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综合功能定位和与其功能相近的公共空间的分析比较

 热带咖啡 2013-01-19

\

  一、国家公园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国家公园“ National Park”的概念源自美国, 据说最早由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 (Geoge Catlin)首先提出。1832年,他在旅行途中,对美国西部大开发对印第安文明、野生动植物和荒野的保存现状深表忧虑。于是他呼吁“它们应该被完整保护起来,只要政府通过一些保护政策设立一个大公园——一个国家公园,其中有人也有野兽,所有的一切都处于原生状态,体现着自然之美”。 之后,该观念被美国政府接受。1872年“黄石国家公园”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公园。这以后该观念和做法即被全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和使用,尽管各自的确切含义不尽相同,但基本意思都是指自然保护区的一种形式。1969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印度新德里第十届大会作出决议,明确国家公园基本特征,其一,区域内生态系统尚未由于人类的开垦、开采和拓居而遭到根本性的改变,区域内的动植物种、景观和生态环境具有特殊的科学、教育和娱乐的意义,或区域内含有一片广阔而优美的自然景观;其二,政府权力机构已采取措施以阻止或尽可能消除在该区域内的开垦、开采和拓居,并使其生态、自然景观和美学的特征得到充分展示;其三,在一定条件下,允许以精神、教育、文化和娱乐为目的的参观旅游。美丽的山景、河景、湖景、海景,甚至人工水库建景,皆可通过规划、保护发展成美丽的国家公园,吸引各地观众前往欣赏旅游。所以说国家公园归根到底是一种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家资源的形式。

  二、考古遗址公园与功能相近其他公共空间的比较

  (一)地质公园geopark

  地质公园是以其地质科学意义、珍奇秀丽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为主,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自然公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出,此计划在2000年之后开始推行,目标是选出超过五百个值得保存的地质景观加强保护。至2010年,中国已有24处地质公园进入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考古遗迹与地质遗迹一样都是一种资源,保护它既可以供后人长期研究,也可以通过适度合理的利用成为供人们参观、开展科普教育的基地。我国目前已建设了国家地质公园数据库,并指出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地质遗迹保护是社会的责任,保护的最好办法是建立地质公园。 建立地质遗迹/地质公园机制是保护、规划和合理利用的基础工作。也是推进地质遗迹的科学研究和地学普及的重要条件。因此,国家地质公园机制建设的初衷和功能定位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极为相似的。

  (二)森林公园forest park

  森林公园是以良好的森林景观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考古遗址公园和地质公园、森林公园在综合功能定位上是基本相似或接近的。首先它们都是在保护国家资源的前提条件下开展科研工作的基地,其次它又是向广大公众开放的公共场所,故兼具科普教育和休憩的功能。

  随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机制的建立,我们必须意识到考古遗址公园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考古遗址和公园或园林概念的叠加,以往的考古遗址是单一的考古工作基地,可视为考古学家和文物保护工作者的精神家园,它的属性相对单一,而围绕它编制的保护规划目标也相对的单一和明确;而考古遗址公园的建立就意味着考古遗址不再是考古或文物工作者独自拥有的园区,它要开放,它将成为广大公众共享的空间和场所,但保护仍然是第一要务,因此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定位和目标必须兼具保护、科研、教育和休憩的四大目标,并以保护为第一要务和核心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