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名天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误诊6例分析
2013-02-04 | 阅:  转:  |  分享 
  
~?肋间闻及36级以上的收缩期杂音。

1.3辅助检查本组作胸部正侧位片示胸廓前后径横径<

40%,心脏外形正常,侧位片心前间隙消失10例,胸椎生理曲度

变直12例;UCG示各房室大小及瓣膜结构正常,未发现分流;

彩色多普勒于各房室腔内未探及异常血流;心电图示窦性心

律,正常心电图。

2结果

误诊为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2例,冠心病2例,先天性房间

隔缺损8例。

3讨论

3.1直背综合征临床特点(1)体型瘦长,胸廓变平,胸椎平

直,生理性向后弯曲消失,肩胛间区凹陷;(2)胸骨左缘?~?

肋间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当压迫胸前,卧位时杂音增强;(3)X

线胸部正侧位片显示胸椎平直,生理弯曲减少或消失,胸廓前

后径横径<0.4,横径前后径>2.6,胸廓前后径<10cm,第4

胸椎、第12胸椎连线与第8胸椎前缘的距离<1.2cm[1];(4)心

电图、超声心电图,彩色多普勒无异常;(5)一般无明显临床症

状。

3.2诊断体会本病并非少见,由于对其认识不足,仅凭胸骨

左缘?~?肋间杂音,常被误诊为先天性心脏病,风心病等器

质性心脏病。本组1例,男,18岁,征兵体检时发现胸骨左缘收

缩期杂音,被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后经胸部X线片示胸廓前后

径横径为0.34,心脏彩超示心外形大小正常,各房室腔内未发

现异常分流,瓣膜结构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确

诊为直背综合征。另1例,男,61岁,因2a来胸闷,心前区痛曾

按冠心病治疗给予消心痛、中药等治疗无效,近1个月来胸骨后

紧束感伴胸痛,活动时加剧,仍按冠心病治疗无效,查体时注意

到胸廓变平,胸椎变直,胸骨左缘?~?肋间听到收缩期杂音,

胸片示胸廓前后径横径为0.35,经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

检查各房室大小、瓣膜结构正常,未发现异常分流,确诊为直背

综合征。

直背综合征的诊断在于认识其临床特点,凡胸骨左缘听到

响亮收缩期杂音的患者,不要轻易下先心、风心的诊断,应注意

到胸廓形态和胸廓前后径大小,嘱患者坐直,观察胸椎是否变

直,并作X线胸廓正侧位片,发现胸椎除变直之外均正常,且心

脏与大血管亦无异常,即可作出直背综合征的诊断[2];而且先天

性心脏病收缩期的杂音常呈喷射性、较粗糙,持续时间长,一般

较响亮,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伴分裂[3];只要注意到胸椎正常生

理曲度消失、变直,胸廓变平,胸前后径横径<0.4,杂音不能

用器质性心脏病解释,胸前加压时可使杂音加强,心脏彩色多

普勒瓣膜结构正常,无异常分流,则直背综合征的诊断基本成

立。

【参考文献】

[1]刘其凤.44例直背综合征的X线表现[J].中外医用放射技术,

1999,11(11):74.

[2]邝贺龄.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802281.

[3]姜伟,潘慧娟,杨世梅,等.听诊杂音误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诊

断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4):6322633.

收稿日期:2008211220;修回日期:2009202228责任编辑:朱建洲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误诊6例分析

刘焕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116000

【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IHP)误诊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120082

06误诊的6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近4a国内期刊发表的误诊病例157例。结果:6例均出现误诊,文献报道IHP被误诊

为19种疾病。经补充钙剂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IHP误诊原因在于医生主观因素,掌握本病的临床特点,全面检查可以

正确诊断。

【主题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诊断;误诊

【中图分类号】R582.2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26647(2009)1523643202

我院19932012008206共收治6例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

退症(IHP),复习20042012008210国内期刊发表的误诊病例

157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女4例,年龄42~61(平均48.2)

岁。

1.2误诊情况本组误诊为原发性癫痫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1例,神经官能症1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5例,表现为全身强直

2阵挛发作4例,失神发作1例。急躁、抑郁、记忆力下降等精神症

状1例。文献中157例IHP被误诊为19种疾病,其中原发性癫痫

128例,低钙血症6例,特发性基底节钙化症4例,帕金森氏病3

例,神经官能症2例,精神分裂症2例,癔症、脑血栓形成、蛛网

膜下腔出血、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Fahr病)、舞

蹈2手足徐动症、颈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晕厥、低钾血症、心律

失常、散发性脑炎、粟粒性肺结核、脑痴呆症、颈椎病各1例。

1.3方法实验室检查: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降低6例,血钙

3463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5月第9卷第15期ChinJMisdiagn,May2009Vol9No.15

降低6例,血磷升高5例,血镁降低3例,4例见双侧基底节区钙

化,1例两侧尾状核头、基底节、脉络丛及齿状核对称性钙化。心

电图Q2T间期延长1例,T波低平2例。入院后结合临床症状及

实验室检查,考虑为IHP,予静脉注射及滴注葡萄糖酸钙,口服

维生素D和活性钙等。

2结果

本组症状消失,病情好转出院。

3讨论

IHP以癫痫为首发症状最容易误诊。本组6例IHP有4例误

诊为原发性癫痫(66.67%),1例误诊长达11a之久。复习文献,

IHP也最容易被误诊为原发性癫痫(81.53%),其原因在于两

者的临床表现很难鉴别:IHP常表现为全身强直2阵挛发作等

癫痫样症状,脑电图常表现为背景脑波以慢波为主,并会出现

散在尖波、尖慢波等[1],易于癫痫脑电图表现混淆。钙代谢异常

与IHP引起的癫痫有关,低钙血症可增加神经元的兴奋性,直

接引起或促进肌阵挛性癫痫发作,有报道IHP出现癫痫发作的

比例高达30%~50%[2]。

3.1误诊分析(1)医生主观因素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IHP是一种少见内分泌疾病,很多患者首诊在基层医院,这些

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因此容易误诊。另外,医生诊断思路狭

隘,综合分析能力差,只考虑常见病,也是造成误诊的原因之

一。(2)IHP临床表现复杂。IHP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以累及

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且临床表现不典型,没有属于自己的特

征性临床表现,神经、精神症状过于突出,常被误诊为一般神经

系统疾病:癫痫、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等。(3)片面分析医技

检查结果。本组1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头颅CT示高密度影,医

生只注意影像学检查结果,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文献报道1

例因钙代谢紊乱,肋骨脱钙,胸片类似粟粒性肺结核,医生过分

强调胸片而误诊为粟粒性肺结核[3]。

3.2防治对策(1)提高临床医生自身的业务水平,重视IHP

的高危人群:不明原因的慢性手足搐搦者;诊断为癫痫久治不

愈者;血钙低且有神经系统、精神症状者;有颅内对称性钙化灶

的低龄者。(2)重视IHP临床特点: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症候

群;神经精神症候群;外胚层组织营养变性症候群。(3)重视医

技检查。对高危人群及时查血钙、血磷及血镁,测定血PTH水

平,同时行X线、头颅CT等相关检查,尽早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杨少青,王延平,宫雅南,等.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神经

系统表现[J].广东医学,2006,27(5):7032704.

[2]彭瑞强,学峰.几种内科疾病引发的癫痫发作与癫痫[J].中国实用

内科杂志,2007,27(21):171221715.

[3]鄂丽艳,高春枚,雷琪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误诊3例[J].哈尔

滨医药,2006,26(3):56.

收稿日期:2008211222;修回日期:2009202219责任编辑:魏建

儿童急性有机磷中毒误诊6例分析

王桂清,吕雪

作者单位: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内蒙古包头014010

【主题词】杀虫药,有机磷中毒;误诊

【中图分类号】R595.510.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26647(2009)1523644202

我院19772012008203共收治小儿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48

例,其中6例因监护人未能提供农药接触病史而致误诊,现分析

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最小2~8岁。均为

农村儿童,生活性中毒,其中农药保管不当误服2例,误用农药

污染的玩具或农药容器3例,有机磷农药涂抹衣物灭虱皮肤吸

收中毒1例。毒物种类:敌敌畏3例、敌百虫1例、乐果2例。恶

心呕吐4例,腹痛3例,腹泻3例;头痛、头晕2例,嗜睡2例;咳

嗽、咳痰3例,呼吸困难2例;中度发热3例。6例均做了血胆碱

酯酶活力(CHE)测定,CHE50%~70%2例,30%~49%3例,

29%1例。

1.2误诊情况急性胃肠炎3例;支气管肺炎2例,其中1例合

并心衰;上呼吸道感染1例。误诊时间4h~12d。

1.3方法经对症治疗无效,后详细追问病史、查体及结合

CHE降低,确诊有机磷农药中毒。明确诊断后,立即彻底清除毒

物、常规给阿托品、氯磷定等治疗。同时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持水电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

2结果

本组住院5~10d均治愈出院,未发生反跳。

3讨论

3.1误诊原因分析(1)有机磷农药已广泛应用,由于使用和

保管不当及患儿年幼无知、好奇心强,对自己的行为缺乏约束,

无防范毒物的能力,加之家属常否认中毒史,因此多数就诊时

病史不明确。杜正文报道有机磷中毒儿童组误诊率为8.1%[1]。

本组年龄在2~8岁之间,就诊时家属均否认中毒史,误诊率

12.5%。(2)有机磷中毒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而小儿由于呼

吸、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年龄越小起病越隐匿、临床表现越

不典型[2],尤其经皮肤吸收的有机磷农药所致的中毒,多呈亚急

性发病,皮肤黏膜屏蔽作用弱,机体代谢旺盛,即使接触少量也

会出现严重而复杂的临床表现[3,4],而医生缺乏对儿童有机磷

4463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5月第9卷第15期ChinJMisdiagn,May2009Vol9No.15

献花(0)
+1
(本文系名天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