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天生能历久不忘孩提时期的印象,如同新器皿一经染上气味,其味经久不变,纯白的羊毛一经染上颜色,其色久不能改;越是令人讨厌的习惯,越是牢不可破……正是从这样的实践中养成了习惯,以后就变成了天性。——昆体良(古罗马教育家) 昆体良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孩提时期养成的习惯最为牢固,这种影响可以持续一个人的一生。在我国,也有几句人尽皆知的俗语是“3岁看大,7岁看老”,“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少成若天生,习惯成自然”,告诉我们在孩子幼年时期就对他们施以良好的习惯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他们就会深深记住这些,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现在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了,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儿童时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孩子小的时候,就像一滩铁水,可以浇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等孩子长大后,这滩铁水冷却了,再改变就困难了。下面我来谈谈如何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一、注重孩子的第一次,并不断强化 有这么一个事例:1988年1月18日的巴黎,一间宽敞的会议室里围坐着近百人,大家在热烈地讨论着什么。看看悬挂的横幅,才知道今天有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在此聚会。这时,一位年轻的记者站了起来,他走向一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开始了对他的采访: “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愣住了,少停片刻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 科学家耐心地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道歉;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的确。习惯的养成往往是从小开始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然十分重要,但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后,许多习惯都是第一次接触,教师应重视并抓住每一个“第一次”的教育时机,这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开端。当孩子进入一年级后,许多学习习惯从这里开始,例如做家庭作业、整理书包、打扫卫生、专心听讲、仔细答题等等。我们现在经常听到有些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学习习惯越来越不好了,其实,是我们教师没有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可以说,习惯培养要特别重视孩子第一次出现的行为,孩子第一次做事后,特别注意看老师的反应,所以教师一定要给孩子明确正确的答复。教育家陈鹤琴对此曾有过精彩论述,他认为:“无论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错,第二次就容易做错。”孩子种种坏的习惯,都是由于开始学的时候,他们的教师或父母没有留意去指导他们的缘故,以致后来一误再误,成为第二天性;所以要把小孩子教得好,必定要在第一次的时候教好。所以,对于第一次的动作,做父母和教师的要格外留意指导,以免错误。我们需要遵循强化/消失定律。对好习惯的强化每天就像每天为缆绳缠上的一股新的绳索,而对坏习惯则采用相反的方式,这样一来,要鼓励孩子保持好习惯,纠正不良习惯,就容易多了。比如,教师如果在处理孩子的事情上奖惩分明,关注孩子正确的行为,使之强化;批评孩子的坏习惯,使之消失,孩子好习惯的培养一定会变的更为容易,同时教师在奖励时要抓住时机,掌握分寸,不断开化;在惩罚时,用语要得体、适度,就事论事,使孩子明白为什么受惩罚和怎样改过。这样才能让孩子在习惯的培养与纠正上充满信心与乐趣,让习惯的培养变的自然而简单。 二、习惯应该从小事开始培养 普通家长和普通学生的心相对粗一些,很多的问题、小习惯都没进入我们的观察范围,以致于形成了大问题、坏习惯也常常没感觉。 比如说,我昨天教学布置家庭作业时,要求学生将作业要求抄在家作本上1、2、3。我在黑板上写得清清楚楚,我讲得明明白白,今天一早发现有十六个同学漏做一题,没抄作业要求的更多,作为老师,我就思考了,他们平时说来头头是道,但是布置作业我讲了白讲,写了白写,只能说明他们有种习惯,不把老师讲的写的放眼里,这群人不在少数,五年级学生不自觉到这地步,让我惊讶。后来我发现,因为他们习惯于老师给他们校讯通布置作业。象这样的小事上,我们都要能注意到,并不断调整他们,好习惯便在其中了。俗话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让我们的孩子赶快把一件件小事做好,大的好的成绩是不求而自得的。 三、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在习惯养成中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他们发挥主体作用,自己决定养成哪些好习惯、改正哪些坏习惯,蒙台梭李是20世纪西方最卓越的儿童启蒙大师,我们中国许多幼儿园都引进一些她的做法和理念。我觉得对我们小学也同样适用,一次,她给孩子们上一节有关怎样檫鼻涕的生活课。她给孩子们示范了使用手帕的不同方法,还指导孩子如何能尽量做得不引人注意。她以一种他们几乎觉察不出的方式拿出手帕,并尽可能轻地檫鼻涕。孩子们聚精会神的注视着,没有一个人发出笑声。示范结束,孩子们热烈地鼓掌。孩子们的反应之所以这么强烈,是因为她的这次生活课中触及了孩子们那极其有限的社交生活的敏感点。我们知道,孩子在檫鼻涕方面存在很大困难。每当他们表现不是那么合适的时候,就会遭到父母的责备,但没有一个人真正地去教育孩子正确的做法。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和父母不尊重孩子的事例数不胜数,虽然我们觉得是一件小事,但对孩子来说是大事。教师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时候,首先要尊重孩子,要把孩子放在主体的地位去思考问题。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要相信孩子,相信他们有接受教育的能力。有的老师和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能接受父母和老师的要求,或者目前培养习惯还早。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还要深入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天性来培养习惯,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如果不能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习惯培养很容易走弯路,走错路。明明孩子的性格是内向的却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外向的人,这是比较困难的,也是违背孩子的天性,但老师可以在这方面给予多支持,多关注。 四、寻找合适的突破口,培养孩子的有良习惯。 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时候,不要着急,更不能一味地唠叨或强制。而要想点儿绝招,这就要我们寻找合适的突破口。每个孩子各不相同,我们在寻找适合孩子的方法时,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环境、心理特点、性格等。比如有的孩子不爱做作业,不原动手搞卫生,不爱跟其他小朋友交流,老师怎么说也没用。这时教师就要了解孩子她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孩子思想中的热点是什么?兴奋点是什么?在找到突破口以后,老师要放下架子。不妨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在做的过程中,默默引导孩子,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把孩子和训练结合起来,习惯培养毕竟是具体行为的体现,因此,我们还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训练和强制,在一定时期,光引导孩子是不够的看到孩子出现某些不良行为习惯时,还要及时进行强制纠正,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好习惯将伴随孩子们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者是处世。它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对于孩子来说,要成就学业、事业,要拥有美好人生,必须养成好的习惯。真如威廉·詹姆士所说: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