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绞圈房子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2-01
绞圈房子
褚半农
  褚半农

  上海及吴地大量存在过的绞(方言读音gāo)圈房子是比石库门更古老、更有特色的住宅建筑。

  绞圈房子以前后两埭(即两进。埭,音dá)的为多。以五开间两进的为例,前埭(即第一进)平列有五间房子,名称分别是:居中一间叫墙门间,左右各连着一间,都叫次间;次间两边又各连着一间,都叫落叶(也叫梢间)。后埭略高于前埭,取后发之意。后埭(即第二进)也是五间平列的房子,它们的名称,除了中间的叫客堂外,其余名称同前埭。前后两埭相距约4-8米,在前后落叶之间有竖向房子相连,这些房子叫厢房。厢房一般东西各有一间,也有两间的。前后埭中间是庭心(天井)。墙门间至庭心连接处,有的会有过渡房翻轩。庭心与翻轩连接处有北向砖雕门楼,称仪门头。仪门头高达三四米,飞檐翘角,并有4字砖刻匾额,四周配有人物、走兽及亭台楼阁等砖雕图案,很是讲究。这种前后两埭房子加厢房、左右对称,把整幢房子“绞”成一个“圈”的民居,就是绞圈房子。绞圈房子的骨架系全木衔接,且都使用榫卯。这种结构使梁、柱之间互相牵制,抗风、抗震性能极强,是一种极具特色的传统住宅建筑。过去只要有村落,必有绞圈房子。这种房子一幢又称“一绞圈”。

  1980年代我参加地方志修纂时,首次把它写进了县志。由于当年的建筑专著里找不到这方面的任何资料,“绞圈”二字怎么写,有点吃不准而颇费周折。我根据方言读音,最终定为“绞圈”。三年前我参加第二届国际上海方言研讨会时意外得到120多年前的《松江方言教程》(传教士们学习方言的教本),书中居然有绞圈房子的完整资料。当我看到名称、写法同我写的完全一样,且读音、词义也相同时,真大喜过望。于是再写文章,将绞圈房子公布于众。

  由《松江方言教程》可知,清光绪年间上海还在建造绞圈房子(附带说一句,书中没有石库门的记载)。对建筑学者来说,绞圈房子是一种需要研究的传统特色建筑;对语言学者来说,绞圈房子是一个流传有序的吴地方言词语;可惜绞圈房子竟长期无人知晓。

  为什么吴地大量存在过的绞圈房子被遗忘了?也许有多种原因,但我想,与专家们未能及时研究、识定有关。目前,上海市区的绞圈房子在城市化进程中早拆光了,但现在还能看到一些踪迹,如电视播出视频中,时不时可看到的仪门头身影。仪门头是绞圈房子重要构件,有仪门头就有绞圈房子。

  有时,我很遗憾地想,如果早一点进行研究、识定,就不至于现在全上海都找不到一幢完整的绞圈房子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