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乳衄药方

 学中医书馆 2013-02-06

乳 衄

  [辨病论治]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溢液以血性为多,颜色与出血后潴留在乳腺导管内的时间长短有关;出血的多少则与导管内的病变范围、深浅有关。约1乃病例能触及乳房肿块,肿块常在乳晕范围内扪及,一般为结节状,直径约为0.5一lcm大小,挤压该肿块时可见有少量分泌物自相应的导管开口处溢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亦以乳头溢血为主要症状,须作针吸活检或切取病变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当病人自觉症状不明显时,可据此辨病论治。
  1。经验方(《山东中医杂志》1994{5):205)
  组成:柴胡lOg,白芍15g,枳壳log,香附lOg,青皮lOg,丹皮lOg,夏枯草15g,侧柏炭lOg,藕节炭lOg,生甘草lOg。
  全方疏肝解郁,凉血止血,用于乳头溢血症。
  脾虚者加党参、白术、茯苓等。伴血虚者加阿胶、首乌、熟地等。肝火炽盛者加龙胆草、山栀子、黄芩等。日1剂,水煎2次分服,连服10天为一疗程,停药2天后继服,症状消失后再服2个疗程,以资巩固。
  一般而言,中药治疗乳腺导管乳头状瘤之乳衄的疗效较好,多能治愈,但属乳腺囊性增生病之乳衄者,疗效较差,易反复发作。
  2.经验方(《实用中医乳房病学》)
  组成:龙胆草9g,炒山栀9g,黄芩9g,生地30g,丹皮9g,白花蛇舌草30g,生侧柏叶30g,半枝莲30g,连翘15g,山慈菇15g,蛇莓30g,蛇大谷30g。
  本方有凉血清热,泄火解毒作用。原治导管乳头状癌,症见乳头溢血,乳晕肿块者。
  若肿块坚硬,加石见穿30g、三棱15g。局部破溃者,加蒲公英30g、金银花15g。乳头溢血黯红者加益母草、桃仁。溢血色淡或黄者加黄芪30g、党参15g、炒白术12g。
  3.云南白药(云南白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方有活血化瘀,抗炎消肿,排脓去毒作用。原治创伤出血、红肿毒疮、月经过多、产后瘀血等症。以其化瘀止血散结,故用于此。每次0.5g,每日2次。
  4.小金片(《中医外科学》)

  全方有破瘀通络,祛痰化湿,消肿止痛之功。原治流痰、瘰疬、瘿、岩、皮肤肿瘤等,因其功善破瘀通络消肿而用治本病。每次5片,每日3次。
  5.外敷
  生大黄粉以蜂蜜调成糊状外敷肿块处,功能消肿止血。主治导管内乳头状瘤。
  6.手术治疗 若服药疗效不佳,乳头溢血不止者,宜予手术。如年轻患者可考虑乳腺部分切除,并作病理检查;如年龄较大,可行单纯乳房切除术;如确诊已属癌变,应施行根除性手术。


  [其他疗法]
  一、针灸疗法
  (一)体针
  1.足三里、三阴交、合谷、太冲。
  2.膻中、少泽、乳根、太溪。
  3.照海、复溜、大敦、蠡沟。
  以上几组交替使用,重刺激,留针1O分钟,每曰1次,乳根穴患侧沿皮刺。
  (二)耳针
  在乳腺、肾、皮质下、内分泌等穴的压痛点上针刺,重刺激,留针20分钟,每日1次。
  二、饮食疗法
  1.白茅根30g,丹皮15g,牛膝3g,墨鱼200g。前3味洗净纱布包裹,加水与墨鱼同炖至熟软,去药包,加盐少许,食鱼饮汤。用于肝经郁火,肾精亏耗之乳衄。
  2.冬桑叶15g,苦丁茶5g,夏枯草15g。洗净煎水去渣,加冰糖适量代茶饮。用于肝经郁火之乳衄。

原著选读: 1 2    返回《乳衄》主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