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文正公世家谱谱序集编

 云台山人微石集 2013-02-01

《许文正公世家谱》之修,由来已久,最早起于元朝大德九年(1305年),历经明朝成化五年(1469年)、嘉靖二年(1523年),清朝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嘉庆十八年(1813年)、道光十八年(1838年)、同治十年(1871年)、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十次大规模撰修。《许文正公世家谱》最初收于《许文正公遗书》之中,清朝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由文正公十二世孙许准等编辑单独成册沿袭至今,谱内全面记载了从先祖许通、文正公许衡至各个时期的全部人口名字、相互间的世系关系、部分名人的生平事迹等,谱前收有康熙、乾隆的论赞、祭文,各时代的谱序、祠堂图、茔堂图、文正公像、名人论赞等。

《许文正公世家谱》是研究许衡生平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也是研究传统民俗文化的宝贵文物资料。

现将《许文正公世家谱》十次大规模撰修的序收录于后,以供有关研究者参考。

首版首序1

尝谓国家将兴,必有正祥,故生伟杰之才,以辅英明之主,见之事业,发为文华,实关世运夫!岂庸庸碌碌剪裁章句所可同日语!?皇元泰宇肇开,群英异弼,一时麟凤同赞雍熙。鲁斋许公以布衣儒生上结主,知于是馨,其所学吐露忠赤,作为奏议五篇规模宏远,言辞正直,条陈利害,展布经纶,肯綮中节如庖丁之于刀,音奏和谐如稽阮之于琴矢,不虚发如由基之于弓,步武驰驱如驷马驾车,王良造父为之后先也!使人读之金声玉振,尚可想见中齐苏公来牧安成,既以先生大学撮要浸梓,瑕日复出遗稿,为天下公器将广其传,使寰海内之民欣睹圣朝文物之盛,其于后世修齐治平之道,岂小补哉?!

大德九年十月朔眉山后学杨学文拜手书

谱序2

谱之所以明氏族别世系,俾昭穆相乘戚疏有序,甚有关于风化世教者也。孝子顺孙之尊祖敬宗、笃厚伦谊者,孰有重于此哉?今湖广常德府知府许君骥者实

文正公五世孙也,出赞黄堂,恪守家法,廉介自持,始终不渝。兹而告老归省,遂以谱牒属鉴序之,深意其意不获有辞。盖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岂可以忘其本乎?故凡同是谱,在上以知本源之所,自下以明派系之所传,益远而益明,愈久而不紊,如此而谓谱之无益于人不可也,愿踵此事者,观于是谱,昭乃祖之勋庸,仰位望之崇隆奋然,感发思趾其美相与昭绪于无穷,则谱之传历久而有光也然,则骥于今日拳拳然于斯者,所以思夫水木本源之义为何如哉?!昔程子有云,管摄人心,收宗庙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正此之谓也,故书以序之。

成化五年岁在己丑秋七月朔常德府儒学教授周鉴拜撰

谱序3

谱牒之所以尊祖而敬宗也,先儒之述备矣。顾北方戎马之场,一遇乱离人民奔毙,往往失其谱牒,虽名公巨卿之族,亦不能纪其世,其可叹者深矣。鲁斋许文正公,元大儒也,世乱族谱亦失,五世孙常德府知事许骥乃躬取家庭之所传者复为族谱,公之世系始历历可考,常德府儒学教授周鉴尝为序其首简,公七世孙、国子生泰和、邑庠生泰来、间以示塘请有言以申之,塘窃惟古昔圣贤有功德于世,其子孙皆历数十百祀统不绝,盖自然之报也。顾自秦罢侯置守以来,士无世禄而礼废俗末,士大夫习于苟简,复鲜留意于谱牒之学,故古者圣贤之后往往不可考,有宋诸儒始复崇起谱学,而世大夫翕然从之,顾北方复有乱离散失之患是盍深可叹也,重念东鲁圣人删述六经以明道统,颜孟诸儒相与辅相而后,先之至今将二千年,其子孙相传不废,似有不专于谱牒者?!岂非其功在万世,人心自不能忘,故至是耶。宋室南迁,兵戈迭起,学校荒废,圣贤之道盖将坠于地矣

文正公于斯时乃独讲明而体行之,幸遇世祖皇帝信用其说,斯道大明于天下以至今日,公之功大矣,其子孙固宜与孔颜孟氏并传无穷。亦有不专于谱牒者,至于世次远近子孙离合,则非谱无以考,见此则作谱者之功亦不可诬也。塘何人斯?幸得生公之理,识公之子孙,得拜瞻公之族谱,又幸得挂名谱末,庶几不朽夫!岂能无其概于中耶?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吾党之士,固当知所用意矣。诗又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公之子孙当何如其尽心也哉?!

嘉靖二年秋七月后学何塘再拜撰

谱序4

尝见根之牢也,其枝必茂,源之深也其流必长,吾乡

文正公许鲁斋先生为元代大儒,距今四百余年,子孙相承,人文辈出,较唐之韩文公、明之何文定公、其裔孙为独盛云。旧有祖谱,先生五世孙湖广常德府知事讳骥始事与常德教授周先生叙之详矣,嗣后十代裔孙河内学生讳一簪又补撰焉,前后所篡集而为一,俱载鲁斋先生遗书中,逮今丁男以千数,恐久而或紊,十二代裔孙河内学生讳准,恻然动念,启家长聚兄弟子侄,将以详疏支派悉按大小宗捱次朗列于遗书外,令族人各一册,凡此者无非上以慰祖宗,下以安子孙,为孝子、为悌弟敦行于无穷也。书成求序于余,余惶恐不已曰,余何能序哉?然有不忍不序者,幼读先生遗书及诸先儒题赞,慨然深慕其为人,但茫然莫探至颠末浩然,未窥至堂典徒朝焉,而仰先生之坟墓,暮高而想先生之仪容,叹慕于既而已也,今承作序之,请俾得挂名谱末至荣,施为何如哉?此所以窃不自揣,虽勉而应之日之后也,是为序。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仲春修邑乡进士杜法拜撰

谱序5

余氏族谱之修也,由来久矣,自康熙三十九年重修迄今又数十年矣,迩时余在洎角莫悉其事,回而忆之,觉彼时之户族未若今日之富有也,而家长急急以是为务者,正体古圣先王立教之心,为尊祖睦族之事,以贻后人法也,况今日派愈分支愈累,甚有问其世系恒茫然莫辨,询其名讳多犯而无忌,则谱之序也不较前为更急与?但族大人繁其事难成,有不知其当修者,有知其当修而不肯身其事者,是以因循至今,将祖贻派次“泰—世—宗——千—图—达—九—天”逾越已尽,于此十字之外不得其派而名,指使名次纷纭,错乱无纪。谱之当修为何如哉?!今有我族中十数人者,不惮劳苦,慨然任之,于是公议于各门家长而成其事,余甚嘉焉。因出余昨岁谒孔林旋归时    圣公所赠十字曰:“广—闻—徵—传—继—昭—来—庆—毓—衍”以付之,为我后人之派次云。

乾隆二十六年十月上旬十四世孙

达志谨志

重修河内许氏族谱序6

知识庸谙以言事落职来客怀州,州为

鲁斋许先生父母之邦,每元旦肃衣冠拜祠下,许氏后人必来答拜。越两年,先生裔孙天鹏、鸣皋及其族子翠峰重修世牒,属作序,惶恐不敢承,而天鹏、鸣皋之意益坚,乃歙容正襟而告之曰:帝系载于礼经,世本纪于史氏,谱牒之学由斯代兴,自魏晋浮华以簪缨相耀,齐梁猥鄙唯阀阅为荣,甚有援引声气趋竞流品,取同姓有名于时者附家乘以镂姓名,此与眉山苏氏序族谱之义相距远矣。阳明先生曰,虚伪滋而风俗坏人,无实行家、无信谱谅哉?!今诸子为鲁斋先生后人,以理学传家,所以扬世芬敦宗谊,固自有在簪缨阀阅岂足挂齿抑?尝反复先生之本传,窃有以窥先生之深际焉!盖世之称颂先生者,以先生之学追配程朱,讲性理而已,而不知先生际遇之时难于程朱,程朱性量渊涵事功郁而未著,先生建立之伟业赴机应变,其设施有可见者,则道学与功名同一原也。谨按:先生以泰和九年己巳生于新郑,壬辰元兵渡河为游骑所得,其万夫长酗酒杀人为戏,先生明哲保身,从容曲譬活无算生灵,是先生之智也;世祖欲伐宋,朝士纷纷建议攻战,先生独苦谏世祖,服以德勿取以力,是先生之仁也;平章阿哈马奸回贪冒,牵制朝柄,先生劾以罔上不道,是先生之勇也。昔文中子当隋之乱,隐居求志,教授河汾,唐初赫赫数公半出其门下,先生处金元之交,与窦默、姚枢为友,天德王道探幽析微,而元初名臣如安童、不忽木皆涵濡训迪,名垂竹素,盖与文中子后先辉映矣。语云,学以致道,又云,通经致用道之不致奚以学为用之不致奚以经为先生学程朱之学,补程朱未竟之功,是善于学程朱者也,善于学程朱既善于学孔孟者也,不然皋燮稷契未及著书,其学反在董贾杨马诸人下哉?!天鹏、鸣皋曰然然,请以是说为序焉可也。

嘉庆十八年太岁癸酉四月上浣

诰授中宪大夫前任山西河东兵备道兼管山陕河南三省盐法道署山西布政使司山左后学刘大观撰

河内许氏谱序7

元许文正公鲁斋先生,远绍孔孟,近接程朱,际宋末元初,天下扰攘,公独守性理之传,以正学术人心为本;立朝侃侃言言,责难陈善;为国子祭酒立讲学法,尊师敬业,俾童子咸知三纲五常;道德文章,炳若日星,卓然一代大儒也!云间张氏谓其道虽塞于一时,实通于万世,信哉斯言。我

朝稽古右文,崇儒重道

圣祖仁皇帝阅史旌奖

高宗纯皇帝谴官致祭,复恩及后裔,立名儒籍,优免杂徭,诚旷典也。丁亥岁予来守是邦,得窥先生之遗范,幸莫大焉!今岁春暮,适公裔孙祀生许天仓鸟等因族议修谱,丐序于予,俾弁谱首,辞不获已,予慨然而言曰:谱牒之说由来旧矣,然徒耀簪缨则失之靡,援引同姓则遗之卑任,是事者当念源源本本,使支派不紊,继继承承,令世系攸叙,斯谓得矣。今观公之谱牒洵乎家有信谱人有实行矣,不与苏氏论谱之义异世而同符者耶?至文正公之高标峻烈,翊道觉民,历数百载而如新。腐词剩语,乌足表扬万一哉!是为序。

道光十八年季春知怀庆府事世袭云骑尉溧阳后学王拭拜撰

二十一年秋月镌

河内许氏族谱续刻序8

古者以姓统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皆领于官府,无所谓私家记载者,自大小宗法废、而人不知尊祖于敬宗,收族之道替焉、久矣。宋庐陵欧阳、梅山苏氏二公思所以不戾乎古、兼可劝惩夫,今创为世谱之作,五世列作一图,递降以升,周而复始。后世士大夫沿其义例,各得勒为家乘,籍以睦宗族而厚风俗,法诚良、意诚美也。夫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天下未有生空桑而无父之人者,既己聿念尔祖矣,雇使乃祖一脉之所遗末,由支分派、别一再传,而如涂之人彼此渺不相识焉,是亦先人之所不能无怨恫者也;又遑论亢宗象贤,继志还事之大乎?有元享国将近百年、一代大儒仅二:一草庐氏吴;一鲁斋氏许草庐。其后起者鲁斋,字仲平,封魏公,谥文正,籍隶河内、予今所莅怀郡是壤。读《元史·本传》公生于金泰和九年、新郑之阳缓里,逮元世祖既祚开平时为中统初,诏公乘驿北上,公应聘即起,道谒刘静修先生,静修议其太速,公曰:不如此则道不行,是已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矣,迨历官自京兆提学至集贤学士,前后二十余年,与柳城姚枢,肥乡窦默入侍内廷,言治乱休戚,了如指掌,引君当道,志仁思欲,与唐虞三代媲隆,中间定朝仪、详官制、正历法、整饰太学,皆设施实见。而面斥王文通之言利,痛劾阿合马之擅权,尤其犯颜谏诤,刚毅不屈,有如窦默所言:是真唐魏征其人者是其出处,甚正不得以,易箦时悔未辞官,死勿请谥,数语妄加訾议,而其生平讲学,由洒扫应对,进退为进德之基,身体力行,扩而充之,以上窥伊洛关闽之藩篱,渊然无际,粹然不滓,又不为理学空言,旁涉乎礼乐、兵刑、星辰、食货之书,研精究极,坐言起行是以一出,而天德王道一以贯之,盖文中子之后一人而已,而有道则见明良,契合则际遇,又远过河汾焉。皇庆二年,达鲁花达虎都赤奉赐建祠于城内县学西,阅明迄今子孙以时奉祀不绝。岁丙寅予来守斯土,读公遗书,进而展谒公祠,不胜高山景仰之思,比被议重来,适其后裔廷兰、旌三、茂才以续修族谱梓序为请,窃幸得挂名载笔于公之谱末,所谓附骥益显者,又曷辞焉?虽然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昔人所慨,亦谓凡百后嗣睹先人之名,讳如亲声,该当奋勉为式谷之似,兹谱之成也,世系明矣,昭穆晰矣,云仍爪失无紊无漏矣,诚念水源木本之义,由亲睦而劝勉,为孝子、为悌弟无愧先正后裔,则今日之编纂补辑乃有合于永叔明允二公创谱之初意,而非徒为故事,奉行此予所厚望于许氏子孙,而为廷琛、廷兰、旌三、茂才正襟危坐而告之者也。

同治十年岁次辛未秋九月

赐进士出身

诰授中宪大夫道员用知怀庆府事加

三级大荔后学马先登拜撰

光绪三十三年续修序(缺)9

 许氏续修族谱序10

往尝过许文正公墓地,见夫松柏蔚然葱翠,绵延数里若有云物呵护者,窃叹先贤遗泽孔长徘徊久之;又尝谒其祠庙,见殿庭庄严栋宇巍焕,奉祀者皆恪恭将事不禁肃然起敬;洎乎入李封村中游览,见其父老话桑麻,儿童习诗书,雍雍熙熙,犹有先贤之流风余韵。盖凡文正公后裔之乡,皆聚族而居,世守宗法立而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于不比敝焉?丙子冬其族人续修族谱,丐余为之序,窃维族之有祠有谱,本古圣贤尊祖敬宗睦族之义,传曰:古圣人之治天下,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上治祖祢,下治子孙,旁治昆弟,合族而食(缺2行)收族,收族宗庙严故圣人之治天下必先立宗法,宗法立则凡百制度皆由此生,而礼俗成、教化行矣。若文正者,当元世祖入主中国之际,原本洙泗佐佑、廛洛昌明正学,以道格君,以礼仪倡教化功德之彪炳,岂仅一族蒙其泽?即以祖论,亦足以垂范来兹,使后世天下之人,皆如许氏之世守宗法,而社会秩序犹有紊乱者乎?许氏族谱自清季光绪三十三年续修迄今三十年矣,其族人及今续修洵为知所急务,故略述景仰文正公之私与夫宗法之有关社会者、为之弁言,至于教子孙、率礼教、务正业毋荡、检逾闲则有文正公之遗训在,毋待赘言矣。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冬月

同邑后学杜严谨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