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冒

 学中医书馆 2013-02-05

感 冒
  (定义]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的一种疾病,为常见的外感病之一. .
  病名释义。感,感受。冒,触冒。即感受触冒外界风郭而致病。
  别名,本病的别名有冒风、冒寒,伤风,重伤风,小伤寒。如见广泛流行,称为时行感冒。
  [历史沿革]
  一、《内经》首先提出感冒的主因及主症,后世进一步明确以风邪为主,并常杂感伤人。
  《素问。骨空论》;“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
  《素问.风论》;“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
  《素问。热论》:“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
  指出感冒的致病因素在于风邪,主症以寒热、头痛、身痛为主。
  《临证指南。风》:“盖六气之中,惟风能全兼五气。如兼寒则曰风寒,兼暑则曰暑风,兼湿曰风湿,兼燥曰风燥,兼火曰风火,盖因风能鼓荡此五气而伤人,故曰百病之长也。”《医学源流论。伤风难治论》描述:“凡人偶感风寒,头痛发热,咳嗽涕出,俗谓之伤风,乃时行之杂感也。”
  二、《伤寒论》巳认识到感冒有轻重之别,并为后世医家所遵循沿用;
  《伤寒论》根据伤风感寒的主次分为表虚表实,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曰。。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指出了轻重两证的不同治法。《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本证》说;“小伤寒,一名冒寒,通称四时感冒,如冒风感寒之类,皆属此病。。
  《时病论.春伤于风大意》说;“……夫风邪之为病,有轻重之分焉,轻则曰冒,重则曰伤……如寒热有汗,是风伤卫分,名曰伤风病也,鼻塞咳嗽,是风冒于表,名曰冒风病也……”
  三、自《诸病源候论》起,又倡时行之邪致病的论点,
  隋《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提出:“时行病者, 是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时气篇》指出:“时气者,乃天时暴厉之气流行人间,凡四时之令不正者,则有此气行也。若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此时行不正之气也。”
  提示感冒的病因除六淫外,还有时行之气,且具较强的传染性。
  四、《丹溪心法》确立了本病治疗大法,此后对虚体感冒又补充了扶正达邪的处理原则。
  《丹溪心法.中寒》说:“伤风属肺者多,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
  《仁斋直指方.诸风》篇伤风方论中首倡用参苏饮治疗。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
  《证治汇补。伤风》指出;。如虚人伤风, 屡感屡发,形气病气俱虚者,又当补中而佐以和解。倘专泥发散,恐脾气益虚,腠理益疏,邪乘虚入,病反增剧也。。
  《医学心悟。论汗法》认为;“..…。凡一切阳虚者,皆宜补中发汗,一切阴虚者,皆宜养阴发汗。挟热者,皆宜清凉发汗。挟寒者,皆宜温经发汗……”
  《血证论.感冒》:“血家最忌感冒,以阴血受伤,不可发汗故也。然血家又易感冒,以人身卫外之气,生于太阳膀胱,而散布于肺。血家肺阴不足,壮火食气,不能散达于外,故卫气虚寒,易召外感。……若照常人治法,而用麻桂羌独愈伤肺津。肺气益束而不能达……。
  [范围]
  本篇讨论内容以普通感冒、伤风及时行感冒为主。
  包括西医学的上呼吸道多种感染性疾病,凡因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病毒性以及细菌感染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均可参考本篇进行治疗。
  [病因病机]
  一,病因
  六淫之邪、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
  (一)六淫
  1.风为主因 风虽为春季的主气,但由于它为六气之首,流动于四时之中,故外感为病常以风邪为先导。
  又风性轻扬,故为病多犯上焦,《素问。太阴阳明篇》载有;“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2.风邪常夹其它病邪伤人 风邪虽为六淫之首,但在不同季节,又常与其它当令之时气相合而为患。故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如深秋及冬季多见风寒相合,春季多见风热相合,秋季多见风燥相合,夏季则因暑湿当令,故常见风暑夹湿为患。由于冬春两季气候多变,故临床以冬春季节发病率为高,且以风寒、风热两证为多见。
  3.非时之邪伤人 所谓非时之邪,一般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它是由于四时六气的反常、太过或不及而伤人。
  (二)时行病毒 、
  是指具有传染性的时行病毒袭人致病,多因四时之令不正,非其时而有其气,故使天时暴厉之气流行人间。其致病特点为发病快、病情重,有广泛的流行性,且不限于季节性。而六淫又往往易于夹时行病毒伤人,引起发病。
  二、病机
  (一)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袭致病
  外邪侵袭人体,是否引起发病,关键在于正气的强弱,如《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提示正气不足或卫外功能一时性低下,常是决定性的因素,但同时与感邪的轻重,也有一定关系。 .
  肺卫调节功能疏懈的常见原因。
  (1)气候突变,六淫肆虐,冷热失常,卫外之气未能及时应变,以致虚邪贼风伤人。
  (2)活起居不当,寒温失调,如;更衣脱帽、贪凉露宿、冒风淋雨等而致外邪乘袭。
  (3)过度劳累,耗伤体力,肌腠不密,营卫失和,因而感受外邪。
  (4)因素质关系而致内外相引发病。  
   平素体虚:气血不足,正气虚弱,卫外不固,稍不谨慎,吹风着凉则易惑邪,如阳虚者易受风寒,阴虚者易受燥热,临床表现为“虚体感冒”的特殊情况。
  肺有宿疾:如肺经痰热或痰湿素盛,肺卫调节功能低下,则每易召致外邪相引而发病,且易反复迁延。
  《证治汇补。伤风》篇说:“肺家素有痰热,复受风邪束缚,内火不得疏泄,谓之寒暄,此表里两因之实证也。有平昔元气虚弱,表胰疏松,略有不谨,即显风证者,此表里两因之虚证也。”
  (二)病邪侵犯肺卫,而以卫表不和为主
  肺主气,司呼吸,上通于喉,开窍于鼻,鼻与喉皆为气体升降出入的通道。
  肺主皮毛,职司卫外,皮毛乃人体一身之表,是抵御外邪的屏障,而卫气通于肺,卫气的强弱与肺的功能密切相关。
  若外邪从口鼻、皮毛乘袭,则肺卫首当其冲。邪自皮毛而入,可内合于肺,邪从口鼻上受犯肺,又可病及表卫。故感邪之后,很快出现卫表及上焦肺系症状,以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而为病。 . 、
  卫表不和则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肺失宣肃而见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因病邪从表从上而入,故首先表现以卫表不和为主,继则出现肺系病变,
  《素问.咳论篇》;“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
  《素问.风论篇》:“…。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快栗而不能食,名曰寒热。”
  (三)病理属性有寒热两大类别
  由于四时六气的不同,以及人体反应性的差异,故临床病理表现有风寒、风热两大类和暑湿兼夹之证。在病程中且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如感受风寒,失于表散,可以化热,阴虚阳盛之体初感风寒,每易趋向化热。若感受风寒湿邪,则皮毛闭塞,邪郁于肺,肺气失宣;若感受风热暑燥之邪,则皮毛疏泄不畅,邪热上蒸,肺失清肃。.
  (四)病邪少有传变 、
  感邪轻浅,一般止犯皮毛,少有传变,病程短而易愈。
  感邪深重,时行疫气伤人,老人、婴幼、体弱,或原有某些肺系慢性疾病,病邪从表入里,传变迅速,可引起某些合并症或继发病。 .
  《景岳全书.伤风》。“伤风之病,本由外感,但邪甚而深者,遍传经络即为伤寒,邪轻而浅者,止犯皮毛,即为伤风。”

  [类证鉴别]
  一、伤风与时行感冒的区别
┏━━━━━┳━━━━━━━┳━━━━━━━━━━━━┳━━━━━━━┳━━━━━━━┓
┃      ┃ 病因     ┃ 发病季节及特点    ┃ 病情表现   ┃ 有无传变   ┃
┣━━━━━╋━━━━━━━╋━━━━━━━━━━━━╋━━━━━━━╋━━━━━━━┫
┃ 伤风   ┃外感六淫以风  ┃冬春气候多变时发病率高 ┃病情多轻全身  ┃ 无     ┃
┃      ┃        ┃            ┃症状不重   ┃       ┃
┃      ┃为主      ┃一般呈散发性      ┃       ┃       ┃
┣━━━━━╋━━━━━━━╋━━━━━━━━━━━━╋━━━━━━━╋━━━━━━━┫
┃ 时感   ┃时行疫毒    ┃季节不限        ┃病情多重,病 ┃可以发生,表  ┃
┃      ┃       ┃            ┃急,全身症状 ┃现化热入里,  ┃
┃      ┃       ┃有广泛的传染流行    ┃显著     ┃继发、合并它  ┃
┃      ┃       ┃            ┃       ┃病       ┃
┗━━━━━┻━━━━━━━┻━━━━━━━━━━━━┻━━━━━━━┻━━━━━━━┛
  二、与肺系温病的早期鉴别
  肺系温病早期,每每表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风温初起即极似风热感冒证,因此在各种温热病的流行季节,应特别提高警惕,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
  感冒。发热多不高,或不发热,服用解表药即可汗出身凉脉静。
  温病。发热,甚至高热,服解表药后汗出,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且见传变入里的证候,咳嗽胸痛,甚至出现神志昏迷,惊厥谵妄等,如治疗不当,可产生严重后果。
  [辨证论治)
  一、一般症状
  鼻塞声重,喷嚏流涕,或有咳嗽,咽痒或痛一一肺失宣肃,
  恶寒怕冷,发热头痛,身楚,甚则四肢酸疼一一表卫失和。
  病程一般5—7天左右。
  如属时行感冒,则发病较急,症状表现较重,同时有明显的流行性,同一地区可同时多人发病,且可出现传变。
  总之,由于感邪有轻有重,正气强弱不同,四时六气有别,故症状有微甚,脉象亦各有差异。
  二、辨证要点
  本病为邪犯肺卫,故属表实证。
  1.辨清表寒、表热
┏━━━━━━┳━━━━┳━━━━━┳━━━━━━┳━━━━━━┳━━━━━━━━┓
┃ 症状 ┃ 恶寒 ┃ 发热 ┃ 出汗情况 ┃ 咽红肿痛 ┃ 苔 脉 ┃
┣━━━━━━╋━━━━╋━━━━━╋━━━━━━╋━━━━━━╋━━━━━━━━┫
┃ 表寒证 ┃ 重 ┃. 轻 ┃ 无汗 ┃ 无 ┃苔薄白,脉浮紧 ┃
┣━━━━━━╋━━━━╋━━━━━╋━━━━━━╋━━━━━━╋━━━━━━━━┫
┃ 表热证 ┃ 轻 ┃ 重 ┃少汗或有汗 ┃ 有 ┃苔薄黄,脉浮数 ┃
┃ ┃ . ┃ ┃ ┃ ┃ ┃
┗━━━━━━┻━━━━┻━━━━━┻━━━━━━┻━━━━━━┻━━━━━━━━┛

  2.结合发病季节,辨别有无夹暑、夹湿、夹燥的情况
  三、治疗原则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病.之始起也.….。故因其轻而扬之,”“…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清.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
  四,证治分类
  (一)风寒证 .
  1。症状及分析;
  恶寒、发热、无汗一一风寒外束,卫阳被遏, .
  头痛,肢节酸痛一一清阳不展,络脉失和,
  鼻塞流涕,咽痒咳嗽一一风寒上受,肺气不宣,
  口不渴或渴喜热饮一一寒邪外客,故无热象,
  苔薄白质润,脉浮紧一一俱为表寒证候。
  2.治法;辛温解表。
  3.方药;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防达表汤;疏风散寒,宜于恶寒无汗,热轻寒重者。 荆防败毒散.辛温发汗,疏风祛湿。用于风寒夹湿,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以及时行感冒。
  (1)方解。 .
  荆防达表汤。荆芥、防风、苏叶、葱头、白芷、生姜,解表散寒,橘红,杏仁,化痰利肺,赤苓、焦六曲,化湿助运。
  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解表散寒,柴胡、薄荷,疏表解热,羌活、独活、川芎,散风祛湿,枳壳、前胡、桔梗、茯苓、甘草,理气化痰,宽胸利肺。
  (2)加减。
  表寒重.加麻黄、桂枝以增强辛温散寒之力.
  兼证。风寒夹湿证。
  风寒夹湿困遏卫表,痹阻经络。
  症状:。身热不扬,恶寒汗少,头重胀如裹,肢体骨节酸重疼痛,咳嗽声重,鼻塞多涕,舌苔白腻,脉濡。 、
  治法:疏表祛湿。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本方功能宣表祛湿。方中羌活、独活祛风胜湿,防风、藁本疏风散寒,川芎、蔓荆子祛风清上,甘草和中。  
  汗少加豆卷解表祛湿,头痛、.身疼加白芷祛风散寒,脘痞苔腻加苍术、厚朴燥湿宽中,咳嗽痰粘加半夏、陈皮宣肺化痰。
  (二)风热证
  1。症状及分析。 .
  身热、微恶风、汗出不畅一一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
  头胀痛、目胀、面色多赤一一风热上扰,
  咽喉肿痛,咽燥口渴,鼻流浊涕一一风热上受,熏蒸清道,
  咳嗽,痰粘或黄一一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苔白微黄,脉象浮数一一风热侵于肺卫之征。
  2.治法;辛凉解表。
  3。方药;银翘散、葱豉桔梗汤加减。两方均能疏表泄热,轻宣肺气。
  银翘散,长于清热解毒,
  葱豉桔梗汤,重在清宣解表。
  (1)方解;
  银翘散: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豆豉,清热解毒,辛凉疏解,芦根,牛蒡子、生甘草,清宣肺气,利咽化痰。
  (2)加减。
  头胀痛较甚,加桑叶、菊花清利头目,咳嗽痰多, 加大贝母,前胡、杏仁清肺化痰,咯痰稠黄配黄芩、知母;热甚,配生石膏、鸭跖草,热毒症状明显,加大青叶、蒲公英、蚤休清热解毒,咽喉肿痛,加一枝黄花、土牛膝、玄参解毒利咽,另以冰硼散、锡类散吹咽部,化燥伤津,口干咽燥,舌红,配南沙参、天花粉、梨皮清肺润燥,忌伍辛温之品。
  兼证。 、
  1.外寒内热证;风寒外受,表寒未解,入里化热,或因肺热素盛,风寒外束,热为寒遏。
  症状。烦热,恶寒,无汗或少汗骨楚,咳逆气急,痰稠,声哑,咽痛,舌苔白罩黄,边尖红,脉数。 .
  治法。解表清里。
  方药。麻杏甘膏汤加味。本方能解表清热宣肺。方中麻黄合石膏清宣肺热,伍杏仁宣利肺气,甘草调和诸药。
  表证重者,加豆豉、薄荷,里热甚,加黄芩、山栀、芦根,咳甚加前胡,桑白皮。
  2.风热兼燥;风热化燥伤津,或秋令感受温燥致病。
  症状:身热头痛,鼻燥咽干,咳嗽无痰或少痰,口渴,舌红,多见于秋季。
  方药;银翘散合桑杏汤加减,不宜再伍辛温之品。
  (三)暑湿证
  ]..症状及分析,
  夏令感邪,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痠重或疼痛一一暑湿伤表,表卫不和,
  头昏重胀痛一一风暑夹湿上犯清空,
  咳嗽痰粘,鼻流浊涕一一暑热犯肺,肺气不清,
  心烦,口温,小便短赤一一暑热内扰,热灼津伤,

  胸闷,脘痞,泛恶,便溏,口中粘腻,渴不多饮一一湿热中阻,气机不展。
  舌苔薄黄腻,脉濡数一一暑热夹湿之征。
  2.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3。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功能清暑化湿,用于夏月暑湿感冒。
  (1)方解,银花、连翘,清解暑热,香薷,发汗解表,厚朴,扁豆,化湿和中。
  (2)加减;
  暑热偏盛,加黄连、山栀或黄芩、青蒿清暑泄热,亦可配合鲜荷叶,鲜芦根,湿困卫表,加豆卷、藿香、佩兰等芳化宣表,里湿偏重,加苍术、白蔻仁,法半夏、陈皮化湿和中,里热盛而小便短赤者,加六一散、赤苓清热利湿。
  变证:虚体感冒 素体不强,病后体弱,气虚或阴亏,卫外不固,以致反复感邪,或经常感冒缠绵难愈。
  (一)气虚感冒
  症状及分析,
  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楚倦怠一一风寒外束,气虚托送无力,
  咳嗽,咯痰无力一一肺气失宣,
  舌苔淡白,脉浮而无力一一气虚之候。
  治法。益气解表。
  方药。参苏饮。具有益气化痰,疏风解表之功。
  (1)方解。人参、甘草、茯苓,补气以祛邪,苏叶,葛根,疏风解表,半夏、陈皮、前胡、桔梗,宣理肺气,化痰止咳,木香,枳壳,理气调中,姜、枣,调和营卫。
  (2)加减;
  表虚自汗,加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
  平素自汗,形寒易感风邪者,亦可常服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增强卫外功能,以防感冒复发。 .
  (二)阳虚感冒
  症状及分析.  
  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无汗一一风寒外束肌表,
  面白,语声低微,四肢不温,或自汗一一阳虚,体表四肢不得温煦,阳虚气亦不足则自汗,语声低微,  
  舌淡胖苔白,脉沉无力一一阳虚之征。   
  治法:助阳解表。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有温经助阳散寒之功。
  (1)方解。附子,温经助阳,麻黄,发汗解表,细辛,内散少阴寒邪,外解太阳之表。
  (2)加减。兼气虚自汗,加黄芪、炙甘草。
  (三)血虚感冒
  症状及分析。
  头痛身热,微恶风寒一一风寒束表,肺卫失和,
  无汗或少汗一一血虚,汗源不充, ,
  面色不华,唇甲色淡,心悸头晕一一血虚不荣,心失所养,

  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或浮一一血虚之征。
  治法。养血解表。 、
  方药;葱白七味饮加减。本方可养血滋阴解表散寒,适用于血虚感冒之人。
  (1)方解;葱白、豆豉、干葛、生姜以解表,地黄、麦冬养血滋阴,葱白兼通血脉。
  (2)加减。恶寒重,加苏叶、荆芥,热重,加银花、连翘或黄芩,若有出血症,加阿胶珠、藕节、三七、白芨,若脾失健运,加陈皮、砂匕。
  (四)阴虚感冒
  症状及分析:
  身热微恶风寒,少汗一一阴虚之体易召风热外乘,津液不能作汗达邪,
  头昏,心烦,口干,干咳痰少一一阴虚热郁伤津。
  舌红少苔,脉细数一一阴津不足之象。
  洽法。滋阴解表。 、
  方药。加减葳蕤汤。适用于阴虚感受风热外邪。 .
  (1)方解,玉竹,滋阴以助汗源,白薇,清热和阴,葱白、薄荷、桔梗、豆豉,疏表散风,甘草、大枣,甘润和中。
  ⑵加减,阴伤明显,咽干口渴甚,加沙参、麦冬养阴生津,心烦口渴较甚,加黄连、竹叶、天花粉以清热生津除烦,咳嗽咽干,咯痰不爽,加牛蒡子、射干、瓜蒌皮四利咽化痰。
┏━━━━━━━━━━━━┳━━━━━━━━━━━┳━━━━━━━━━━━┳━━━━━━━━━━━━━━━┓
┃\\ 分型        ┃ 风寒证        ┃ 风热证        ┃ 暑湿证            ┃
┃            ┣━━━━━━━━━━━╋━━━━━━━━━━━╋━━━━━━━━━━━━━━━┫
┃ \           ┃ 风寒束表       ┃ 风热犯表       ┃ 暑湿伤表.         ┃
┃辨证 \         ┃ 肺卫失宜       ┃肺卫失和        ┃ 肺卫失畅          ┃
┃ . \         ┃           ┃            ┃               ┃
┣━━━┳━━━━┳━━━╋━━━━━━━━━━━╋━━━━━━━━━━━╋━━━━━━━━━━━━━━━┫
┃    ┃    ┃怕冷  ┃ 重         ┃ 轻(或恶风)      ┃ 微恶寒            ┃
┃    ┃ 卫  ┃发热  ┃ 轻(或无)      ┃ 重           ┃ 身 热            ┃
┃ 主  ┃ 表   ┃    ┃           ┃           ┃                ┃
┃   ┃ 症   ┃  汗  ┃ 无          ┃ 有(少)       ┃ 少 汗.            ┃
┃   ┃     ┃头身  ┃ 头痛,四肢痠痛    ┃ 头胀痛       ┃ 头昏重胀痛,肢体酸楚      ┃
┃   ┣━━━━╋━━━╋━━━━━━━━━━━╋━━━━━━━━━━━┫                 ┃
┃ 症  ┃    ┃ 鼻  ┃鼻塞流清涕,多嚏   ┃鼻塞,流黄浊涕     ┃鼻流蚀涕,           ┃
┃   ┃ 肺   ┃ 咽  ┃痒          ┃疼痛,红肿       ┃或咽痛,            ┃
┃   ┃     ┃ 咳  ┃咳嗽声重      ┃咳嗽嗄哑,气粗      ┃咳嗽,             ┃
┃   ┃     ┃ 痰  ┃稀薄色白      ┃稠粘,色黄或白      ┃痰粘,或黄或白         ┃
┣━━━┻━━━━┻━━━╋━━━━━━━━━━━╋━━━━━━━━━━━╋━━━━━━━━━━━━━━━┫
┃ 兼  ┃口不渴      ┃口干欲饮       ┃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胸 ┃
┃ 证  ┃或渴喜热饮    ┃           ┃闷,脘痞,泛恶,便溏, ┃
┃    ┃        ┃ ┃口中粘腻,.渴不多饮 ┃
┣━━━━━━━━━━━━╋━━━━━━━━━━━╋━━━━━━━━━━━╋━━━━━━━━━━━━━━━┫
┃ 舌           ┃薄白          ┃薄白而干,或薄黄边尖 ┃苔淡黄腻或黄腻        ┃
┃ 苔           ┃            ┃红          ┃               ┃
┣━━━━━━━━━━━━╋━━━━━━━━━━━╋━━━━━━━━━━━╋━━━━━━━━━━━━━━━┫
┃ 脉象          ┃浮或兼紧        ┃浮数         ┃濡数             ┃
┣━━━━━━━━━━━━╋━━━━━━━━━━━╋━━━━━━━━━━━╋━━━━━━━━━━━━━━━┫
┃ 治法          ┃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清暑祛湿解表         ┃
┣━━━━━━━━━━━━╋━━━━━━━━━━━╋━━━━━━━━━━━╋━━━━━━━━━━━━━━━┫
┃            ┃荆防达表汤 荆防败毒   ┃银翘散 葱豉桔梗汤   ┃新加香薷饮          ┃
┃ 主方          ┃            ┃           ┃                ┃
┃             ┃散          ┃            ┃               ┃
┗━━━━━━━━━━━━┻━━━━━━━━━━━┻━━━━━━━━━━━┻━━━━━━━━━━━━━━━┛
  五、其它治法
  (一)成药

  l。午时茶(每次1块,开水泡服,2—3次1日)有祛风除湿散寒之功。用于风寒感冒。
  2.银翘解毒丸(每次工大粒,2—3次/曰)。
  3。银翘解毒片(每次4—6片,2—3次/日)。
  4.羚翘解毒片(每次4…6片,2-'-'3次1日)。
  5.桑菊感冒冲剂(每次1包,3—4次I曰)。
  6.板蓝根冲剂(每次1包,3—4次/日)。
  以上用于风热感冒。
  7。藿香正气丸,5克, 日2~.-3次,用于暑湿感冒.
  (二)针灸
  1.经常感冒者可选大椎,肺俞或足三里穴艾灸,每日1次。
  2。耳针埋藏。肾上腺、头、肺、鼻等穴。
  [预防与护理]
  一、预防 .
  1.简验方
  (1) .春风寒当令,可服贯众汤。贯众、紫苏、荆芥各i0克、甘草3克,水煎顿服,连服三天。 .
  (2)夏月暑湿当令,可服藿佩汤。藿香、佩兰各5克,薄荷2克,煎汤频服。
   (3)如为流行感冒,可用贯众10克、板蓝根12克(或大青叶),鸭跖草,生甘草等,煎汤服,一日一剂。
  2.加强锻炼,适当进行室外活动,以利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注意防寒保暖,在气候冷热变化时,及时增减衣被,避免淋雨受凉及过度疲劳。
  4.在感冒流行季节,劝阻患者去公共场所活动,防止交叉感染。
  5.醋熏蒸法室内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10m],加水1--2倍,稀释后,加热蒸薰/2小时,每曰或隔日一次,作为流行季节预防之用。
  二、护理
  1.注意服药要求, ’
  (1)汤药不宜久煎
  (2)药应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或吃热稀饭、米汤以助药力,冀其汗山,以遍体微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
  (3)汗出后避风保暖,以防复感,并注意休息,饮食进流汁或半流汁为好。
  2。密切观察药后情况:
  药后得汗为病邪外达之象,无汗是邪尚未祛。汗出后身凉脉静为病邪得解,如汗出热不减或退而复起,且脉数不静,提示病邪未解,有复燃,甚则发生它变的可能。
  3.根据感邪的性质不同,分别采取辨证施护。
  [结语] .
  1.特征:主症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
  2.病因病理,外感六淫,时行病毒,从皮毛、口鼻入侵,邪犯肺卫,卫表不和。
  3.辨证原则s总属表实证,但应辨清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之证。治疗应以解表发汗为主。风寒宜予辛温,风热当用辛凉,暑湿当清暑祛湿.时感重症应重用清热解毒之品。
  4.临证要点11
  (1)寒热二证治宜分清。若风寒误用辛凉,汗不易出,病邪难以外达,反致迁延不能速解,甚则发生它变,风热误用辛温,则有助热燥液动血之弊,或引起传变。如偏寒偏热俱不明显者,可选辛平轻剂轻清透邪,方选葱豉汤类。
  (2)寒热杂见者当温凉台用,并根据寒热的主次及其演变,适当调配辛温与辛凉药,解表清里,宣肺泄热,方如麻杏石甘汤或大青龙汤意。此外,若有其它并发症和夹杂症者应适当兼顾。
  (8)对于虚体感冒,不可过于辛散,单纯祛邪,强发其汗,重伤正气。治当扶正达邪,在疏散药中酌加补正之品,根据气虚、阴虚等不同表现,采取相应的措施。
  (4)禁忌。因感冒多属表实证,治宜疏散为顺,故一般均忌用补敛之品,以免留邪。即使虚体感冒也当在解表药中,酌加扶正之品以达邪,而不宜一味补养。
  [文献选录]
  《素问.玉机真藏论》:“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令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
  《症因脉治.伤寒总论》;“外感风寒,从毛窍而入,必要从毛窍而出,故伤寒发热症,首重发表解肌。。 .
  《明医指掌。伤风证》:“因外感者,以辛凉、辛温之剂发散之。因内受者,火甚生风也,以凉寒苦,兼升散之剂解之,不可执一治也”。
  《时病论。伤风》,。伤风之病,即仲景书中风伤卫之证也……” ,
  《时病论.春伤于风大意》:“.…风为六气之领袖,能统诸气。如当春尚有余寒,则风中遂夹寒气,有感之者是为风寒,其或天气暴热,则风中遂夹热气,有感之者是为风热……”
  《医学源流论。伤风难治论》:“盖伤风之疾,由皮毛以入肺,肺为娇脏,寒热皆所不宜。”
  《杂病源流犀烛。感冒源流》:“风邪袭人,不论何处感受必内归于肺。”
  《笔花医镜。肺部》:“肺有里症,亦有表症,肺主皮毛故也。邪在表,右寸脉必浮,其症为发热,为喷嚏鼻塞,为咳,为嗽,为畏风,为胸满痛,为喉疼,为鼻燥,为伤暑风,为中时疫。……肺寒之症,外感居多,脉右寸必迟,其症为清涕,为咳嗽,为恶寒,为面色痿白。”
  《医学心悟.论汗法》:“汗者,散也。……风寒初客于人也,头痛发热而恶寒,鼻塞声重而体痛,此皮毛受病,法当汗之……”,“凡一切阳虚者,皆宜补中发汗。一切阴虚者,皆宜养阴发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