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乳癖

 学中医书馆 2013-02-06

乳 癖

  [辨病论治]
  辨乳腺结构不良主要依据发病年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四方面。本病多发于中青年妇女,常有与月经有关的一侧或双侧乳房周期性疼痛及月经失调。检查可见单侧或双侧颗粒状乳腺或体积较小、扁平、边界不清、质韧的肿块;或单个或多个囊性肿物;辅助检查如B型超声波、钼钯X线摄片、冷光源强光照射、液晶热图像等得以支持。有些妇女可无任何症状,而是在普查或自我检查时无意中发现乳腺的结节、肿块或囊肿,诊断明确后,常采用如下方法治疗:
  1.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味
  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煨姜、薄荷,选加山慈菇、夏枯草、漏芦、山甲片、土贝母、地鳖虫等。
  本方有疏肝理气。通络散结之功。
  哈荔田经验认为乳腺增生病(乳癖)的发病机理多为内伤七情,肝气郁结,气滞痰凝,脉络瘀阻所致。治疗常以疏肝理气,通络散结为主,常用疏肝解郁,和营健脾的逍遥散加减。乳部有肿块者,加用赤芍、川楝子、海藻、昆布、橘核以软坚散结止痛,另以白芷、五倍子、荔枝核、皂角子各9g煎水浸湿纱布,热敷乳部,冷则更换,每日3次,每次15分钟,以增强疗效。
  治疗本病采用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内服与外用相结合,药治与心理疏导相结合,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局部治疗逍遥散为主,整体治疗可按补肾调经法论治,外治可选阳和解凝膏(《外科正宗》)敷贴。
  2.乳癖消(《中医杂志》1992(8):22)
  组成:天冬、大贝母、生蛎(先煎)、白芥子、白僵蚕、露蜂房、昆布、海藻、荔枝核、橘核、鹿角片(先煎)、三棱、莪术、生麦芽。
  本方有疏肝理气化痰,软坚散结,消肿止痛之功。每日1剂,2个月为一疗程。
  3.乳腺散结汤(《罗元恺女科述要》)

  组成:柴胡、青皮、郁金、白芍、橘核、桃仁、浙贝母、海藻、丹参、生牡蛎、麦芽、薏苡仁。
  本方有舒肝解郁,行气散结软坚,兼祛痰化瘀作用。用于乳腺增生病,尤以初起者效果较佳。每日l剂,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
  4.单方、验方
  (1)全蝎(《江西中医药》1994(1)1:61)
  疏肝散结化痰,通络止痛。每曰服5g,10天为一疗程,连服1—2个疗程。
  (2)全蜈蛋(《四川中医》1994{5):36)
  全蝎1个,蜈蚣1条,鸡蛋1枚。前两味药焙干研粉,将鸡蛋打一小孔吸出少许蛋清装入药粉,以白面包裹蒸熟。
  解毒散结,通络定痛。每日1次,10曰为一疗程。
  《医学衷中参西录》谓:“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全蝎通络解毒,二药相辅相成,其效倍增,佐以鸡蛋,甘平镇心安五脏,益气补血,助全蝎、蜈蚣驱邪扶正,故奏效良。
  (3)还精煎口服液(《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8):457)
  补肾益精,扶正驱邪,益元强壮。用于乳腺小叶增生症。每次1支(10m1),每日2--3次,20日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重者用20m1,每日2—3次,或延长用药时间至4—6疗程。总有效率96.25%。

  [其他疗法]
  一、针灸疗法
  (一)体针
  取穴:乳根、膺窗、膻中、期门。均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
  气滞痰凝型加丰隆、足三里。气滞血瘀型,加膈俞。肝郁化热型加太冲。每日或隔日一次,14次为一疗程,经期停针,可治疗2—5个疗程。
  (二)耳针
  乳腺、神门、内分泌。
  二、物理疗法
  1.氦一氖激光治疗:氦一氖低功率激光针垂直照射患部,如面积大可加散光镜头照射或分区照射。
  2.敷贴疗法
  (1)阳和解凝膏(《外科正宗》)外贴,5天一换。
  (2)神威膏(《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6):386--387)
  通络散结,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乳腺小叶增生病。敷贴乳房患部,10天更换1贴,3贴为一疗程。
  3。中药乳罩法
  药物组成:为全蝎、地龙、檀香、玫瑰花等分。
  用法:上药研末,装入小布袋,并分别置于乳罩中的各小口袋内,使戴上乳罩后各小袋正好对准肝俞、乳根、阿是穴等相应位置,连续佩戴1个月左右。
  三、饮食疗法
  鲜甲鱼1只,去肠杂洗净加苏梗lOg,姜、橙皮、水适量,清蒸或煲,每日2—3次。可用于各型乳癖,冲任失调者尤宜。
  四、手术疗法
  如乳房肿块较大,经治不消或患者家庭中有乳癌病史,或活组织检查发现上皮细胞增生显著,宜行手术治疗。

原著选读: 1 2    返回《乳癖》主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