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根的经典

 昵称535749 2013-01-16

  没读过《红楼梦》也没读过《三国演义》,没读过《围城》,也没读过《金锁记》,没读过《战争与和平》,也没读过《巴黎圣母院》,我没有读过金庸大侠的任何一本小说,更没读过琼瑶阿姨的任何一本爱情故事……我就是这样一个不太爱读名著的人,更谈不上品阅世界的经典。不过我不得不承认,我依旧是一个喜好读书的人,有时会躺在床上看书到凌晨,情深之处偶尔也会读到流泪。

  读书是一件很单纯的事情,我从不认为大家都爱读的书一定会成为畅销小说,最畅销的小说就一定会成为名著,最有名的著作就一定会成为经典,最经典的小说就一定值得每个人去读。我更不认为读书的首要目的是增长见识,提高学问,让人变得有修养,鹤立鸡群让他人仰慕。读书只是一次简简单单的交谈,是作者与读者两人之间的无言倾诉。双方是平等的,没有高低,没有贵贱,没有隔阂,没有歧视,是带着真挚情感的相互交融,是以作者之笔伐读者之心,是一种喜的相互分享,一种痛的相互担当,一种辛的相互勉励,一种信念的相互承诺,一种希望的相互寄望,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共鸣与共知,这样的书才是最吸引我的书。

  读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不是为人所逼,也不是随众附和,在恰当的时候读到一本恰当的书,书的生命力才得以旺存。还清晰的记得,当我怀念年少青春的时候,我读到了《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当我迈入大学校门的时候,我读到了《粉红四年》;当我毕业踏入社会后,我读到了《活不明白》;当我生活在一个人的城市里的时候,我读到了《武汉爱情往事》;当我期待美好爱情的时候,我读到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当我嘲笑现实生活无赖的时候,我读到了《自杀意外》;当我想平淡人生的时候,我读到了《素年锦时》,当我想逃离现实的时候,我读到了《没有悲伤的城市》……我已经记不起那些书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读到的,甚至有些小说的作者是谁我已经模糊不清,但我觉得这些书是我平生读过最有意义的书籍,像我很久之前结识过的朋友,他们曾经和我倾心交谈过,诉说过,帮助过,鼓励过,他们的一字一言都曾经在我过往的生命里铭下了实实的印记,这样的书才是最能感动我的书。

  读书也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读书不是一种时尚,更不是一种潮流,最新上市的小说我未必去读,最新锐的作家小说我也未必去看,我也不会因为喜欢一个作者去拜读他的每一本书,正如我不会因为爱上一个人去喜欢她全部一样。一本书的好坏与作者无关,只和文字有关,当我读到的书里的每一个文字象是从我内心迸发出来的时候,这样的书才显得生动而真实。

  读书要一份闲情或兴致,读书要一些欢愉或痛楚,读书需要一种经历或者挫折,读书需要一次爱恋或者失恋,读书需要一汪眼泪,或一弯笑容,读书需要一场生死别离,或一次死而复生……每一个有故事的人都生活在书里,每一个用心生活的人心里必定有一本经典,每一本经典并非就是名著,草根亦有草根的经典。

  菩提树下的八戒点评:作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时刻,读不同的书,得出不同的感受,更有着自己独特的阅读观,读自己所爱,写自己所想,这实际上也与我们杂志所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

  子夜谬语:一二段混乱,三段可谓箴言,有点不伦不类,貌似和整个杂志不搭。

  心雨:作者思路与杂志所倡导理念不谋而合。但缺乏实质性的事实加以论证,有愤世嫉俗之嫌。只是一味的诉说显得文章太过单薄。建议加点事实加以论证。另外文章题目有点太过肯定,毕竟有些名著它就是经典。建议改为,名著并非都是经典。或者,不是所有的名著都是经典。亦或:草根也有经典!

  兮尘 :文章写了自己对书的喜爱,以及对读书的态度,看法。我个人比较喜欢一本书能引我共鸣的时候这才是我最经典的书这一句,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书的种类繁多,喜爱不同类型的群体也不同。每种不同类型的书陪伴在我们不同时期。然,我不得不建议作者改下题目,因为文中只有一段阐述了名著不一定是经典。个人认为经典不经典取决于大众喜爱程度,以及对社会影响程度,还有就是个人喜好。

  刘璃:应该重新辅导下初中作文

  苏悦评:人各有书。就不做过多的评论了吧?读自己喜欢的就可以了。

  马伊蕾:“一本书的好坏与作者无关,只和真情有关。”作者的这句话我很喜欢,但是在文章的第一段有些观点似乎偏激了些,人是主动的可以选择性的读书,从书中吸取要义,书是不分贵贱的,对于每个读者主体来说帮助到自己的便是好书。但是名著毕竟是历经多年考究与研读的佳作,作者的某些观点可能会让名著研究者晕眼无语了。

  余勐昊: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非常的喜欢这篇文章,以致我愿意重新拜读几次,深怕遗漏一些精彩的细枝末节。作者的标题就非常的有思想,敢于挑战并颠覆人们的一贯认识:名著就是经典,这是难能可贵的,读书和做人一样,有破有立,唯有敢于突破,才能有所建树。而整篇文章都是来印证本文标题并在最后一句自然流露出其核心观点:当一本书能引我共鸣的时候这才是我最经典的书。非常深刻的一句话,这不得不让很多一味追求名著的人思考为何而读名著,绝对不是为了跟附别人的喜好,不是名著必受教。作者犀利的提出,读书更多的不是来抬升一个人而是简单的情感乃至思想交流,这一再印证,丰富的,著名的,悠久的名著也未必是每个人都必定需要的。作者很聪明,开篇就是一连串的“没读过各种经典”却强调自己并不因此而不喜欢书,也就是名著不一定就是五谷杂粮的全部,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书籍反而是你喜欢的“副食”。作者的语言非常的平实,表达上极为有力。全文基本以议论为主,观点鲜明,论证也是精彩。不过美玉也有瑕疵,文章太过武断,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新颖的观点,把名著杜绝于经典之外,似乎不可取。红楼梦,三国等能够在众古籍中凸颖而出,即说明其价值深远,而国民对其的喜爱,也是感同身受。没有吃过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未免有点先入为主了。本文标题建议改为经典并非一定是名著。然后文中稍加修改,就更显精彩了。

  亦已歌:可以说作者的思绪有些散乱吧,但是作者的观点也不全旁否认,只能说,某些事物,是不能拿到牌面上来说的。如果可以的话,学习写杂谈吧。

  别寒殇∶本文观点独特但有些单调,感情真挚而缺乏说服力。围绕一个观点,展开没有实质的旁征博引,显得不伦不类。本文的第二段值得推敲借鉴。

  陈忠国:其实,无论什么类型的书,受用与否,则主要是取决于自身吧。

  落落:开篇埋笔过于繁琐,文者所要表达的中心主题反而寥寥几笔带过,因很难让读者不明想要表达的观点。全文用词用句似乎是随感而发,并未仔细斟酌,意点模糊行文凌乱。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素有“画龙点睛”之称,题目需再三斟酌而定。此文的角度与观点不错,由自身的成长与所遇的环境解析书所带来的乐趣。读书,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生活。

  左安芮:否定名著和经典并不能太高自己,现在很多人以否定别人来标新立异,名著自有他的价值所在,这个毋庸置疑。此文犹如随便一个人德一篇随便牢骚日记。

  卞秋露:书名起的并不怎么妥当,此外便是作者的排比句太长,中间也没有什么层层递进的关系,看后显得罗嗦乏味,整体来看虽然提到的书不少,但大多都是一带而过,难免有些空洞。

  王璐:作者从另一种观点来叙述自己对书的看法,我个人是比较喜欢作者的观点的。但是整片文章的文辞比较一般,可以稍加修改一下。

  子君点评:怎么感觉好多人的点评就像是吵架啊,虽然说是意见不同,可也不必要这么诋毁他人吧。为什么现在人不能学学胡适?对他人多几分宽容。

  申志刚点评:作者简介中“也不是什么高等院校毕业的高材生”在第三段中却“迈入了大学校门”,叫人忍俊。总体来讲,文章写得不错。

  钱海点评:很草根,很经典。

  偏激的不一定就是草根的,换一句话说,草根的不一定偏激,作者写的很好,有点偏激的措辞方式,吻合很多人的阅读口味,但是我还是觉得,你否认不了《红楼梦》和《三国演义》,你可能没有去看完整的书,但是你根本就离不开四大名著,只是你“读”的方式不同,当你知道这几本书是名著,你就已经开始阅读它们了。

  王甲再版建议:《草根的经典》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