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家碧玉——王丹凤

 楼兰映画 2013-01-30

                   小家碧玉——王丹凤

              三十年代的女影星(31)小家碧玉鈥斺斖醯し(上)

        王丹凤,原名王玉凤,原籍浙江宁波,1925年出生于上海。玉凤从小就酷爱看电影,在自己的闺房的四周和床边,都贴满了从画报上剪下来的大量明星照和剧照,特别是把周璇、袁美云、胡蝶等主演的电影奉为至爱,把她们当作自己最崇拜的青春偶像

 

王玉凤的美丽与生俱来,1941年,16岁的她已出落成如盛开的花朵一样,这时,她在上海爱国女中的读书生活也即将结束。玉凤的邻居舒丽娟是合众影片公司的演员,她深知邻家小妹玉凤酷爱电影。一天,她带着玉凤到自己所在的电影公司去玩。当时正在执导电影的朱石麟发现了王玉凤俊秀的美貌,当即叫住了她,问她愿不愿意当一名电影演员。玉凤听了,从心底里感到又惊又喜,但是,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中学生,玉凤还是老老实实地告诉朱导演,她要先回家征求家长的意见。

 

当玉凤把遇见朱石麟导演的事告诉父母时,她的开旅店的父母坚决反对。他们认为,女孩子干戏子这一行没有出息。碰了钉子的玉凤只好就范。但是她依旧经常到电影公司去玩。一次,朱石麟让她在自己导演的影片《龙潭虎穴》的布景前,扮演一个小丫头端茶的戏。一试之下,朱导演发现镜头中的玉凤不但十分上镜,而且非常抢眼。于是,朱石麟下了决心,亲自上门去说项。最后,玉凤的父母终于同意了。朱石麟对王玉凤的未来寄予了深切的厚望,他还特别把王玉凤这三个字,稍微改动了中间的一个字,换上了字,取丹凤朝阳之意。从此,王丹凤踏上了银色之旅。

 

       三十年代的女影星(31)小家碧玉鈥斺斖醯し(上)
                               少女时代的王丹凤

 

1941年,16岁的王丹凤在由屠光启编导的《新渔光曲》里担任女主角,与当时的红小生黄河配戏。当年由蔡楚生编导、王人美主演的《渔光曲》脍炙人口,曾在19352月就获得了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的荣誉奖,其中由任光作曲、王人美演唱的主题歌《渔光曲》广为流传。如今,屠光启重拍的《新渔光曲》,是在原片基础上另一种崭新的延伸。王丹凤在这部《新渔光曲》中,扮演了过去王人美所扮演的角色——贫穷而又善良的渔家女小猫。王丹凤对自己扮演的这个人物的悲叹命运深深感动,所以,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她完全融入到了角色中,把这个渔家女表演得真挚而传神。

 

《新渔光曲》一经放映,立刻引起了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上海滩的影迷们发现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三十年代的女影星(31)小家碧玉鈥斺斖醯し(上)

                                   1941年《新渔光曲》剧照


       1942年,上海全境沦陷,这一时期,上海的电影巨头张善琨把当时的各影业公司全部集中在一起,综合而成中联影业公司”(简称中影”),后改为华影影业公司”(简称华影”)。王丹凤便先后在中影华影陆续参演了《两代女性》、《浮云掩月》(1943)、、《合家欢合家欢》(1943)、、《三朵花》(1943)、、《丹凤朝阳》(1943)、、《大富之家》(1944)、、《教师万岁》(1944)、《凯风》(1944)、、《红楼梦》(1944)、、《鹏程万里》等影片。

 

在这些以家庭悲欢离合和男女情爱为主题的片中,王丹凤扮演的几乎都是那种气质高雅的小家碧玉,或被侮辱、被迫害的不幸女子形象。这时的她,演技还处于摸索阶段,模仿多于创造。

 

其中,1943年的影片《三朵花》是由杨小仲编导的。描述了三个女生的生活:华敬一(姜明饰)是一位五十六岁的老人,在他饱经世故、贫寒奋斗的一生中,已经显得很苍老了。他的妻子死去已经十年,留下了三个宝贝女儿——小梅(陈琦饰)、小兰(王丹凤饰)和小莲(司马丹饰)。在他的困迫的生活里,还要抚养三个女儿成长,老人把整个未来的希望都寄托在她们姐妹三人的身上。

 

不料女儿们从中学毕业后,来到了繁华复杂的社会。渐渐的,她们一个个都陷入了浮华女性所有的浪漫生活——有的到舞场去伴舞,有的彻夜不归,有的乱交男朋友……老人眼看自己的女儿一天天趋于堕落,虽然苦心孤诣的训教,但女儿们依然如故,与他的希望背道而驰。老人终因受不了这种刺激,病倒了。

 

女儿们看到父亲的痛苦,心中渐渐有所后悔。于是一个一个觉悟前非,纷纷跑到父亲的面前忏悔前非,改过自新。从此,一家人又恢复了从前的生活……

 

            三十年代的女影星(31)小家碧玉鈥斺斖醯し(上)

                         王丹凤与陈琦

    特别让王丹凤感到欣喜的是,1944年,她能与少女时代的偶像——周璇、袁美云在同一部电影《红楼梦》联袂演出,片中,周璇扮演林黛玉,袁美云反串扮演贾宝玉,白虹扮演王熙凤,王丹凤则扮演薜宝钗。这给起初总是担心与大明星配戏怕演不好的她信心大增。

 

       三十年代的女影星(31)小家碧玉鈥斺斖醯し(上)
                                 1944 王丹凤在《红楼梦》中饰演薛宝钗

 

抗战胜利后,当时由一家独揽电影生产大权的华影,立刻被如雨后春笋般纷沓成立的新的影片公司所取代。1946年,由柳中亮、柳中浩兄弟联合创办的国泰影业公司在上海率先亮相。此前,柳氏兄弟曾拒绝与日本人合作而关闭了国华公司。此番他们重整旗鼓,投资开拍的第一部影片,就是1946年由杨小仲编导的《民族的火花》,

 

柳氏兄弟邀请王丹凤来主演剧中的一个富有爱国思想的进步女教师,这部影片是柳氏兄弟作为重振国泰公司的开山之作,由于《民族的火花》的内容适应当时社会现实的需要,所以一经放映,就立刻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民族的火花》的故事讲的是:抗战爆发,国军西撤。津浦线上震仪镇镇长梁敏芝(姜明饰)受长子梁曰仁(杨志卿饰)的影响,投敌附逆。全镇人民尽陷敌人魔掌。梁敏芝目睹日军暴行,内心痛苦。其女梁曰贞(王丹凤饰)原为镇上的中学教师。她不满父亲投敌,秘密与镇上抗日青年戚国柱(严化饰)保持联系。

 

一夕,梁敏芝设家宴招待日军桥本队长(周起饰),桥本迷恋梁曰贞之美色,指定梁曰贞担任联络员之职。梁曰贞与国柱商议后,决定将计就计,投身虎穴。梁曰贞将探得的日军军粮、军火及运输车队等重要情报密送给国柱。国军团长组织力量将其炸毁。桥本震惊,下令搜查全镇。疑及梁敏芝,迫令梁敏芝允嫁曰贞,以明心迹。

 

戚国柱密见曰贞,告以国军将于三日内援助镇民撤退。不料,事为桥本侦悉,率兵包围梁府,欲捕梁敏芝。梁敏芝佯允三日后嫁女,以诓桥本。三日后,国军已在郊外完成了部署。

 

这天,桥本到达梁家迎亲,被梁敏芝骗上楼厅,下键将其禁闭,然后鸣钟联络郊外。国军大举进攻,戚国柱率领镇民里应外合,杀死桥本,杀尽日军。然后带领镇民缓缓撤退……

 

               三十年代的女影星(31)小家碧玉鈥斺斖醯し(上)
                           1946国泰公司为《民族的火花》出版的特刊

 

这一期间,王丹凤不与任何一家影业公司固定签订合同,因此,她可自由选择影业公司拍片.她相继出演了《青青河边草》(1947)、《月黑风高》(1947)、《终身大事》(1947)、《断肠天涯》(1948)、《鸾凤怨》(1948)、《无语问苍天》(1948)、《珠光宝气》(1948)等影片,

 

      三十年代的女影星(31)小家碧玉鈥斺斖醯し(上)

            王丹凤与周璇的亲密合影(摄于四十年代)

 

这时,王丹凤的表演技巧日趋成熟。她以刻画人物的含蓄、细腻的心理表现见长。她在当时上海电影界著名女演员中拍片最多,故享有高产女星之称誉。其中,1947中电二厂的《青青河边草》,是王丹凤表演走向成熟的代表作。

 

影片《青青河边草》由尤纪编剧,方沛霖导演。故事讲的是:抗日战争期间,少女蓝菁(王丹凤饰)在逃难赴渝途中,邂逅青年工程师王子超(严俊饰)。蓝菁之父被日寇机枪扫射丧命,幸得王子超援助,得以埋葬。二人在短暂的接触中产生了爱情。

 

王子超因公务在身,不能伴蓝菁一同赴渝,他们约定:两个月后,在渝会合,并举行婚礼。

 

蓝菁抵达重庆后,看到报上登载,王子超遇难身亡。她悲痛欲绝。后来,她为了谋生,充当了沈世平(郑敏饰)的私人秘书,但人面兽心的沈世平一次用酒把她灌醉,并奸污了她,然后又将她抛弃。此后,蓝菁为生活所逼,和女友一起,同操卖笑生涯。

 

一年后,王子超突然来到了蓝菁身边,原来,当年的关于子超的噩耗乃是误传,他只是负伤被送进了医院。如今伤愈,他首先回到重庆,履行诺言,与蓝青成婚。

 

子超和蓝菁结婚那天,沈世平也前往道贺,来宾中有人窃窃私议。当场,蓝菁深受刺激,深感自己不配和子超为偶,遂悄然离去,从此沓无音讯……

 

三年后,王子超又一次负伤住医院治疗,发现为他护理的护士竟是蓝菁,子超大喜过望。但蓝菁决心割断情丝,辞职离去。子超冲出医院,追踪前往,终得相聚,这时,河边的草色,正青青如茵……

 

在影片《青青河边草》中,王丹凤扮演女主角蓝菁。她从生活出发,把蓝青的坎坷遭遇及内心情感起伏变化,刻画得淋漓尽致,受到了观众和舆论的一致好评。

 

       三十年代的女影星(31)小家碧玉鈥斺斖醯し(上)
                                            1947年《青青河边草》剧照

 

194811月,王丹凤前往香港,王丹凤的这次香港之行,可谓丰富多彩,这其中既有喜,也有悲,使她终身难忘……

 

    三十年代的女影星(31)小家碧玉鈥斺斖醯し(上)

                          王丹凤在香港

         三十年代的女影星(31)小家碧玉鈥斺斖醯し(下)

        1948年底,著名电影导演方沛霖因为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当时,王丹凤正在香港,一年前,她曾在方沛霖执导的《青青河边草》中担任女主角。噩耗传来,对于王丹凤来说,是让她最感吃惊又倍加悲痛的。

为了慰问死难者的家属,为方沛霖一家今后的生活,香港电影界组织在港所有的著名影星,进行话剧义演,把所得的票款和观众捐款全部送给方家。当时港的著名电影演员全部参加了。他们选择了观众喜爱的曹禺名著《日出》作为义演的剧目。

 

1951年,话剧《日出》由著名导演欧阳予倩、李萍倩联合执导,特邀自踏入影界以来从未演过话剧的王丹凤,出演小东西,舒绣文扮演陈白露,冯扮演方达生,陶金扮演潘月亭,孙景路扮演翠喜……即使是一般的配角,也都由许多大明星友情客串。当演出的海报刚刚贴上街头,剧院门口就排起了长队,这场由著名电影演员联袂演出的著名话剧,演出盛况空前,轰动了整个香港。

 

王丹凤在这场义演中,饰演《日出》中的小东西,形神兼备,很对戏路。虽然她早已拍摄过许多很叫好的电影,也曾塑造出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对舞台演出,却很感陌生。为此,王丹凤不得不重新琢磨着,细心地设计出一套适合舞台表演的动作和表情。在导演欧阳予倩和李萍倩的指导帮助下,王丹凤把小东西这个被压迫和生活在最底层的可怜小人物演得催人泪下,赢得了许多观众的同情和赞叹。 

 

194977,王丹凤作为香港炙手可热的十大女星之一,同胡蝶、周璇、白光、陈云裳、龚秋霞、李丽华、孙景路、罗兰、陈娟娟以及男司仪刘琼、严俊一起,出席由电影大亨张善琨创办长城影业公司盛大的开张典礼。所有影星按姓氏排列依次出场,一个个光彩炫目,美艳惊人,顿成香港影界的头条新闻。同一时间,香港流行出沪港四大女星的称谓,王丹凤榜上有名,其他3位分别是歌影双栖的李丽华、周璇和白光。

 

王丹凤在香港,为“长城”、“南国”影片公司拍摄了《锦绣天堂》(1949)、琼楼恨(1949)、《王氏四侠》(1949)、海外寻夫(1950)、彩凤双飞(1951)、《瑶池鸳鸯》(1951)、《方帽子》(1952)等影片,扮演了一个个宜古宜今、性格各异、且很有光彩的女主人公形象。

 

其中,在程步高导演的古装片《锦绣天堂》里,王丹凤再次圆梦,和她从小就崇拜的电影皇后——胡蝶联袂演出。

 

《锦绣天堂》是中国第一部七彩大片,改编自京剧《锁麟囊》剧情是:富家女薛湘灵(胡蝶饰)行将出阁,她母亲特为其缝制一个盛满珠宝的'锁麟囊' 作为嫁妆。及至出阁之日,湘灵在路上避雨,偶闻同日出嫁的穷家女赵守贞(王丹凤饰)。得知赵女的可怜身世, 湘灵慷慨命侍婢把'锁麟囊'赠予对方。

 

薛湘灵出嫁后,夫妻相处融洽。一年后,更诞下一个儿子。然而好景不常,湘灵之母因病辞世。未几,丈夫贪婪的舅父又勾结贼匪侵吞家财,并焚毁了他们所住的房屋,害得湘灵跟丈夫和儿子失散。

 

赵守贞自得'锁麟囊'后,便跟丈夫一起利用其中珠宝作为营商之资,成为巨富。为表明自己未忘昔日赠囊之恩,守贞一家也乐善好施。凑巧行乞街头的湘灵,亦被收留在其家当佣妇。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守贞发现湘灵原是她日夕寻找的恩人。为答谢大恩,守贞不但替湘灵寻回丈夫和儿子,更把部份家财回赠给还薛湘灵……

 

         三十年代的女影星(31)小家碧玉鈥斺斖醯し(下)

                                     1949年《锦绣天堂》剧照

1949年,导演王元龙专为王丹凤度身定做了一部影片《王氏四侠》。王元龙还煞费苦心,为了符合片名,不但亲自在其中扮演角色,而且请来了当时正在香港的著名影星王引和王人美。两男两女,都姓“王”,一起来主演这部同名的电影。

 

《王氏四侠》的故事讲的是:土豪谢虎(严俊饰)以谢家堡为基地, 无恶不作,农民王龙(文逸民饰)起而对抗,最终不敌被杀。临终嘱妻子在四名儿女臂上剌“复仇”两字,好让他们长大后为父报仇。

 

后来,王氏四兄妹王胜(王元龙饰)、王宛兰(王人美饰)、王忠(王引饰)、王蓓兰(王丹凤饰)失散。年幼的蓓兰被谢虎之弟谢豹(严肃饰)收为养女,而蓓兰对自己的身世毫不知情。

 

二十年后,蓓兰长大,谢虎竟对她有觊觎之心。谢豹不允,因而被谢虎杀害。谢虎谎称谢豹是被农民所害,蓓兰信以为真。谢虎六十大寿之日,王胜、王宛兰、王忠三兄妹不约而同齐集谢家堡,寻机报仇。王胜的武功了得,被谢虎聘为教头。王宛兰以女伶身份,前来参加堂会演出。王忠挺身而出,行刺谢虎,不幸事败被擒,受刑时,露出了身上的刺青……四兄妹因此而相认。于是团结一致。集合农民,里应外合,攻陷谢家堡。谢虎被诛。王氏四兄妹大仇得报……

 

      三十年代的女影星(31)小家碧玉鈥斺斖醯し(下)
                            1949年《王氏四侠》剧照 左起:王丹凤 王引 王人美 王元龙

 

王丹凤在香港拍摄的这几部影片,都取得了骄人的票房成绩,她那种“小家碧玉”型的少妇形象,深受香港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1950年初,王丹凤与陶金、刘琼、韩非等著名演员,作为香港电影剧团的成员,前往广州进行劳军慰问演出。1951年年底,王丹凤满怀着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向往,与专程到香港前来接她的未婚夫——“大同影业公司老板柳和清一起,重新回到了阔别两年多的熟悉的上海。

 

       三十年代的女影星(31)小家碧玉鈥斺斖醯し(下)
  

1951年,王丹凤与柳和清在上海完婚。同年,她主演了大同公司的影片《彩凤双飞》和《神龛记》。在影片完成不久,新政府规定,上海的多家私营电影厂,全部合并为上海电影联合制片厂。于是,《神龛记》成为了大同公司的封箱之作

 

        三十年代的女影星(31)小家碧玉鈥斺斖醯し(下)

              八十年代 王丹凤与丈夫柳和清在香港


    随后,“上海电影联合制片厂”又全部归于国营“上海电影制片厂”。1952年12月,王丹凤成为了新成立不久的“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名演员。这一年,王丹凤刚刚27岁。

 

到了国营体制的上影厂之后,一切都与过去截然不同。不久,王丹凤参加了根据曹禺名剧改编、由赵丹导演话剧《雷雨》的演出,她在舞台上扮演“四凤”。

 

       1951年的话剧《雷雨》由赵丹导演。领导上组织排练话剧《雷雨》,主要是为了提高演员的总体表演水平和艺术修养,带有明显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主要按照苏联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理论和技巧,从生活体验到演戏体现。导演赵丹对演员要求十分严格,凡是遇到演员表演不准确的地方,他就用小品的方法进行帮助和启发。通过《雷雨》的排演,王丹凤在表演艺术上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无疑为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有意思的是,这出《雷雨》一直在断断续续的排练和演出,成为上影演员剧团的保留剧目。在十年之后的1961年,上影演员剧团应邀前往山东济南、青岛等地演出《雷雨》和《上海屋檐下》,赵丹仍担任导演,他认为还是王丹凤最适合扮演四凤,故特意把她安排在AA角。

 

          三十年代的女影星(31)小家碧玉鈥斺斖醯し(下)
                            1951 话剧《雷雨》剧照 上官云珠饰演繁漪

 

五十年代以后,王丹凤在“上影”参拍的电影有《家》(1956)《护士日记》(1957)《海魂》(1957)《你追我赶》(1958)《春满人间》(1959)《向阳花开》(1960)《女理发师》(1962)《桃花扇》(1963)等。

 

    三十年代的女影星(31)小家碧玉鈥斺斖醯し(下)

             50 年代 王丹凤()与上官云珠()在上海郊区参加劳动

        1956年,上影厂重拍根据巴金名著改编的影片《家》。该片由陈西禾编导,演员的阵容庞大:魏鹤龄扮演高老太爷、孙道临扮演觉新、张瑞芳扮演瑞珏、黄宗英扮演梅表姐、王丹凤扮演鸣凤、章非扮演觉民、张辉扮演觉慧。王丹凤扮演的丫环鸣凤。小巧玲珑、朴实可爱,她以含蓄的演技,表现出鸣凤单纯、矛盾的心态,受到了普遍赞扬。

 

          三十年代的女影星(31)小家碧玉鈥斺斖醯し(下)

     三十年代的女影星(31)小家碧玉鈥斺斖醯し(下)

                   1956年《家》剧照 王丹凤饰演鸣凤 张辉饰演觉慧

        1957年,王丹凤首次扮演了新中国的劳动女性形象,她在影片《护士日记》细致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在护士岗位上的思想发展与变化。在该片中,由她演唱的插曲《小燕子》旋律优美:“小燕子,穿花衣,飞到东,飞到西……”此曲在青年中一时非常流行,一直传唱至今。

 

     三十年代的女影星(31)小家碧玉鈥斺斖醯し(下)
                                             1957年《护士日记》海报

        1962年,王丹凤在喜剧影片《女理发师》中担任女主角,与韩非、顾也鲁演对手戏。她的表演情趣盎然,显示了她喜剧表演才华。

 

《女理发师》的故事讲的是:清晨,一阵阵欢快的歌声从贾主任(韩非饰)家里传出来。歌声出自一位身穿洁白工作服的女理发师之口,她,就是贾主任的妻子华家芳(王丹凤饰)。

 

贾主任是商业部门的主任,他大男子主义十足,反对妻子外出工作。但华家芳趁着丈夫出差的机会,走出家门,参加了理发的工作。一天,她突然收到一封信,坚决反对她的丈夫要回来了。慌乱之下,把一位顾客的头发理坏了。傍晚,贾主任乘火车抵达车站,接他的是一位多年的朋友老赵(顾也鲁饰)。他俩一起到餐馆去吃饭。但老赵躲躲闪闪,不肯进去。原来老赵的爱人是这家餐馆的服务员,老赵认为当服务员是伺候人的工作,所以极力反对。贾主任得知原委,一本正经地说出一番服务性行业何等重要的大道理,狠狠地给老赵扣上“夫权思想”、“大男子主义”等大帽子,把老赵说得五体投地。

 

次日,老赵到贾主任家做客,发现老贾的妻子华家芳,就是昨天把他的头发剪成个四不像的3号理发师。华家芳也认出了老赵是昨天怒恼而去的顾客。两人面面相觑,贾主任在一旁困惑不解。华家芳和贾主任各怀心事,唯恐道破,争向老赵作暗示,闹了许多笑话。老赵恍然大悟,原来贾主任口头上一套,实际又又一套,思想上的病根是和自己一模一样。

 

华家芳的理发手艺出了名,贾主任慕名来到理发室视察,他指定要3号理发师为他理发。华家芳无法躲藏,只得戴上大口罩,又摘下丈夫的深度近视眼镜,给他理了发。贾主任十分满意,连连夸奖这位“3号理发师”。恰在这时,记者也来到理发店采访问“3号”理发师,给她拍照。这时,贾主任才发现,这位“3号”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妻子华家芳。真相大白,贾主任当众十分狼狈,瞠目结舌,惊愕不已……


            三十年代的女影星(31)小家碧玉鈥斺斖醯し(下)

     三十年代的女影星(31)小家碧玉鈥斺斖醯し(下)
                            1962年《女理发师》海报及剧照 右为顾也鲁

 

1963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建厂,决定筹拍一部大型古装片《桃花扇》,导演孙敬特邀王丹凤赴西安饰演女主角李香君。王丹凤不负众望,以38岁的高龄,把一个十几岁的李香君塑造成一个多情、多才、个性鲜明、具有崇高的爱情和政治抱负的杰出女性,突出表现了角色血洒桃花扇的献身精神,演得真挚感人,令人感到可歌可泣。

 

      三十年代的女影星(31)小家碧玉鈥斺斖醯し(下)
                       1963年《桃花扇》剧照 王丹凤饰李香君 冯喆饰侯朝宗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王丹凤因演了古装影片《桃花扇》而受到冲击,她被迫与白杨、黄宗英、白穆等集中关在上影厂偏院的一间小屋子里。

 

但是,王丹凤一不是共产党员,不存在“混进党内的阶级异已分子”的嫌疑;二没有生活绯闻,扯不上什么“腐化”;三没有参加过上影厂的“大毒草”摄制组,所以她直接受到的打击比白杨、黄宗英他们要少得多。在别人痛挨拳打脚踢时,她还能偷偷地躲避在食堂的小仓库里。据白穆后来回忆,当时,一向胆小的王丹凤被吓得浑身颤抖,魂不附体,精神上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文革结束之后,王丹凤得以重返银幕。1979年,就在文革结束后不久,王丹凤以55岁的高龄,在影片《玉色蝴蝶》中她饰演了心地善良、情操高尚的日本妇女竹内君代。片中,她从少女一直演到老妇,角色跨度之大,又成为她演员生涯中一次新尝试。

 

           三十年代的女影星(31)小家碧玉鈥斺斖醯し(下)
        三十年代的女影星(31)小家碧玉鈥斺斖醯し(下)
                        1979年《玉色蝴蝶》剧照 这年王丹凤55 右为项堃

 

八十年代以后,王丹凤申请去了香港,并开始信仰佛教。在香港,她开了一家素菜馆——“功德林”餐厅。所用的素食料,每天都由从大陆产地运去,新鲜美味,色泽漂亮,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前去“功德林” 餐厅品味美食的顾客,最初大都是她昔日的老观众,后来,已扩大到崇拜她的海内外名流雅士和年轻一代“追星族”。

 

虽然王丹凤选择退出银幕,然而她仍怀念电影界中的旧朋故友,她经常与在港的电影明星陈云裳、龚秋霞、夏梦等人交往。一次,王丹凤向朋友们诉说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说到自己的照片包括当年的结婚照都烧掉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大姐”龚秋霞马上把当年王丹凤送给她的结婚照片,回送给了王丹凤,让王丹凤感动不已!

 

      三十年代的女影星(31)小家碧玉鈥斺斖醯し(下)

            1985 王丹凤专程到加拿大探望胡蝶 在胡蝶家客厅合影

 

      三十年代的女影星(31)小家碧玉鈥斺斖醯し(下)
                                   80年代 王丹凤与香港电影明星在一起

                   左起:成龙、夏梦、罗文、王丹凤

 

从1941年王丹凤开始拍片起,在影坛上整整耕耘了46年,拍了60多部影片,塑造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形象。她不仅在香港和内陆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而且在国外也有相当大的影响。1985年,王丹凤夫妇应美国总统里根的邀请,出席他的就职典礼。1986年,她又应美国参众两院的邀请再次访美,并出席了里根总统的生日宴会。

 

    三十年代的女影星(31)小家碧玉鈥斺斖醯し(下)
            80岁的王丹凤() 83岁的秦怡() 87岁的张瑞芳() 摄于2005

 

2005615,在中国电影百年纪念会上,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向王丹凤颁发了上海电影杰出贡献奖,同时获奖的还有15位健在的上海老一辈资深电影人,表彰他们在繁荣中国电影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他们当之无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