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毛南族,历史上称为佯债人,自称为“印绕”或“哎绕”。佯债人称呼的出现,史籍和方志记载较早,明代《读史方舆纪要》中说:‘‘思州蛮自佯债、仡佬、木瑶(老)、苗质(子)数种。”之后,史籍记载就更多,虽在书面上有不同的写法,如羊猩、佯犷、杨荒、徉黄等,但这些称谓都是专称今之佯债这一人们共同体,而佯偾人亦愿意接受这一他称,故在识别前,对外的称呼通称为佯偾。 关于佯偾人认定为毛南族,是于20世纪80年代民族识别工作中,经过调查研究,根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86)民政第252号《关于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和更改民族成分的情况报告》确定的“从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自身发展出发,对于相互近似的民族集团,即其语言基本相同,民族特点相近,地域相连,而且形成密切经济联系的,尽可能相互合为一体,认定为同一民族”的原则,经过充分的民主协商,本着“名从主人’’的精神,按照法定程序,经贵州省人民政府1990年7月27日以(90)黔府通104号文件批复:“平塘县佯债人二万九千四百七十五名认定为毛南族;独山县佯债人四百五十五名认定为毛南族;惠水县佯债人一千九百七十四名认定为毛南族。”因而,佯偾人正式确定为毛南族。 佯债在贵州的分布,历史上比较广泛。据明《黔记》所载,今铜仁地区、黔东南和黔南两自治州的部分县均有佯偻人居住,后来佯债人居住地盘逐渐缩小。现初步统计(毛南族是在第四次人口普查后的7月27日认定的,故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尚未列入)共有人口34 700余人,主要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平塘、惠水、独山三县境内。其中,以平塘县为多,共3万余人,占90%以上;惠水县次之,为3 000余人;独山县最少,仅几百人。 平塘县境内的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卡蒲、河中、六硐、者密、甲青5个乡。居住在独山县边境羊凤乡的毛南族与平塘县上述地区相连,共同形成一小片聚居区。散居在平塘县摆茹、马场、甘寨、上莫和惠水县赤土、姚哨、惠明等地的毛南族,多以一村一寨聚族而居。居住在卡蒲、河中等地的这一聚居区,南北约长70公里,东西宽约50公里,总面积约350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在东经10’7"21’~10’7~40’分之间,北纬25~4.1’~25。44’之间,海拔为655~81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7℃左右。居民多数住山问平坝,依山傍水而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