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大学网上刊物--

 昵称383435 2013-01-06

学习《周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孔子曾花了很大的精力学习、钻研《周易》,“韦编三绝”便是他勤读《周易》的一则典故。他告诉人们,学《易》能使人做事做人更加完美,因为“洁静精微,《易》之教也”。春秋诸子百家之说乃至其后的种种学问皆源于《周易》,可见称《周易》为民族文化之根、民族精神之本并不为过。就连日本、韩国也受到过《周易》的深远影响,如日本历史上有名的“明治维新”,其“明治”二字就与《易传·说卦》有关:“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而韩国国旗中央的太极周围由八卦中的天、地、日、月四卦相伴,此亦可视为中国《易》学文化的写照。诚以为,领导者若能精研《周易》,可以增加如科学思维、执政思维、修身思维等诸多领导智慧,现简述于下。

一、《周易》所倡导的科学思维

《易传·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释谓:巨大啊,天之始!万物由此开始滋生而统归于天。又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释谓:至善啊,地之始!万物依靠它方得以生存,而大地从于天道。有宇宙方有地球,天地之道即为天地运行之规律,必须遵从而不得违反,可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易传·文言》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释谓:所言之“大人”,其与天地之品德相合,与日月之光明相合,与一年四季之顺序相合。此乃天、地、人合一也。

《易传·系辞上》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释谓:《易经》基于天地之标准,故能统摄天地之道。仰头以观天文,俯身以察地理,因而能知阴暗与光明的缘由,依其始而类推其终,而能知死亡与生存的规律。由此可见,应先知天地之道,而后知人之道,而后乃得天地人之道也。

《易传·系辞上》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释谓:一阴一阳的关系乃“道”也,继承此道者善也,成就此道者人性也。中华民族的先哲们以阴阳之说奠定了人类史上所有哲学的基础——矛盾的对立统一,不仅强调阴阳的相冲与斗争,而且强调阴阳的平衡与和谐,这似可视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科学及哲学的基础。

《易传·系辞上》又曰:“生生之谓易”,释谓:生生不息称为“易”。也就是说,万事万物均在不断变化之中,改革、进取应该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易传·系辞上》又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释谓:因而《易经》描述太极(宇宙),太极产生阴、阳两仪,两仪产生太阳、少阳、少阴、太阴四象,四象进而产生天、地、山、泽、雷、风、水、火八卦。此处《易经》指出了宇宙、天地、自然界演变的现象及宏观次序,这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对天地观察与思考的细致。

《易传·系辞下》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释谓:就近观察诸种体态,往远观察诸种物形,于是在此基础上始作八卦。

《易传·系辞下》又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释谓:易的法则,穷至极则变,变则通畅,通畅乃长久。这正是科学辩证法的基本原则,而且相关的实践也表明了这一特点,如旧社会的“三座大山”曾导致中国走向崩溃的边缘,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却改变了这一灾难性的趋势,使新中国得以诞生并走上了通畅之路。

《易传·说卦》曰:“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释谓:阴与阳确立了天之道,柔与刚确立了地之道,仁与义确立了人之道。……天在上(南)、地在下(北)以确定位置,山泽气息相通,雷风相互激荡,水火不相厌弃,于是八卦相错而成。《易经》从唯物主义的观点,阐明了天地人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进而阐明了人在天地之中观察到的有关现象,以更深刻地理解八卦的内涵。

二、《周易》所倡导的执政思维

《易传·象》曰:“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释谓:君子应该无限度地思考民众教育的问题,包容和保护民众而无止境。当前正在开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正在构建的“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处处闪烁着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光芒。

《易传·象》又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释谓:大人物之适举,乃行中和之道也。意思是说,大人物执政,当应中正、和谐而不折腾。

《易传·象》又曰:“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释谓:君子应明政法,不能草率断案。也就是说,领导者应该制定明确的政制与法制,透明执政与执法,保证判案的公平与公正。

《易传·象》又曰:“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释谓:君子应居安思危。骄者必败,正是不能居安思危也;古人所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应值得每位领导者深思。

《易传·彖》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释谓:天地二气交汇,万物方能畅通;上下心气相融,其志向方能相同。此乃《易经》中“泰”卦的象征,领导者须以此理念执政,方能开创“三阳开泰”的新局面。

《易传·彖》又曰:“损益盈虚,与时偕行”,释谓:减损或增益,满盈或空虚,皆应与时俱进。这说明领导者在调整政策时应该分析形势,与时俱进。如 2009 年我国政府为促进经济复苏和房地产的回暖,曾出台了一批刺激性政策,包括贷款政策、税率调整等;而进入 2010 年,针对贷款发放速度过快及某些城市房价涨幅过大,在相应的宏观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提出了政策的针对性与灵活性,对某些政策规定适时地进行了微调。

《易传·彖》又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释谓:该停止时则停止,该行动时则行动,动静不失其时,则其道路必然光明。能否抓住机遇,需要领导者的敏感与智慧;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充分说明了抓住机遇的重要性。

《易传·系辞下》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释谓:天下之事可以有同样的归宿,但走的路可以有所不同;结果可以一致,但考虑可以有所不同,……尺蠖弯曲其腰,是为了向前伸展;龙蛇在冬天里蛰伏着,是为了保存生命。这告诉领导者:在不同的地方,其发展的方式与思维可以有所不同,但最后的结果与目标却可以相同;又告诉领导者:必要的、暂时的委屈与蛰伏,是为了今后更长远的发展。

《易传·系辞下》又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释谓:不该受困而受困,其名声必受辱;不该占据而占据,其本身必危险。此乃告诫领导者:疏忽、畏难而受困,其声望必降;德才不足而占据要位者,其自身充满了危险,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

《易传·系辞下》又曰:“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释谓:警惕、自危者反能使其平安,掉以轻心者则使其颠覆;此道理十分重大,所有事物概莫能外。对此,领导者应该经常有所反省。

三、《周易》所倡导的修身思维

《易传·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释谓:天体的运行刚健不息,作为君子应该自强、自力而不息奋斗。……大地的气势厚重而温和,作为君子应该以宽厚的品德去承担社会责任。每一位领导者都应该以天地的这种品质来要求自身的修养。

《易传·象》又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释谓:高亢之龙必有悔,因为满盈之态不可持久。这告诫领导者:功成之后不宜骄狂,在适当时机应功成身退,并举荐年轻有为的后来者接班。

《易传·象》又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释谓:谦而又谦的君子,谦卑而又自我约束。正如毛主席所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每位领导者都应该身体力行。

《易传·象》又曰:“君子以同而异”,释谓:君子应求同存异。这是领导者应有的工作作风和领导艺术。

《易传·象》又曰:“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释谓:君子见到善行应该跟从,如有过错应该改正。

《易传·象》又曰:“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释谓:君子以顺德而行,积小德而成大德。

《易传·文言》曰:“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释谓:君子居于高位而不骄傲;居于低位而不苦恼。领导者只有永远视自己为普通人(事实也当如此),方能达到这种境界。

《易传·系辞上》曰:“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释谓:思后言,议后动,思考、议论之后的言与行可促成事物的有利变化。

《易传·系辞上》又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释谓:二人同心协力,其锋利程度足以将金属弄断。比喻只要同心协力,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此道理各级领导当了然于胸。

《易传·系辞下》曰:“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释谓:何以保持执政地位?要用“仁”政。何以聚集大众?要善用财富。构建和谐社会,乃大“仁”之政而天下可大治也。

《易传·系辞下》又曰:“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释谓:因此君子在平安之时而不忘危险,生存之时而不忘消亡,大治之时而不忘祸乱,唯有这样才能身安、国保。英明的领导者总是兢兢业业、如履薄冰,从而得以能够成就一番国泰民安之大业。

四、略谈《周易》与八卦

要深刻地理解《周易》,尚需深入地了解《周易》的基础,如阴阳、八卦、五行等。以“八卦”为例: 6000 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哲伏羲在观天察地的基础上始作八卦,被称为“伏羲八卦”(亦称“先天八卦”)。此外,至今为止还诞生了另外一张八卦图,它于 3000 多年前由商周时期的周文王所作,被称为“文王八卦”(亦称“后天八卦”)。伏羲八卦与文王八卦的异同之处在于:两者卦名、卦象相同,但是卦位、卦数、卦义均有所不同。

周文王将原始的三爻卦两两组合,即每一个三爻卦自行配对后再与另外 7 个三爻卦配对,于是得到了八个六爻卦,而原始八卦组成了新的 64 别卦。周文王对 64 别卦的每一卦都赋予了卦辞,并对每一个卦的六个爻也都赋予了爻辞(据传此亦有其子周公旦的贡献),于是乎《易经》由此而生。周文王通过 64 别卦,向后人展现了 64 种天地人之大局以及 384 种天地人之细局,告诫人们应该如何思考与行动,充分演绎了天地人合一的义理。

初读《易经》者,往往会因为文言、历史等障碍而感到有些晦涩与困难,这是可以理解的。为便于读者理解 64 别卦,不妨先从卦象入手,由象而及其理、其数。真正学通《周易》,必须深刻理解每个卦的象、理、数及其卦与卦之间的关系。如否卦,下卦为坤、为地,上卦为乾、为天;天在上轻以续升,地在下重以续沉,此乃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上下不交而无邦国也。否卦乃是泰卦变至极点,正所谓“泰极否来”、“乐极生悲”是也;反之,否卦变至极点而成泰卦,则乃“否极泰来”、“苦尽甜来”是也——而这,不正是人生之理吗?如此入手学习 64 别卦,可激发初学者的兴趣与遐想,亦可打破晦涩与困难之感;之后步步深入研之,便可达至精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