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治疗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不少乙肝患者和家属也对乙肝疾病本身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 怕传染而不结婚。 乙肝传播的途径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以及性传播。一般日常的接触如握手、进餐、交谈等是不会传染乙肝的。但并不是说乙肝的感染者就不能结婚,如果结婚就一定会传染给对方。乙型肝炎患者在急性期不宜恋爱、结婚。表面抗原阳性的慢性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应
下列情况区别对待:如果本人是表面抗原阳性者,对方恰巧是表面抗体阳性者,对乙型肝炎具有较强的免疫力,则双方恋爱结婚无妨。若对方是不具有特定免疫力的健康者,为了增加对方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可定期进行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如果打了疫苗,但是没有产生抗体或者病毒载量比较高,可采取其他措施,比如用安全套之类的措施。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完全可以妊娠、生育。但处于急、慢性肝炎活动期及肝硬化的妇女不宜妊娠。因为胎儿需要大量的营养供应,妊娠会增加孕妇肝脏负担,常使原有的肝病加重,也会增加分娩时的产科并发症,危及母子安全。故肝炎活动期患者应进行治疗,待肝功能正常一年后,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时机受孕。妊娠后要注意休息、营养,定期检查肝功。对于男性乙肝患者而言,如果肝功能正常且稳定,是不影响生育的。已孕妇女或丈夫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分娩后要及时给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并定期预防。 误区二 只服保肝药。 乙肝治疗抗病毒最关键。不少乙肝患者,不论自己病情轻重,总喜欢吃保肝药,认为既然是保肝药,长期坚持服用有益无害。其实不然,如果保肝药使用不当,如不对症、疗程过长、剂量偏大都会有害无益。所谓保肝药,是指能够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解毒能力的药物。保肝药实际是各种肝病的通用药物,主要起辅助治疗作用,并非根本性治疗措施。如果仅仅是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使用这些药物就不合适了。护肝降酶的药物虽使氨基转移酶下降的速度比较快,但是无法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可谓治标不治本。在没有查清原因的情况下,单纯使用降酶药有可能掩盖疾病的真相。即使已经确诊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单纯降酶而不抗病毒,也会造成氨基转移酶正常的假象,乃至延误治疗。乙肝治疗要治本,抗病毒治疗是关键。《中国乙肝防治指南》明确指出,正规抗病毒
治疗药物目前有两大类:一类是干扰素;另一类是口服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乙肝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应坚持使用能明确减少肝硬化与肝癌的、副作用较少的、经济负担轻的药物。 误区三 怕耐药而不治疗。 耐药并不是乙肝治疗的难题。患者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害怕耐药的发生而拒绝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患者通过坚持随访,医生能够尽早发现耐药端倪,尽早有效预防和管理耐药。根据临床经验,12周(半年)是治疗关键时间点。目前对于耐药管理,加药优于换药,即在24周发现有耐药迹象时,加用无交叉耐药位点的药物,不仅可在耐药发生前防患于未然,且能大大提高治疗效果。慢性(乙肝)治疗是场持久战,不能求胜心切,否则欲速不达。《中国乙肝防治指南》目前对口服核苷(酸)类药物疗程的建议是:大三阳患者至少治疗24个月,小三阳患者还没有明确的停药指标,但至少需要30个月甚至更长。 摘自《福建卫生报》 江太发/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