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节人际礼数

 eug 2013-02-10

踏入職場之後,相信許多人都曾經有「做事容易,做人好難」的感觸,尤其我們身在一個講「理」但更重「情、禮」的社會中,待人接物與人相處是一門學問,眉眉角角該注意的細節更是繁不勝數,加上隨著年紀增長,每每遇到婚喪喜慶必須致意問候時,我們總會納悶:「到底怎麼做才不會失禮?」

中國是個以人情為重的社會,因此在人際互動中,禮數很多,做法很多,更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我們必須在分寸拿捏之間仔細斟酌,並且因時、因地、因人而制宜,這樣才能得體有禮,讓別人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善意,而自己也能在必要時收到同樣的祝福和對待,與人往來融洽。

其實做事不難,做個不失禮的人更沒想像中困難!將心比心,若是您希望別人待您以禮,不妨先從自己做起,先做個「有禮」的人吧!

年節送禮給客戶,該提前多久送才有禮?

商務之間的送禮與一般親友之間不同,為了顧及多半公司行號的休假時限,及如何分配禮物的考量,必須掌握好禮物送出的時機,送早了氣氛不對效果打扣、送晚了可能因為過於匆促,對方反而感受不到送禮者的心意,所以何時送禮、送些什麼,便成了一種藝術。

逢年過節送禮,是最為名正言順的好時機,藉由過節的氣氛致贈應景禮品,最能讓人感受到溫暖和貼心。例如中國傳統三大節:端午、中秋和春節,如果是希望儘量讓大多數員工可以分享的,可送食品類的禮物,例如中秋月餅、當令應景水果等等,但在採購及送出時要注意保存期限,可在節慶半個月前送出,以食用新鮮為考量。

在此要特別提醒的是,在臺灣,粽子和年糕是不適合當禮物送的,因為在臺灣禮俗中,只有喪家才不能炊粿包粽,必須要等人送,如果真的想送就向對方收取一塊錢象徵是買賣而非餽贈即可。

如果是針對高階主管則可以送酒類、咖啡禮盒或其他具個人風格的擺飾品,送出的時間則要先打聽一下,主管是否有差旅或長假行程,通常至少一個月前提早詢問及安排比較好,雖然對方回來之後還是能收到,但感受就淡了一些。當然,一般人認為最實惠的現金、禮券、書券、有價儲值卡也是選擇之一,不過雖然人人歡迎,但礙於敏感的對價關係,除非是對方公司指明要求,否則在贈送前最好先探詢過再出手,比較不顯得唐突及市儈。

另外,送禮的方式,如果能親自交到對方手上,是最好的方式,除了可當面說明禮物的來源、用途之外,還能說上一些祝賀或感謝的話語,特別讓人窩心。如果因為數量過多或對方無法見面,可以採用寄送方式並附上手寫小卡片,即使是貼上公司名片,最好是能夠親自簽名或寫幾個字,比較能讓收禮者感到溫暖。在採用代寄方式時,應確認寄送地址正確、且事後再以電話向客戶確認並祝福,而且年節前貨運快遞的業務量大增,最好比親自送禮的時間再提前二至三天,以免錯過時間。

除了年節送禮之外,如果往來的企業有習慣慶祝公司成立或是替創辦人賀壽等傳統,在公司預算許可下,可以致贈花藍、盆栽、蛋糕等同慶,反而可在人人都送禮的節慶之外,另外增添好印象。

特別在此提醒,當你用心設計了送禮的內容和時機,一切都臻于完美之前,請再一次檢查:客戶的公司行號、職銜或姓名是否正確。因為名字等同於一家公司或一個人的臉面,寫錯了名字即使禮物再昂貴也顯得不夠尊重,尤其是要送出牌匾、工商日誌、筆等銘刻了對方姓名以茲紀念的物品,如果刻錯了字可是會令雙方尷尬很久的!

客戶送來的年節禮物,該收下還是交給主管?

腳踏實地的臺灣人說:「拆人籬笆,就要造圍牆還人。」天下本來就沒有白吃的午餐,今日得了別人的好處,他日不伺機回報,情份便無法再延續下去。臺灣人在人情世故上講究對等及周到,不可肖貪(占人便宜),因此很多俚語裏都提到了有來有往、受恩須還的道理。

職場中的人際交往上亦複如此,公司行號之間,互利互惠而常有送禮請客的狀況,不足為奇,若雙方往來愉快、行事合情、合理、合法,兩造之間如何往來,本來是無人可置啄的。但身為員工者,收到了客戶的禮物,固然內心竊喜,認為自己受到了對方的尊重或肯定,不過在收下與上繳之間,確實有些事情應該先做厘清為好,以免犯了公司的忌諱或者背上侵佔的惡名。

當收到禮物時,別自顧著高興拆開享用禮物,先看看禮品包裝上的署名或者內附的卡片怎麼說,如果你平日是聯繫視窗,客戶雖以個人名義為收件人,但提及是送給「貴公司」、「貴部門」或和「與同仁分享」等字眼的話,那麼收件人只是代收,除非對方贈送的禮物是很個人化的器物用品,而且指名給特定人士,否則禮物應該要按照客戶意願分送同仁,或者依照公司規定處置。

另外一項判斷標準,則是公司是否給予公關費用,如果向來與客戶應酬、吃飯、送禮都由公司支付的話,那麼客戶的回禮,應該歸公司所有;若是公關應酬一向皆為員工自掏腰包時,但客戶送禮時仍說明了是送給公司或部門時,那麼員工仍應按照客戶的意願實行,不該因此而據為己有。

只有在收禮與送禮雙方都清楚,平日請客送禮的花費都是個人負擔,且指名送給當事人時,自己才能名正言順地把禮物收下,而公司也無權將要求禮物繳庫充公。不論是身為員工或主管的你,先把握住這個大原則,再來判斷有沒有足夠的理由,要求員工繳回客戶致贈的年節禮物。

有時出席企業的產品發表記者會時,現場會贈送參加者禮物,不過這些禮品通常都屬於較個人化或金額低的產品,倘若你不是開先例首次拿到這些禮物的人,就毋須大驚小怪、樣樣詢問要不要繳回公司了。假如你收到了指名送給自己,但是收到價格過於昂貴的禮物,不妨先委婉試探對方為何如此厚愛,送這麼貴重的禮,如果對方是念舊情重禮數的表示,應該致謝並請對方以後不要再送厚禮;但如對方言明有事相求,且令你覺得不自在時,最好設法婉轉退回,或立即回贈價值相當的禮、或者向主管報備,不要造成收禮時痛快、回禮時痛苦的情況。

有些員工自認薪水太低或福利不佳,就變相認為客戶或同事的招待及送禮做為自己的「補貼」剛剛好,事實上這種灰色地帶還是少碰為妙!平日公司主管睜隻眼閉只眼不說,不代表日後不會被拿來作文章,況且個人的福利薪資不理想,應該是向公司提出,並且提出個人過去表現與未來績效承諾談判爭取,或者積極尋找下一個工作機會,不應該作為個人偏差行為的合理化藉口。也許在自己看來收了這些東西只是小事,不好的名聲卻很容易在業界傳開,千萬不要「肖貪鑽雞籠」,因小失大而斷送了更多、更好的機會。

別人送的年節禮物,是否可以轉送他人?

收到了不合用、不喜歡的年節禮物,可以轉送給別人嗎?這個掙扎得要視禮物的內容而定了。

基於心理層面,把別人帶有感謝、祝福含意,甚至精心挑選的禮物再作轉送,的確是有點傷害了對方美意,也有粗心的收禮者,把別人送的禮物,再轉送回到送禮人手中的烏龍事件,的確讓雙方都尷尬。不過從環保或是經濟面來想,自己吃不下、用不到的物品,與其在留自己身旁等到放壞了、舊了再做處置,若到了他人手中能夠成為珍寶,也是好事一椿。只是在轉送前,務必先做以下的檢視或分類,再決定是否轉送為宜。

首先,「送禮」的定義,和分送給朋友同事的分享形式不同,是代表個人或企業名義正式地送出全新物品,所以舉凡已經拆封穿過、用過、吃過,即使是分裝成小包裝的食品都不適合再以「送禮」的形式送出,一些有特殊意義的二手商品、古董則不在此限。

食品類的禮品,難免有不合口味或者不符合身體現況食用的,此時應該先打開檢視一下,包括食用期限、東西有無腐壞變質、裏面有沒有放置卡片或名片顯示是別人送禮的痕跡,確定全部無誤後,再重新包裝完整後送出;具有個人風格或印記的物品,也不適合轉贈。不論任何物品,如果上面刻印有送禮者或收禮者個人或公司名稱、肖象或圖案的物品,就算再怎麼不喜歡,若以正式禮物的名目轉送,對於原本致贈者和轉送後的收禮者,都是非常失禮和缺乏誠意的舉措。

收到禮物時如果有轉送的打算,最好能妥善保存完整的配件、標籤、說明書或保證書等,否則很容易察覺禮品並非第一時間自店面購入的完整商品。尤其小家電或電子產品推陳出新的速度很快,雖然用品的保存期限長,但保證書上的日期和產品型號,很輕易地透露時間的軌跡,也不適合拖延太久再轉送給他人。

如果真有太多吃不完的食物或保存良好但派不上用場的禮物,又不想浪費物資,不妨坦誠地告訴對方,不為了特定目的或名義,只是覺得對方比較合適或者有喜歡的可能,不論接受與否,對方必定能感受到你的體貼和好意;假如怕被人拒絕或是不想費神找物件分送,建議在清查整理過之後,把這些舊有的禮物捐到願意收受的慈善機構,讓朋友之間的小愛化為幫助他人的大愛,也是「物盡其用」的好方法。

但是若只是本著為了省錢或者出清家中存貨的心態,隨便把使用過的禮物再送給別人,都是不禮貌的作法。一旦為對方所察覺,不但沒能達到送禮的加分目的,還可能讓自己在收禮者必中留下一個惡劣印象,實在是最得不償失的負面示範。

過年期間若要訪友拜年,該挑什麼時間去才合宜?

農曆春節是自古以來勤辛耕織的人們,得以名正言順休息和娛樂的唯一長假,因此許多的習俗不但規範了起居作習,即使在長假之中,還是有社會運行的「潛規則」。

開春時訪友走春,是春節的一大重頭戲,也是親朋好友間聯絡感情的好時機,只是拜訪時,如何傳達自己的思念關懷之意、又不造成他人困擾?

除夕守歲後,有的人幾乎一夜不睡就接著拜神,並開始向朋友拜年或者到廟裏拜神的行程,就算不出門,也會起個大早、吃早齋,裝戴新衣新帽,等待拜年的客人上門。因此初一是傳統中,最適合訪友走春的日子。而習俗中比較不適合拜年的日子,則有初二、初三、初四與初七。

大年初二是女兒回娘家作客的日子,出嫁的女兒會偕同夫婿攜帶「等路」(禮物之意,指娘家的兄弟或晚輩站在路口等待女兒回家作客並拎回伴手禮的意思),回到後頭厝(娘家)一家團聚,因此又稱為「女婿日」。此時家人團聚才是重頭戲,拜年的客人除非只做短暫的停留,否則最好別湊這個熱鬧,讓主人家手忙腳亂。

初三在習俗中又稱「赤狗日」,據說赤狗是古代的五方帝之一,又稱南方赤帝,是主掌怒熛之神。在當天外出容易與人有口舌之爭,也有人稱作「赤口日」,因此最好待在家裏以防招來是非。另一說法則為,初三也是傳說中老鼠娶親之日,為了不得罪家中財富象徵的金錢鼠們,一家上下最好早早熄燈就寢,以免壞了老鼠的好事,否則將會使家裏赤貧一年。當然不論傳說為何,無非是希望初一、初二已經奔波宴客的家庭,初三不要再外出或者接待客人,能夠得到充份的休息。

初四接神,是把臘月廿四回天庭報告的灶王爺接回家中看顧的日子,此日不宜外出的原因是灶神回家之後,會一一「點名」,家裏的人最好不要缺席。而這樣的說法也隱含著別人家裏在忙著拜拜接灶神時,最好不宜上門打擾的貼心。初七七元,又稱為「七煞日」,也是諸事不宜的日子,尤其要避免外出遠行,有人會在這一天吃長壽麵(面線)避煞。

古時候的過年氣氛濃厚、年假時節的延續也長,所以訪友不急在一時,反而希望藉由年節,老百姓們可以休生養息,為新到的一年做好能量的蓄積。但以現代的眼光看來,如果初五就開工,反而好像沒有幾天適合訪友拜年了。

其實事實恰恰相反,古代交通和通訊皆不若現今發達,四散的親人往往在逢年過節時,才有機會見上一面。現代人靠著進步快速的交通工具、電子郵件、視訊和電話,縮短了相見的時間和難度,年節時即使無暇見面,至少可利用電話、簡訊等工具聯絡感情,即使平日裏朋友相聚也不再長山水遠,更應該多加珍惜。

其實,不論是平日或年節,作客還是應該具備基本禮貌,訪友之前最好先確認對方在家及是否方便接待,若要帶小孩或寵物也最好詢問主人。如果是一時興起的拜訪,應避開吃飯的時間,以免到訪時主人來不及準備而感到歉疚。若拜訪時並沒有留下用餐的意願,最好在一開始便向主人表明:「我們大約何時到,之後另有其他安排,就不再叨擾了。」如此主人不但知道如何準備接待,也能讓自己做個體貼又受歡迎的客人!

過年時到親朋好友家拜訪,該準備什麼禮物才得體?

無論是受到邀請或者主動提出,能夠進到他人家中造訪,便意謂著有別於泛泛之交,何況在首屈一指的大節日──過年上門作客,伴手禮不僅不能少,挑選上更要有技巧。

實用至上

送禮是基本禮儀,更重要的是希望對方用得上且心裏歡喜,因此應該挑對方喜歡而非自己鍾意的東西。在交情尚淺時,一般來說,選擇食品會比飾品或用品來得安全;若是平日對朋友或其家庭環境即有留意的話,可以稍加判斷送什麼禮物較實用。如果曾透露在老家時常與家人泡茶聊天,那麼茶葉禮盒、茶食甜點、甚至是針對其家人特別訂做銘刻的客制化茶具,都能比尋常的食品禮盒,更令收禮者感動和驚喜。

老少鹹宜

年節是闔家團圓的時刻,若要挑選吃的東西可以考慮家族成員組合,尚未有小孩的家庭可以偏成人品味或功能性的禮品為主,如咖啡、海味乾貨、健康食品等;三代同堂的家庭不妨挑單價高一點的水果禮盒,例如櫻桃、水梨、草莓都是口味討喜的當令水果,在吃膩了大魚大肉的年節裏,亦是健康清爽的好選擇。但在挑選補品時,最好留意一下長輩的體質或慢性病用藥有沒有抵觸的地方,如果長輩平日沒有吃補品的習慣且身體健康,就不必特意進補了。

家鄉名產

如果非得臨陣磨槍時,送禮者的家鄉名產,絕對是一張安全牌。

「名產」之所以得名,必定有其一定的口碑,若再有「名人」或「老店」光環加持,即使對方原本不甚熱衷,多少會因而產生試吃、試用的好奇心態。況且奉上家鄉名產的同時,還能藉由介紹禮物成名的掌故或軼聞,增加雙方聊天的話題,使氣氛更為融洽。

雖說禮物貴乎心意、不在於價錢,若在經濟許可之下,一年一次的春節禮品,購買預算不妨比平日禮物稍微高一些,再加上客人無價的笑容和滿口的吉祥話,就成了人見人愛的絕佳組合了!

過年到他人家中拜訪,該說什麼話才討人歡心?說什麼又會讓人皺眉頭?

「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的影響力及重要性可見一斑。平日為人處事上也許可以隨性,但過年時節登門作客應該是帶喜而不是帶氣,因此在禮數上更要周到。傳統年節禮俗中,春節裏有客來訪,主人一定會端出桔餅、冬瓜糖、甜茶等茶水點心待客,無非是希望客人有「甜頭」吃,儘量多沾喜氣;此時客人便要回報以各種好聽的吉祥話,聽得主人心頭暖暖,笑顏逐開。

雖然同屬華人,不過因為各種方言與地域的特性,風俗喜忌各異,但相同的是,好話人人受用愛聽。作客者一進家門送上禮物後,別急著一屁股坐下,應該先主動上前與家中長輩拜年道喜,一句「恭喜發財」或「新春如意」最為應景,之後才是在主人的指引之下坐下來、或與其他家人寒暄問候,就算要進入其他的房間或者隨即外出,也應該先和家中成員打過招呼再離開。

大過年裏,應儘量避忌說「沒了」、「壞了」、「糟糕」、「死了」、「窮」等負面用語,多用「好」、「發」、「雙」、「福」、「滿」等有正面聯想的字眼。對於長輩的問候尤其要留意,除了一般用語之外,應多多稱讚其氣色及精神;此外,家中人口眾多時可說「子孫滿堂好熱鬧」、人丁單薄一點些的便用「精神奕奕好福氣」即可,像老當益壯或寶刀未老等用語,春節時儘量避免,雖然字義正面,但是避開「老」字會更中聽。

若受招待在主人家中吃飯,食畢要說「真好吃,我吃飽了」,不能直接嚷著「我吃完了」,因為「完了」有用盡、終結的意思,長輩聽了刺耳;北方人習慣在過年吃餃子,如果挾到破皮的餃子,千萬別說「露餡了」或「破了」,請以「餡滿出來了」代替,表示主人用料大方、也有盈滿之意。有時說到「四」與「死」音相近,可以說「兩兩」或是「兩雙」,聽起來自然又喜氣多了!

特別一提的是,有些香港人不喜歡說「新年快樂」,原來廣東話裏「樂」和「落」同音,新年剛起頭就快「落」、快「落」,聽起來特別晦氣。也許去作客之前,可以先問問主人家中有沒有什麼喜忌,現學現賣一番,也是另一種文化的學習。雖然不免繁瑣,但若多一些注意,讓別人開心,自己不也歡喜,麻煩一點又何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