,足以名垂名世。在现在列表格展现古人文人思想脉络。
寄托国家起用良将卫国的理想
兼济天下 |
功成思想 |
寄托国家起用良将卫国的理想 |
|
|
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
|
|
远大抱负;身处逆境、孤危,但仍有宏伟抱负或力挽狂澜的坚定信念 |
|
|
报国无门 |
|
|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
|
|
仕途失意,怀才不遇 |
独善其身 |
高洁品性 |
高洁;高雅脱俗,不从俗(不愿与世同流合污) |
|
|
正直,有节气(节操),不摧眉折腰事权贵 |
|
|
坚贞或坚贞不屈 |
|
身退思想 |
隐逸,闲适 |
|
|
万念俱寂的出世思想,悠然自适、“物我两忘”的空灵境界 |
|
|
出世思想和入世思想的矛盾 |
|
|
不喜世俗束缚,厌弃官场黑暗,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 (二)古代文人感情图解:
《老残游记·自叙》有一段文字很有意思。“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哭泣计有两类:一为有力类,一为无力类。痴儿呆女,失果则啼、遗簪亦泣,此为无力类之哭泣;城崩杞妇之哭、竹染湘妃之泪,此有力类之哭泣也。有力类之哭泣,又分两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尚弱;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甚劲,其行乃弥远也!《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王之言曰:“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泄。除纸笔代喉舌,我千种想思向谁说?”曹之言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万艳同杯”者:千芳一哭,万艳同悲也!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妙语道出了古代名作,大多是“哭”的文学,也就是“悲情崇高美”的文学。古代文人大多有“兼济天下”、“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理想,但现实是,统治者仅把他们用来装点门面罢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古代文人失落伤感。正是这个失落伤感,激发了他们伟大的创作灵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功成”的文人往往因失去伤痛的刺激而丧失了创作灵感。所谓“江郎才尽”的典故就有这个道理。下面我列表格显示古代文人的情感脉络。
喜情 |
自然 |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抒发对烂漫春光的喜悦,对蓬勃春意的热爱。 |
|
人生 |
隐逸生活闲适、自由的喜悦;政治得意或建功立业的喜悦; |
|
|
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 |
悲情 |
对国 |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
|
|
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痛恨;对统治者昏庸腐朽的痛恨 |
|
对民 |
同情人民遭受的苦难;对统治者剥削和压榨人民的痛斥 |
|
对亲人 |
思亲怀乡的愁绪;相思之苦 |
|
对友人 |
依依不舍的留念;离愁别恨;对友人的思念、担忧 |
|
对历史 |
昔盛今衰,王朝兴替的感叹; |
|
|
借古讽今的痛楚情怀,如怀才不遇的苦闷,统治者昏庸腐朽的痛恨,
壮志未酬的伤感等 |
|
对人生 |
人生不得意、仕途失意的伤感 |
|
|
感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
|
|
青春易逝的伤感;年华流逝,壮志未酬的伤感 |
|
|
孤独寂寞的伤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