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验高级美发

 孙守智 2013-01-14

体验高级美发            原创:孙守智

有一句俗语“年轻人爱发,老年人爱须”(我品味这“爱”是重视之意)。 我年轻时也曾爱过发,理完发要吹风——可不是为吹干,而是要吹出个“型”;现在本人步入老年行列,不再“爱发”,也不曾“爱须”,原因是到今尚未留须。

自打改革开放以来,工资翻倍在上升,人们很易接受;可物价上涨则似乎逆来顺受——不情愿。看着理发标价滋滋上扬,我就不愿外出理发,自己买了剪、梳、推、刀对镜自己给自己理。反正咱已不属于爱发之年纪,也心安理得。

自己给自己理发?一定手艺高超,就如医生给自己开刀动手术(夸大了不是?理发可没有风险)。其实真不是那回事。对镜只能看到自己面前,尚且左右手不一样听使唤,要想理得对称也着实不易。后脑不长眼,理得如何,自己不知,干脆掩耳盗铃。别说一、二十年过去,还没人对我的发型提过意见,说有碍观瞻(大概没有吃饱撑的,管这闲事儿)。出进饭店、超市,我也怡然自得,反正理发钱是省下了。

自从90岁高齡的老母住院治病,要与哥哥轮换陪护,理发都没有时间(抓空还是多补一点觉睡),索性留起长发。看上去像个民国初期,刚剪过辫子的人。

习惯后,还觉形象不错,要不同事说我看上去像个艺术家呢!有时头发让风吹乱,我还自嘲地说:这是爱因斯坦发型,是智慧的资格的表征。就这模样还找到了年轻漂亮(不是我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可是大家都是这样认为的)的妻子,更增加了我的自信。

妻子是新潮脑筋,进高级理发店美一次发,花上几百元,那是心里平衡且舒坦。妻子也让我开始时髦,去高级美容厅(瞧瞧都不是店,是厅了)理发。我真有点像黄宏演的小品《洗脚》那样,怕花钱,不愿去。去了,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傻冒一个。

嚯,不一样就是不一样!理发也是流水作业,配套成龙。先是一个姑娘给我洗头。不像以前洗头胸前大围巾,低头猫腰;现在是躺在专门的洗发椅上,颈后垫一条消过毒的毛巾,仰着头洗。当然洗发不再用香皂,而是什么“露”之类,泡沫多,又香气。洗脑后时我要抬头,姑娘说:“枕在我手上。”我关心地说:“我怕压你的手。”姑娘说:“习惯了。”

剪发,是年轻的男美发师(大概不能再叫理发师了吧?!)。传统的理发剪被新潮的小剪子取代,撮发也不再用传统的梳子,而是用两根手指,一次一小绺,小剪下去喀嚓剪齐,这样一小绺一小绺地剪是个慢功细活。中间还可停下品茶。嗯,享受。在美发师的手下我的长发不见了,我风趣地说:“我原是艺术家发型,现在成了国家元首发型,回去得照个标准像。”把小伙子都逗笑了。这本是一句玩笑,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回家后妻子拿出数码相机给我拍了几张“标准像”。您看我博客的新头像是不是变短发了。

剪完发,又换了一个小伙给我洗了头。接下来又一位要给我吹风,还是剪发的美发师愿听我风趣的说话,坚持要给我吹风。

全新的体验啊,难怪收费要高,要好几个人侍侯呢,值。

美发师听说我有博客,一定要我留下网址,他要前来欣赏呢。好嘛,理发招来一个网友。

我和美发师交谈时,没活的几位也坐在旁边听趣儿,连正在美发的靓妞(顾客)也听了露出笑容,时不时地往我们这里看。唉,不愁老的顽皮劲总改不了,是不是让人看了认为白毛老头犯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