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挖城墙忆旧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2-02
挖城墙忆旧
周尚文
  周尚文

  解放初,松江的城墙尽管已断壁残垣,但仍时断时续,绵延连接,保持着原形。记得当年西门老城门已被拆除,改成水泥柱铁栅栏门,而东、南、北三门犹在,各有两扇铁皮包的厚重木城门,可供开闭。城墙厚约4、5米,内侧大多已倒塌成斜坡,小孩常爬上去玩耍,有些地方被附近居民开垦种上菜蔬,外墙已不成形,但多处仍可见坚固的墙壁。1950年初,我在城西竹竿汇苏南公立松江中学(今松江一中)读初二,当年周边农村正在搞土地改革,不知何方主管就让我们假期里去挖城墙,并动员说,城墙是封建旧时代的遗物,我们要配合土改运动,“挖掉封建主义的老根”,挖下来的砖还可“建设新中国”。那时年幼无知,只凭一腔激情,顶着酷暑,用最简单的几把洋镐、铁锹,主要靠手工去挖墙砖。砌城墙的砖与民房用砖不同,又厚又重,每块砖有几斤重,有的砖常年阴湿,长满青苔,又增加了分量,更要命的是,砌城砖是用掺有糯米的石灰黏合的,十分难挖,这对于我们这样十多岁的青少年来说,挖一块砖都汗流浃背,又苦又累。好在时间不长,但这段经历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后来我离乡,外出读书,松江的城墙何时被完全铲平,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松江城墙的残垣能够保存下来,今天或许能成为不可多得的景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