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危机公关的100个问题(八)

 芳华亭 2013-01-13

危机公关的100个问题(八)

文/叶东

接上篇:危机公关的100个问题(七)

22、如何应对不同类型的记者?

答:记者类别千差万别,不同记者的应对方法是不一样的。在此,我列举十类记者的应对方法,供大家参考!当然我提供的不是标准答案,各位朋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以及风格特点,制定自己的应对方法。

(1)“百事通”型:这类记者喜欢罗列各种名称、事实与数据,显示自己对此事的了解程度。

对策:多谈该记者无法了解到的远景、发展趋势或即采取的措施等,或提供一些新的事实和数字。

(2)“旁敲侧击”型:这类记者喜欢用提示性的或假设性的言辞来转移话题,让发言人顺着他的思路走。

对策: 使用“桥梁法”与记者周旋,始终坚持原定的主题及相关的核心信息,避免回答任何假设性的问题。

(3)“机关枪”型:这类记者喜欢一次性提出若干问题。

对策:选择其中一个比较容易的问题回答,回答完毕后告诉他:其他问题我们可以会后沟通,现在我想把时间留给其他记者。

(4)“偷换概念”型:这类记者喜欢按自己的意图转述发言人的回答,继而提出进一步的质疑

对策:发言人应当表明自己的态度:“不,这不是我所说的意思。我是说。。。”

(5)“飞镖投手”型:这类记者往往会突然抛出“敏感”问题,并且夹杂一些言辞激烈的、事先准备好的评论。

对策:泰然处之,不要与记者争论或急于为自己辩解,可以说:“您这样看这个问题,我感到很遗憾,不过我所了解的实际情况是。。。”

(6)“迫不及待”型:这类记者喜欢插话,打断发言人的回答或发表评论(比如,“您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或立即抛出下一个问题。

对策:适时打断该记者的话,注意语气仍然保持平静,可以说:“请您耐心听完我的回答,我认为这一点很重要”。

(7)“套近乎”型:这类记者的特点以朋友的身份与你套近乎,感觉你们就是多年的朋友。

对策:不要提前露面,不要到记者那寒暄,言多必失,发布会结束后迅速离开。

(8)“幽默搞笑”型:先讲一个故事,讲一个段子,让你很放松。

对策:你说的这个笑话很有意思,不过今天我们应该谈的问题是。

(9)“沉默寡言”型:这类记者的特点是采访结束后,他不说话,但话筒对着你,并没有离开。

对策:心平气和地说:“请问您还有什么其他问题吗?”

(10)“故作糊涂”型:一个问题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其还是反复问这个问题。

对策:你可以这样回答:“刚才那一点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们可以下来再沟通。”

24、如何理解两个舆论场的转化?

答: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消费者有了一个自由发言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网民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且能够影响其他人的想法与行为。足够多的个体表达相同的想法就有可能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场,这种虚拟的舆论场反过来又会印证他们原有的想法与行为。当一个信息在网络上出现时,如果这个信息能够吸引网民眼球的话,就会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传统媒体的广泛报道会进一步引起网民的关注。传统媒体舆论场与网络舆论场可以说是相互转化相互影响。从这个角度看的话,企业除了要对传统媒体公关、了解传统媒体把关人的口味与需求、建立战略性的媒体关系外,更要做好与各类网络媒体的沟通,建立一整套网络舆论的监测体系,及时了解网络上的各种热点以便于开展低成本的事件营销,及时发现网络上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负面信息以便于尽可能早地开展包括网络公关在内的公关活动从而掌握主动权。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