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林则徐《戏为塞外绝句》(之六)高考诗歌鉴赏赏析阅读试题答案解析

 liubaoliang 2013-02-07
[清]林则徐《戏为塞外绝句》(之六)高考诗歌鉴赏赏析阅读试题答案解析

句(之六)①
[清]林则徐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①林则徐因领导禁烟运动而被革职,谪戍伊犁。这首七绝作于赴戍新疆伊犁途中。②笏:封建时代大臣朝见天子所执的狭长的手板。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9.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作具体分析。(4分)

8.一个寂寞孤独、乐观旷达、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诗人行走在谪戍伊犁的途中,面对高耸壮美的天山,行人稀少,环境空旷,不免感到寂寥;“相对笑”反映了诗人处于逆境还能笑着面对的乐观旷达;“满头晴雪”实质暗含诗人的不忘国事壮志难酬。(形象2分,简析2分)(酌情给分)
9.①借景抒情。如第一、二句,高耸壮美的天山导我西行,并与我这寂寥之人为伴。山众且美,人少且空,形成鲜明的对照,不免感到寂寥。②比喻。如,第一句中“琼瑶”,是洁白晶莹的美玉,用来比喻天山上的积雪,非常贴切。第四句中的“晴雪”是晴天的积雪,用来比喻诗人的白发。③拟人。“我与山灵相对笑”,承接第二句“伴寂寥”而来。诗人面对“寂寥”的情景,无可奈何,似乎眼前的山灵面对自己含笑。④双关。“满头”,既指山头,也指人头。“晴雪”,是晴天的积雪,格外洁白,语意双关,既指山上积雪,也指头上的白发。⑤对比。山众且美,人少且空,形成鲜明的对照,不免感到寂寥。(答两种即可,每种2分)(酌情给分)

补充材料
       林则徐,我们知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位坚决禁烟抗英的民族英雄。林则徐(1785—1850) 字少穆,一字元抚,晚号埃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林则徐的年岁比前面这几位都比较长,他生于1785年到1850年,就太平天国爆发的时候就去世了,他是福建侯官也就是现在福州人。
       他在嘉庆十六年,也就1811年已经考中进士了,当过编修、主试官,在这一时期,当时在普遍腐败的官场当中他就保持着清廉刚正,但是他还没有展现自己的抱负。所以他早期的一些诗
       比如说《答陈恭甫前辈寿祺》,陈寿祺是福建的一位学者,曾经担任过福建鳌峰书院的山长,主持福州鳌峰书院。林则徐在给这位陈恭甫的诗里边就非常愤怒地斥惩那些市侩:简直是:“呜呼利禄徒……所志在温饱。色厉实内荏,骄昼而乞昏。岂其少才智,适以资攀援。模棱计滋巧,刀笔文滋繁……牧羊既使虎,吓鼠徒惊鹓。有欲刚则无,此际伏病根。”——清?林则徐《答陈恭甫前辈寿祺》“呜呼利禄徒……所志在温饱。
       色厉实内荏,骄昼而乞昏。“岂其少才智”,他不是没有才智,可是他的才智呢,“适以资攀援”只知道想办法拍马屁,往上爬,“模棱计滋巧,刀笔文滋繁。”遇到事情模棱两可,想办法使用诡计躲避。而使用刀笔拍案的时候,
       越写越繁。“牧羊既使虎,吓鼠徒惊鹓。”治理百姓,也完全是用虎狼的那种态度,结果,实际上是根本就不能够真正的吓退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所以他说:“有欲刚则无”如果自己有欲望你就没有办法真正的做到刚强。
       “此际伏病根”,应该说深中当时的时弊。此外还有一些感慨人才压抑、百姓困苦的作品,但是那个时候的视野林则徐早期诗的视野还不太广。
       后来道光朝以后,他历迁于一直做到湖广总督,虽然勤政爱民、兴利除弊,但是诗只是余事,大部分还是酬应之作。林则徐的诗一个重大变化,是在他以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特别是1841年,因为他抗英被革职遣戍之后,他的诗发生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从封疆大吏、朝廷的重臣,陡然落为遣戍的流放的罪人、独处西疆,一直流放到伊犁。这是一种常人很难遇到的巨大的人生落差,所以就冲泻为这种感情的波澜。不过,林则徐的诗非常独特,在他的诗里,你看不到一个被流放者的那种萎靡颓丧,自怨自怜。前代很多被流放的诗人那些感慨、悲痛、伤心、怨、自己可怜自己的这种东西很多,他的诗里没有。他的诗里有着对时局和国运的关切,有对抗英失败和难以平息忧氛的愤怒,有对百姓的困苦的忧虑,还有对祖国边疆的热爱,但是对自己的遭遇,他就显出了难能可贵的那种旷达。
       像这样一些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我只要对国家有利我生死都献身,哪能因为有祸我就想办法去躲避,有福,我就跟着去。温家宝就任总理的时候,就引了林则徐的这两句诗来表达他的心志。又如这样的诗:“余生岂惜投豺虎,群策当思制犬羊。”——清?林则徐《壬寅二月祥符河复仍由河干遗戍伊黎……呈诗二首》我剩下来的生命,没关系,把我喂虎喂豺都没关系,你们还要想办法打败英国。又如这样的诗句:“但祝中原靖,奚辞绝塞艰。只身万里外,休戚总相关。”——清?林则徐《次韵宗涤楼赠行》我只想在中原能够平定,能够抗拒英国的侵略,我自己流放到边塞,那么艰难,我不害怕,虽然我一个人在万里之外,我和整个中原百姓跟人民和你们那些抗英将士们休戚相关。特别是前面所说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一联,突出地表现了爱国者置个人生死安危于度外,献身祖国、民族的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成为后世传诵的名句,激励了很多的仁人志士。
       林则徐在谪戍途中,在流放途中和在新疆伊犁三年的诗,写得相当好,这是一位爱国政治家的精神传记。你像途中的时候,他孤身一人将要赴严关绝塞,但是他的梦仍然连着南海的波涛,比如,他在《次韵答陈子茂》的诗里就说:“送我凉州十日程,自驱薄笨短辕轻。高谈痛饮向西笑,切愤沉吟拟《北征》。小丑跳梁谁殄灭,中原揽辔望澄清。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清?林则徐《次韵答陈子茂》“送我凉州十日程”从兰州那边出发,他的朋友送他送了十天。“自驱薄笨短辕轻。高谈痛饮向西笑,切愤沉吟拟《北征》。”他是去流放,结果,他是高谈痛饮,到西边去,一边向西一边笑,他是笑着向西去,但是当然,他也非常愤怒沉吟,想着,为什么呢?因为,后两句:“小丑跳梁谁殄灭,中原揽辔望澄清。”英国的小丑谁能够把他们消灭,我现在揽着马,我还想着希望中原能够平定。“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哪怕我在千重关山之外,夜里边梦里我还听见我们燕海江东这边战鼓的声音。后来听说将要达成和议了,他就更加忧思远虑,想到了将来。正好那时候,他是在经过兰州,当时有一个朋友给他送行,他的诗里就写着说:“我无长策靖蛮氛,愧说楼船练水军。闻道狼贪今渐戢,须防蚕食念犹纷。”
       我没有办法把英国能够平定,说起来当年练水军,结果反而被朝廷革职,听说现在好像将要和议将成了,看起来是贪酷的虎狼好像慢慢平息下来了,但是要防止将来以后还有难,要蚕食整个中国的,想起来真是思念纷纷。虽然他自己已经遭到谗毁贬谪,他的心还连着那些哀鸿灾黎。他说:“漫将羞涩笑羁臣,此日中原正患贫。鸿雁未闻安草泽,鹃声疑复到天津。”——清?林则徐《壶舟以前放言寄示奉次二首》“漫将羞涩笑羁臣”我已经被放逐的臣子,“此日中原正患贫”整个中原正穷得要命。“鸿雁未闻安草泽,鹃声疑复到天津。”整个是哀鸿遍野,老百姓、灾民都住在草间,鸿雁住在草泽里头都没有地方住。在一路上戍途迢遥,备尝了艰辛,他《有感》里头写着:“蚊蚋噬我肤,沙尘扑我面,夜就毡帐眠,孤灯闪如电。”——清?林则徐《有感》整个是“积素迷天路渺漫,蹒跚败履独禁寒。”——清?林则徐《途中大雪》一个人在大风雪当中漫漫地独步,但是他却以一种豪旷的心情来看待这些事情,并且把这种心情移注到山灵,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清?林则徐《塞外杂咏》他看着山上的白雪跟我一样,十分旷达。当然,这种放旷当中却是隐藏着愁郁不平。所以他的《塞外杂咏》里头就有一首诗,“沙砾当途太不平,劳薪顽铁日相争。车箱簸似箕中粟,愁听隆隆乱石声。”——清?林则徐《戏为塞外绝句十首》叫做:“沙砾当途太不平”路上存有沙砾,路太不平了,这个“太不平”就是一语双关,整个战争的道路上也是布满了一些沙子,整个一个沙漠,造成那么多天下不平事。“劳薪顽铁日相争”车轮轱辘轱辘地好像都在那发出声音,“车箱簸似箕中粟,愁听隆隆乱石声。”车箱里砰隆砰隆地好像在那簸箕里头的小米那样倒来倒去,但是,我听见最愁最叹的是车轮碰到石头走不动路,那个乱石的声音。我们的政治道路上布满了那种顽石沙砾,都寄予了这个愁与不平。
       他在新疆写下了一组诗叫《回疆竹枝词》,可以说是比较早的吟新疆的一组诗。他在新疆是以老病之躯,他勘查到新疆的垦区。他自己说:“但期绣陇成千顷,敢惮锋车历八城。”——清?林则徐《柬全小汀》“但期绣陇成千顷,敢惮锋车历八城。”希望能够,新疆的广阔的天地都能成的像锦绣的大地,我不怕我自己锋车走了,坐上车经过多少个城市。所以,他在《回疆竹枝词》里用民歌的风格描绘了新疆独特的风光还有维吾尔族的维族风情,这些诗很有价值。“桑葚才肥杏又黄,甜瓜沙枣亦糇粮。村村绝少炊烟起,冷饼盈盘唤作馕。”——清?林则徐《回疆竹枝词》我们今天,现在很多新疆的,到了北京来开饭馆,新疆饭馆里头最有特点的就是馕,这是比较早的吟馕的诗。又写新疆的民区:“亦有高楼夸百尺,四周都被白杨遮。圆形爱学穹窿样,石粉团成满壁花。”——清?林则徐《回疆竹枝词》“亦有高楼夸百尺”好像也有高楼,“四周都被白杨遮”四周都是白杨树。“圆形爱学穹窿样,石粉团成满壁花。”你看新疆的那些住房上都是白粉,下面画着很多花的,现在也还是这样。林则徐在新疆这片土地上渡过了他一生最痛苦的岁月。同时,他也爱上了这片风光奇特的土地,等到后来他被赦免,回去的时候,竟然有点恋恋不舍了,当时他有首诗写作:“格登山色伊河水,”伊犁河的水,“回首勒马依依看。”还在那依依看。
       林则徐的诗,特别是他晚年的诗,确实写得相当好。我们刚才举的这些诗,不仅在鸦片战争这个时期甚至在清诗或者在古典诗歌里原集当中都占有一个很独特的地位。特别是在鸦片战争时期的诗作,他和人家不一样,当时大多数诗人的创作由于战争的震撼都指向了客体,写人民抗战、写百姓受难、写英军的残暴、写将帅的无用、自我的感情好像就隐退了。所以,在这种情况林则徐的诗大多数还是政治抒情诗。他自己就会叫做:“诗不矜奇善道情”我不出奇,
但是我善于说我自己的感情。而且写的格律严整,对仗工整,他的感情又委婉深沉。这些诗,塑造了他自己,塑造了一位热爱祖国,热爱民族,不计自身的浮沉生死,当然他也“君恩”,皇帝的恩为重,更主要的他是以抗英大计和百姓疾苦为念的这么一位民族英雄和杰出的政治家的形象。林则徐的诗集就叫做《云左山房诗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