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石文化雜談:首篇千古賞石名作之談

 啸海楼 2013-01-27
奇石文化雜談:首篇千古賞石名作之談
2013年01月25日 14:07   新浪收藏   
  “奇石”文化系列雜談之六:

  文 董興寶

  當今社會,打開各種奇石文化的媒體雜志,各種賞石、收藏、鑒定奇石的文章衆多,網絡上的文章更是繁多,其中不乏有現代愛石人譜寫的優秀文章,他們談奇石的曆史文化,論各種奇石的鑒別方法,表達賞石的各種心情和感悟,而在曆史上,最有名的首篇賞石之作,應屬于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太湖石記》。

  白居易詩存3000多首,其中有《雙石》、《太湖石》、《蓮石》等諸多石篇,以及文論《太湖石記》等。晚年辭官,閑居洛陽,與石爲友。作爲詩人的白居易,在賞玩各種奇石時,更多的是注入了自己的許多想象、聯想和精神寄托,從賞石中引發出種種對人生的感悟。提到《太湖石記》,必然要提到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藏石大家——牛僧孺。牛僧孺與石結情緣。官至宰相,壹生酷好文學,著有《玄怪錄》。牛僧孺爲官清正,從政之余,惟嗜愛藏石賞石,尤愛太湖石。牛僧孺經常同白居易坐石論道,牛僧孺曾坦言:“嘗與公迫觀熟察,相顧而言,豈造物者有意于其間乎?將胚渾凝結,偶然成功乎?然而自壹成不變己來,不知幾千萬年,或委海隅,或淪湖底,高者僅數仞,重者殆千鈞,壹旦不鞭而來,無胫而至,爭奇騁怪。”爲了紀念二人的友情和記載牛僧孺的愛石情愫,白居易特于會昌三年(843)五月題寫了著名的《太湖石記》,簡明而深刻地闡述了有關藏石賞石方面的理論與方法,從而提升了牛僧孺在古代石壇上的影響。牛僧孺藏石甚多,且多佳作,抽象具象均有,形神兼備,獨樹壹幟,牛僧孺因而被白居易視爲唐代的藏石大家。白居易爲牛僧孺題寫的《太湖石記》,也成爲千古名文。

  探究《太湖石記》爲什麽能成爲賞石的千古名文,對現代人深有啓發。首先是白居易有深厚的文學功底,而且自己對奇石的獨特的愛好,並有獨特的感悟;更重要的是,他與藏石大家——牛僧孺結爲好友,經常壹起探討奇石文化、玩賞牛大師的各種藏石,豐富了自己的思想,正是因爲此才寫成了千古絕文,讓更多愛石者閱讀後感到了美感,吸取了賞石營養,傳播了奇石文化。而對于現代人來說,要再創作出優秀的賞石佳作,需要深愛奇石並不斷地與賞石者交流,才能像白居易那樣寫出千古流傳的美文,爲我國奇石文化的發展做出新的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