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年到来说“元旦”

 红瓦屋图书馆 2012-12-30
新年到来说“元旦”

      

  □刘绍义

  “元旦”,就是每年阳历的一月一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传统的新年。但在我国古代,“元旦”一词的意思,与今天有着很大的区别。

  “元旦”是一个合成词,按单个字来讲,“元”,在甲骨文中就是人的“头”,有开始、第一之意。“元日”就是新年的头一天,《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相祖。”孔传:“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唐朝孟浩然脍炙人口的《田家元日》诗和宋朝王安石家喻户晓的《元日》诗,诗文中的“元日”都是我们如今的“春节”。

  “旦”,是天明天亮的意思。《说文解字》认为“旦”是“从日见一上,一,地也”。“旦”是个象形字,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也就是早晨的意思。那么,“元旦”二字合在一起就是新年的第一个早晨了。

  单从“元旦”一词来说,它最早出自南朝诗人萧子云的《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也对“元旦”作了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房玄龄在《晋书》中也说:“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还有唐人成文斡《元旦》诗以及南宋诗人陆游《已酉元旦》诗等等,这里的“元旦”都是“春节”的意思。

  其他称呼和出处就不一一介绍了,在清朝以前,没有把“过年”称为“春节”的,大都称为“元旦”。也就是说,这以前的“元旦”都不是阳历的一月一日。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了“顺农时”、“便统计”,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将西历(公历或阳历)的一月一日定为“新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过年”称为“春节”,也是我国使用阳历的开始。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进一步明确规定,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从此,“春节”之名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将阳历的一月一日定为“元旦”,并通过决议,写入相关文件,沿用至今。

  这样看来,如果我们从1912年1月1日算起,2012年正好是我们使用阳历100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