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的中医治疗添加时间:2011-8-27
坐骨神经痛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沿坐骨神经走向及其分布区内(即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背外侧面)发生疼痛的一种综合征。多见于青壮年男性。本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原发性多与风湿或体内感染病灶有关;继发性较多见,可因骨与关节疾病、椎管内病变压迫、盆腔内病变压迫、中毒性代谢障碍或臀部药物注射的位置不当所致。 坐骨神经痛老中医处方 方1 组方:制川乌30g,白芍30g,鸡血藤30g,干地黄15g,葛根15g,地龙15g,当归12g,紫苏12g,姜黄12g,牛膝12g,甘草9g。 主治:坐骨神经痛,一侧腰、股抽掣痛甚,不能行走,并不敢卧下触席,昼夜呻吟,痛苦难堪。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至3次服。 方2 组方:怀牛膝30g,桑寄生30g,续断30g,桃仁10g,红花10g,木瓜15g,独活15g,蜈蚣(研末冲服)1g,全蝎(研末冲服)1g。 加减: ⊙畏寒肢冷,舌淡,脉迟,加巴戟天10g,狗脊10g; ⊙烦热咽干,舌红少苔,加制鳖甲12g,知母10g; ⊙热痛尿黄,舌苔黄腻,加黄柏10g,苍术6g; ⊙疼痛较重,加制乳香10g,制没药10g; ⊙腿脚挛急,加白芍15g,甘草6g; ⊙神倦乏力,加黄芪15g,鸡血藤15g。 主治:坐骨神经痛,腰臀及下肢反复疼痛,日久不愈,腰膝酸软,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早晚分服,每天1剂。 方3 组方:制附子(先煎)20g,黄芪15g,当归尾15g,赤芍12g,地龙(研末冲服)12g,川芎10g,红花10g,蜈蚣(研末冲服)6g,全蝎(研末冲服)6g,肉桂6g。 主治:坐骨神经痛。 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1周为1个疗程。 方4 组方:威灵仙25g,苍术15g,独活15g,元胡15g,防己15g,桃仁15g,制南星10g,白芷10g,黄柏10g,川芎10g,红花10g,羌活10g,神曲12g,桂枝12g,龙胆草6g。 加减: ⊙急性发作者,加川牛膝15g; ⊙慢性发作者,加怀牛膝15g; ⊙痛甚者,加乳香10g,没药10g,白芍60g; ⊙热重者,加忍冬藤35g; ⊙偏寒者,加制川乌15g,减黄柏、龙胆草用量; ⊙湿重者,加薏苡仁30g,通草6g; ⊙下肢麻木,加全蝎(研末冲服)6g; ⊙腰痛者,加杜仲10g,续断30g; ⊙患肢屈伸不利,加木瓜15g。 主治:血瘀痰凝型坐骨神经痛,腰臀及下肢疼痛,行走麻木,屈伸不利,活动受限,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涩。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 方5 组方:熟地黄30g,鹿角胶(烊化)30g,制附子30g,防己12g,生甘草18g,炒白芥子9g,乌梢蛇9g,红花9g,肉桂(冲)3g,姜炭6g,麻黄6g,细辛3至6g。 主治:坐骨神经痛。 用法:先将附子用1升水浸泡3小时,然后煮1小时,再纳入它药,煎成300毫升,早晚饭后1小时温服,每回150毫升。煎剩药渣在临睡时用布包裹趁热敷痛处,次晨去之。每10剂为1个疗程,疗程间停药2天,一般多在连服2至3个疗程后病愈。 方6 组方:黄芪30至60g,白芍21g,五加皮15g,续断15g,威灵仙15g,制川乌(先煎)6至12g,制草乌(先煎)6至12g,川牛膝12g,当归12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4枚。 加减: ⊙气虚明显,重用黄芪; ⊙血虚者,重用当归、白芍; ⊙阳虚者,加附子; ⊙肾虚者,重用续断、五加皮或加杜仲; ⊙局部发冷,疼痛剧烈,重用川乌、草乌; ⊙拘挛掣痛,屈伸不利,顽痛不已,加全蝎、蜈蚣; ⊙局部麻木重者,重用当归,加鸡血藤。 主治:坐骨神经痛。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早晚分服。 方7 组方:桂枝4.5g,制川乌(先煎)4.5g,独活4.5g,苍术9g,白术9g,汉防己9g,全当归9g,鸡血藤9g,威灵仙9g,桑枝12g,桑寄生12g。 主治:坐骨神经痛。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天1剂。 方8 组方:炒白芍15至60g,熟地15至30g,独活10至15g,鸡血藤15至30g,狗脊10至30g,续断10至15g,威灵仙10至15g,鹿衔草10至15g,当归10至15g,牛膝10至15g,甘草10至15g。 加减: ⊙刺痛明显,加乳香10g,没药10g,红花10g,桃仁10g; ⊙痛剧者,加露蜂房10g,蜈蚣2条。 主治:坐骨神经痛。 用法:上药先用水浸泡20分钟,煎煮2次,药液混合,分2次服,每天1剂。 方9 组方:当归10至15g,桂枝10至15g,制乳香10至15g,制没药10至15g,制川乌(先煎)10至15g,白芍10至30g,威灵仙10至13g,细辛3至5g,甘草5至10g。 加减: ⊙痛剧者,加蜈蚣1至2条; ⊙腰痛者,加杜仲12至15g,续断12至15g,狗脊10至12g; ⊙肢麻者,加木瓜10至20g; ⊙风邪偏盛者,加秦艽10至15g; ⊙湿邪偏盛者,加薏苡仁15至30g; ⊙气虚者,加党参10至15g,黄芪10至15g; ⊙血虚者,当归增至15至20g。 主治:坐骨神经痛。 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说明:同时服用小活络片,每回5片,每天2次。 方10 组方:制南星10g,法半夏10g,陈皮9g,茯苓10g,当归9g,乳香9g,僵蚕6g,地龙9g,牛膝15g,桑寄生10g,龟板10g,鳖甲10g,熟地黄15g。 主治:坐骨神经痛,腰臀及下肢疼痛,麻木酸胀,活动不利,面赤烘热,舌质红,有瘀斑、瘀点,苔腻,脉弦细而滑。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次服,每天1剂。 方11 组方:菟丝子15g,制狗脊15g,炒杜仲15g,生续断15g,熟地黄20g,怀牛膝15g,肉桂5g,党参15g,炒白术15g,当归15g,炒白芍15g,炙川乌(先煎)6g,细辛3g,独活12g,防风12g,威灵仙15g。 加减: ⊙气虚者,加黄芪15至30g,炙甘草6至10g,茯苓10至15g; ⊙血虚,加川芎8至12g,阿胶(烊化)10至15g; ⊙风甚,加赤芍15至20g,鸡血藤20至30g; ⊙寒邪甚,加炮附子(先煎)10至30g,草乌(先煎)10g; ⊙湿邪甚,加苍术10至15g,生薏苡仁15至25g; ⊙上肢痛甚者,去独活,加羌活10g,肉桂改为桂枝10至15g,或桑枝30g; ⊙下肢痛重,加木瓜15至18g,千年健10至15g; ⊙肾阳虚甚,加巴戟天10至15g,鹿角胶(烊化)10g; ⊙大便秘结,加肉苁蓉30g; ⊙肾阴虚甚,加龟板15g,山萸肉10g; ⊙大便干燥,加玄参30g。 主治: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风湿肌肉痛,腰痛。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方12 组方:薏苡仁30g,连翘15g,虎杖15g,白芍15g,牛膝15g,钩藤15g,木瓜15g,黄柏15g,秦艽12g,丹皮10g,苍术9g,甘草8g。 主治:坐骨神经痛。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方13 组方:熟地15至30g,鸡血藤15至30g,续断10至15g,独活10至15g,威灵仙10至15g,鹿衔草10至15g,川牛膝10至15g,生甘草10至15g,狗脊10至30g,炒白芍15至30g。 加减: ⊙兼风寒者,加制川乌10g,桂枝10g; ⊙兼湿重者,加炒苍术10g,黄柏10g,蚕沙15g; ⊙气虚者,加生黄芪30g; ⊙阳虚者,加制附子(先煎)10g,肉苁蓉10g,仙灵脾10g,巴戟天10g; ⊙刺痛明显者,加制乳香10g,制没药10g,红花10g,桃仁10g; ⊙痛剧者,加露蜂房10g,蜈蚣2条。 主治:坐骨神经痛。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次服。 方14 组方:五加皮90g,生姜90g,鸡血藤30g,海风藤10g,伸筋草10g,骨碎补10g,紫草10g,海螵蛸10g,自然铜10g,三七10g,川芎10g,当归10g,地龙10g,海马10g,千年健10g,川乌8g,草乌8g,白酒2500毫升。 主治:坐骨神经痛。 用法:上药浸泡于白酒中,7天后可以饮用,每回15毫升,每天2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