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726学习笔记

 wolfgrandpa 2013-02-03

100726学习笔记

(2010-07-26 14:56:38)
标签:

杂谈

1.跳灯时如何判断TTL

2.手动多灯控制光比

3.室内拍摄必备服装(e.g.高跟鞋,非连裤网眼袜)

4.造型搭配,道具使用

5.模特眼神控制

 

第一式 外接闪光灯裸灯直打

裸灯是最容易的外接闪灯补光方式,可以立竿见影照亮被摄体。

裸灯直打是将闪光灯直接照亮被摄主体,可用於光源不足的场合下使用。除了在室内运用闪光灯外,户外拍摄人像时也可使用闪光灯进行补光,创作出更加明亮生动的人像写真。现今外接闪光灯大多具有TTL自动功能,能与相机进行连动,依照光圈快门、ISO与测光数值自行调整闪光出力,能有效防止闪灯直打时影像过暗或过亮情形发生。另外,闪光灯直打也能有效凝结被摄体,降低被摄体移动或因慢快门所造成的主体模糊现象。

裸灯是指闪光灯本体并未附加任何配件去改变光质,不经过任何透射或反射,属於直射光源。一般来说,裸灯直打时光线效果较为生硬,模特儿的肌肤细节如痘痘、雀斑也会较为明显,且由於闪光灯直射下的阴影非常黑,亮暗部的对比反差较大,因此在人像闪灯补光技巧中,我们称裸灯直打为「硬光」。

100726学习笔记
裸灯直打的光线较为生硬,模特儿背后阴影明显,这是很多人使用闪光灯时容易产生问题之一。(Canon EOS 40D+EFs 17-55mm F2.8 IS的55mm端, 光圈F/8, 快门1/60秒, ISO 400, 自动白平衡 ,Model:李家玮)

使用裸灯进行人像补光时,为了防止阴影过於宽大明显,可拉长相机与模特儿之间的距离,距离越长,阴影越不明显,反之亦然。拍摄时若距离模特儿较远时,不妨可尝试使用裸灯直打进行补光。若是距离模特儿较近,建议可使用离机方式,或是改用内建机顶闪灯补光,能有效减少模特儿背后阴影的面积。


拍摄时以闪光灯裸灯直接向模特儿照射,并使用TTL自动闪光模式。

100726学习笔记
相同曝光值与距离下,未使用闪光灯补光拍摄的照片。(Canon EOS 40D+ EFs 17-55mm F2.8 IS的55mm端, 光圈F/8, 快门1/60秒, ISO 400, 自动白平衡 ,Model:李家玮)

第二式 闪光灯补光时的加减光控制

调整闪光灯调光补偿值,有效修正TTL自动闪光判别失准的情形。

拥有TTL功能的外接闪光灯能自动调整闪光出力,但是遇到某些特殊情况TTL测光会失准,这时就必须自行调整「闪灯EV值」,以达到较适当的闪光出力。大多数的TTL外接闪光灯都能够自行手动调整闪灯EV值,称之为「调光补偿」,而调光补偿+1EV,表示闪光灯出力较标准值大了一级,反之亦然。利用调光补偿特性,可以更巧妙的运用闪光灯来进行补光。

遇到夜景人像或是背景距离模特儿较远的场合,闪光灯很容易误判为光量不足,因此拍摄出来的照片容易曝光过度,这时就必须将闪光灯的调光补偿-1EV,就能达到就为理想的补光效果。另外,若是白色物体占画面大部分的面积时,闪光灯就会判断为光量过大而自行减弱闪光出力,所以必须将调光补偿调整为+1EV至+2EV的状态,相反的,遇到黑色物体时就必须把调光补偿设定成-1EV至-2EV,避免曝光失准的情形发生。

在使用柔光罩或是至其他控光器具时,调光补偿也是很重要的功能。像是使用柔光罩时,被摄体距离光源较远,就必须加大调光补偿值,否则将无法有效的进行补光。而DSLR因为有了极佳的宽容度,所以在拍摄模特儿,特别是女性时,可尝试将调光补偿调整到+2/3EV至+1EV,可展现出白净通透的肌肤肤质。

 

100726学习笔记
闪光灯调光补偿EV值设定不同,补光效果也有明显的差异。(Canon EOS 50D+ EF 17-40mm F4L USM的28mm 端, 光圈F/5.6, 快门1/40秒, ISO 800, 自动白平衡, 闪灯调光补偿+1EV ,Model:小静)

100726学习笔记
未设定闪光灯调光补偿EV值,闪灯补光量明显的不足。(Canon EOS 50D+ EF 17-40mm F4L USM的28mm端, 光圈F/5.6, 快门1/40秒, ISO 800, 自动白平衡, 闪灯调光补偿0EV ,Model:小静)

调光补偿功能

依据产品定位不同,各种闪灯的「调光补偿」设置位置也不尽相同。
100726学习笔记 100726学习笔记

 

第三式 利用天花板跳灯

让人工光源的外接闪灯,也能拍出柔和的自然光线

跳灯是使用闪光灯的重要技巧,透过跳灯我们可以把原本生硬的闪灯光线变得柔和,是一般摄影老手建议入门玩家购买并使用外接闪灯的最大原因。由於一般相机内建闪灯不能随意变换发光方向,所以补光位置会较为固定,但反观外接闪灯因为灯头可自由转向关系,也就多了许多调校弹性。

那什麼是跳灯呢?所谓「跳灯」,通常是将闪光灯往上抬起,利用天花板来反射击发的闪光,一方面扩大闪灯的发光面积,另外则可获得更柔和且均匀的光线。外接闪灯抬起的角度,则可参考拍摄者与被摄者距离,利用入射角等於反射角的概念来调整,便能获得良好的跳灯效果。

需注意的一点,则是天花板的高度与材质要列入考虑,由於跳灯时光线前进路线,较直接向前击发的距离远,加上天花板并不会全然反射闪灯,所以使用跳灯时要适度的加强出力。或将机身的感光度调高些,如ISO 400,以间接加强接收环境反射闪灯光源的能力。

此外,天花板过高或是颜色、材质较为奇怪时,也会影响跳灯的效果,太高则跳灯效果不明显。天花板材质若是暗色或黑色涂装时,会吸收掉大量闪灯光线。天花板材质也会有所影响,例如KTV室内采用绒毛状的隔音材质,对光线的反射率极低,而部分采黄色、绿色等特殊色做天花板的餐厅,因反射光颜色会受到影响,所以不适合以向上跳灯进行补光。


100726学习笔记
若是天花板较高或不会全然反射闪光时,则可适时拉高相机感光加以应对。 
 
100726学习笔记
拍摄现场
灯头角度利用入射角等於反射角的概念来调整,便能获得良好的跳灯效果。

100726学习笔记
闪光跳灯拍摄能获到较为柔和的影像。(Canon EOS 50D+ EF 17-40mm F4L USM的32mm 端, 光圈F/5.6 快门1/60秒, ISO 400, 自动白平衡 ,Model:Anny)

 

 

100726学习笔记
外闪直打效果生硬,且后方阴影显而易见。(Canon EOS 50D+ EF 17-40mm F4L USM的32mm端, 光圈F/5.6 快门1/60秒, ISO 400, 自动白平衡 ,Model:Anny)

 

第四式 利用墙壁改变光源方向

不用修图与整型,简单加强脸部立体感

想要拍出阳光斜射进入室内的温馨感觉吗?其实,只要善用外接闪灯转向功能,再适时搭配墙壁进行跳灯,便能用闪灯制造出立体阴影,不但能增加立体感,更能营造不同的拍摄效果。

用墙壁反射光源,除了能和往上跳灯一样柔和光线外,最大的好处便是能形成特定光源方向,并在模特儿脸上构成局部阴影。另外,请模特儿左右微调脸部方向,或是闪灯的入射角度,都能形成不同大小的阴影面积,当然呈现立体感也会有所不同。由於阴影会出现在闪灯照射的反方向,所以在拍摄前,除了依据现场墙壁远近做考量外,也必须衡量模特儿脸部特色做方向性的调整,这样才能让优美的一面呈现在亮部。另外,以模特儿浏海分线为依据,也是不错的取景方向。

利用墙壁跳灯虽然与向上跳灯技法相同,但由於前者还要额外考虑墙壁阻挡物问题,所以拍摄难度会比后者稍高一些。由於向上跳灯时,光线反射的路径上,不易有其他杂物影响,所以较适合初学者入门学习。而利用墙壁反射时,常因左右人物或大型家具????等,而让补光效果大减,甚至形成难看阴影,这些都是在使用该技法时必须注意的地方。

除了向正左、右方跳灯外,读者也能试著将闪灯斜向左、右墙壁的上方打光,不但能积极避免光线受阻挡的影响,若被摄者与背后墙壁贴近时,反射光线还会由画面的左右上角洒落,并在模特儿的侧面形成光影,让闪灯与光线亦成为构图的一环,能拍摄出午后阳光斜射入室的温馨感受。


100726学习笔记
利用左侧墙壁跳闪效果。(Nikon D80+AF-S DX Zoom Nikkor 18-70mm F3.5-4.5G ED, 光圈F4.5, 快门 1/50秒, ISO 200, 自动白平衡 ,Model: 陈莹真)

100726学习笔记
斜上跳闪效果也不错。(Nikon D80+AF-S DX Zoom Nikkor 18-70mm F3.5-4.5G ED, 光圈F4.5, 快门1/50秒, ISO 200, 自动白平衡 ,Model: 陈莹真)

100726学习笔记
拍摄现场
除天花板之外,拍摄者也能利用墙壁的反射来对Model补光,同於使用天花板跳灯的柔散顶光,墙壁反射的光线为较立体的侧光,光质当然也具有同样的柔和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