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镇肝熄风汤妇科新用二则

 学中医书馆 2013-01-26
镇肝熄风汤妇科新用二则

李盈昌 殷炯辉

  镇肝熄风汤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由牛膝、赭石、生龙骨、龟板、杭芍、天冬、麦芽、茵陈、甘草组成,具有镇肝熄风的作用,是治疗中风的名方。本人以肝郁肾虚为辨证要点治疗妇科月经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崩漏

  吴某,女,46岁,1996年5月初诊。患者经乱无期,量时多时少近3年,曾于本市多家医院诊治,曾作妇检、B超、诊刮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被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刻下患者面色苍白,精神不振,月经量多有块,伴口干、乏力、腰酸、五心烦热,经前乳房胀痛、黄带量多,脉沉稍滑,舌红苔白。诊为崩漏,为肝肾阴虚兼气虚血瘀型。治以补肝肾为主,兼益气活血宁血。以镇肝熄风汤加减:赭石20g,白芍20g,天冬20g,元参20g,龙牡各20g,黄芪20g,川楝5g,三七粉2g(包),龟板胶10g(包),芥穗炭10g,甘草5g。水煎,日服2次。3剂后血量减少,5剂血止,连服月余诸症消。后以六味地黄丸、余珍益母丸、逍遥丸善其后,随访1年未复发。
  按:患者素来肝旺,加之出血日久使肝血失养,肾水亏虚,相火妄动,灼伤胞脉,迫血妄行而致崩漏,故用白芍、天冬、元参、龟板胶滋补肝肾之阴,黄芪补气摄血,代赭石、龙骨、牡蛎潜肝肾之浮阳,川楝、芥穗疏肝、清肝、散郁火,三七祛瘀生新。使阴育、阳潜、阴阳平衡,出血自止。本方关键在于清热不要过寒,补虚不要太过,化瘀不要太甚,防新血随下;既能抓住病机,又能药随症转,机动灵活,方可药证合一,病能自愈。

  逆经

  王某,女,30岁,1996年初就诊。患者经前衄血年余。14岁月经初潮,经期常提前,色红,量尚可,近一年来,每到经前鼻衄、量少,遇怒量多伴乳房胀痛,烦躁易怒,黄带量多,时有腰酸、腹胀,舌边尖红,脉滑数,诊为逆经,因肝郁火旺而致,治以固肝肾之本、降逆清热。处方:牛膝30g,龙牡各30g,茵陈10g,元参20g,麦芽5g,川楝5g,杭芍20g,天冬20g,龟板20g,赭石20g,甘草5g。水煎服月余,未见逆经。
  按:《沈代妇科要笺书》云:“逆经仍有升无降,倒行逆施,多由阴虚于下,阳反上冲……。”故本病以肾水不足为本,肝疏太过为标,本方标本同治以白芍、元参、天冬、龟板滋其阴,以牛膝、赭石、龙骨、牡蛎降其阳,佐以川楝、麦芽疏肝散郁火,使水足火清,其逆自降而病愈。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医院,0710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