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斧头”:母亲存私房钱的智慧

 東泰山人 2013-01-31

“打斧头”:母亲存私房钱的智慧

大洋新闻 时间: 2013-01-30 来源: 老人报

  “打斧头”这个词在香港和广东使用很普遍。什么叫做“打斧头”?且举一例,给家中女佣五十元去买菜,她花了四十元,但虚报五十元,那十元落袋平安,这种行为就是“打斧头”了。“打斧头”是一种不忠诚的行为,当然不值得鼓励,更不应表扬。但有一种“打斧头”不但情有可原,而且值得考虑和效仿。

  我应该说是个“口含银匙”而生的女娃,父亲在我出生时在香港金融界颇吃得开,母亲是金堆玉砌、锦衣玉食的少奶奶。但是,我常常发现母亲老是在家用上“打斧头”,时常向父亲虚报家用,把钱往自己的口袋里放,积累的私房钱怕真的有不少。我当然不以为然,觉得她很贪心,连老公的钱都贪,更加罪不可恕。

  其后家道中落,我在读中学与大学时变成了穷学生。母亲呢,由贵夫人摇身一变成了包揽一切家务在身的穷主妇。可是,我却发现她老是把自己的私房钱掏出来贴补家用,逢年过节一定让我们一家有顿很丰盛的晚餐。而父亲又从来都跟以前一样,衣冠整齐地去上班。我就更不在话下,依旧穿得好,吃得好。除了居住环境无法不一落千丈,由自住的洋房迁到政府的廉租屋住之外,我们父女俩的生活享受没有很显著的改变,而这都仰仗母亲从前“打斧头”所累积的私房钱所致。由此,我对她不能不肃然起敬。

  出嫁前,母亲教训我:“从今日开始,你为人妇了,谨记你丈夫的钱是你的钱,能想办法抓到多少是多少!你自己赚到的钱也是你的钱,你得克勤克俭,积蓄起来。他日家中无灾无难,你就能自由自在地多花钱。心情大好,脾气就易改善,对丈夫家人都有益处。万一遇上风浪,丈夫生意不好,工作有困难,你不但要让他无后顾之忧,而且要有能力辅助他,帮他重整河山,再战江湖。”

  母亲的这个教导,我一直牢记于心。如今,每逢有后生一辈结婚,我都把母亲这个想法传递给他们。贤妻不妨“打斧头”,“打斧头”所得,务必最终让丈夫和家人受惠就已经是功德了。 (梁凤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