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股市真规则》

 回归平谈 2013-02-13

读《股市真规则》

 

 

本书的作者帕特.多尔西是基金评级公司晨星公司股票研究部负责人,他写的书言简意赅、逻辑层次分明,是价值投资的经典读本。本书是他的成名作,他的另一本书《巴菲特的护城河》也非常不错。

一、成功投资的五项原则

1、做好你的功课:建立并适当扩展你的能力圈。

2、寻找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公司:学会分析什么样的公司才是好公司,不同行业的优势企业具有不同的特征。

3、拥有安全边际:保证判断错误时不至于大幅度永久性损失本金。

4、长期持有:时间是价值投资者的朋友,长期正复利才是关键。

5、知道何时卖出:买入是为了最终的获利卖出,必须清楚卖出的原则。

看错了、当初买入的理由已不再成立、更好的机会、超出你的极限持仓比例(单一持股超过50%)、严重透支(不容易判断,慎重使用)。

二、七个应当避免的错误

1、虚幻的目标:人人都在寻找tenbagger。

定的目标太高容易让你冲动,忘记纪律和原则。动不动就想10倍,导致心态失衡,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典型的例子是,看到苏宁和微软的成功,就信誓旦旦要找下一个。殊不知,中小企业能成长为大市值公司的概率太低,把大比例筹码压在这种小概率事件上不是一笔合算的买卖。作为中小投资者,比较现实的选择是,指数基金定投作为底仓配置,另外,重点关注50-200亿元中等市值(有长久经营历史,上市超过3年)的优势企业,适当分散,长期持有,以时间换空间。

2、相信这次与以往不同:历史总是相似的,但绝不会简单重演。

最近一次的案例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恐惧到乐观的不断重复,有些股票早已创新高,但有些股票且仍在谷底。光靠逆向已远远不够,选股才是关键。

3、陷入对公司产品的偏爱:有好产品不代表就是好公司。

很多人对林奇的生活投资法偏爱有加,看到好的产品就去买这家公司的股票,结果一塌糊涂。其实,林奇的生活选股法只是提供一个选股的渠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而已,后面还要有更加详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好产品只是表象,持续性如何?畅销的产品是不是以薄利润换来的?这是不是一个好的生意模式?这一切都需要继续追问下去。茅台肯定是好东西,但是不是茅台什么时候都是好股票呢?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股票只是情人,再好也不能爱上他,不能因为喜欢他的产品就不管投资的纪律和原则了。

4、在市场下跌时惊慌失措:在懂的圈子里玩,下跌刚好是机会。

一直有个观点,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是喜欢熊市的,只有海水褪去才能发现金子。对自己心仪的股票(已经持仓),最喜欢它多点负面的新闻,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有机会买到更多啊(除非持仓已超过50%),反正短期我又不卖,涨跌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怎么国内的情况刚好相反呢?自己持仓的股票,一旦出现一点负面的,就极力澄清,还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吵架,这也太大公无私了吧,这不是催着不知道的人赶紧买入么?

5、试图选择市场时机:择时是永远的诱惑。

完全不考虑买入时机是不现实的,市场总体水位高还是低还是能看出来的。但针对个股的频繁择时是自杀式行为,精选标的,仔细分析后订好期间,买入并持有,直至符合卖出原则。

6、忽视估值:好公司不一定是好股票。

你买入股票的唯一理由就是你认为这个公司现在的股价比卖出时的价格更有投资价值,而不应该是你认为会有更大的傻瓜乐意在几个月以后花更多的钱来接你的盘。其实不管股票如此,其他一切投资行为都应如此,否则就是庞氏骗局。击鼓传花的游戏玩了几千年,现在依然长盛不衰,其根源在于人的贪婪。房地产投机者把未来的收益寄托在更多认为房价会涨的人来接手,而不是租售比和房价收入比等国际通行的投资标准上,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7、依赖盈利数据做分析:盈利容易操控,更应该关注现金流。

三、竞争优势

1、行业分析:行业的生命周期。

一些行业天然就比另一些行业更容易出现优质的投资的标的。选股还是以从上到下为主,辅以从下到上的细分市场的精选个股。

2、评估收益性

(1)公司产生自由现金流么?如果产生,是多少呢?(FCF占收入5%以上就不错)

(2)公司的净利润怎样?(毛利率、销售净利率15%)

(3)ROE怎样?(持续15%以上)

(4)ROA如何?(6-7%)

3、建立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深度。

竞争优势来源:无形资产建立起壁垒、高转换成本、网络效应、成本优势等,优势到底有多深?

4、优势的持续性如何:竞争优势的宽度。

通过分析竞争优势的来源,简单划分:很短几年、几年、很多年。

四、公司分析

1、成长性:为什么成长,持续性如何?

(1)销售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市场规模多大,集中度如何?

(2)提高价格:是否能持续?

(3)销售新的产品和服务:持续创新能力如何?

(4)购买其他公司:是否真的有协同,还是管理层为了政绩?

2、收益性:持续性、收益的质量。

(1)ROA: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两个途径,提高价格或加快资产周转;

(2)ROE:ROA*财务杠杆,靠提高财务杠杆来提升ROE是危险的;

(3)自由现金流(FCF):构建ROE和FCF矩阵;

(4)投入资本收益率(ROIC):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投资资本。

3、财务健康状况:财务的安全性。

(1)资产负债率及财务杠杆;

(2)已获利息倍数;

(3)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4、空头情形:你买的时候别人为什么愿意卖?

投资之前,必须想象到可能遇到的所有负面因素。经过对负面因素仔细调研之后,你就有信心在暂时性的艰难时期握紧你的股票,而且知道何时这个艰难的经历也许真的是情况变得更糟糕的转折点。

5、管理:人的因素

(1)报酬:薪酬在行业中水平,是否有股权激励,如果有,对业绩的要求如何?激励人员是如何分布的?

(2)性格:独断、自信、坦率、分享精神如何?见不到真人,可网络搜寻文字采访及视频信息。

(3)运作:管理层的分布(家族化?)、关联交易、是否能及时公布坏消息、职业经理人是否稳定?

五、揭开财务伪装

1、六个危险信号

(1)衰退中的现金流

(2)连续的非常性费用

(3)连续的收购

(4)CFO离职

(5)应收账款激增:填充渠道

(6)放松付款条件以促进销售

2、其他七个陷阱

(1)投资收益:通过买卖资产短期粉饰报表;

(2)养老金计划

(3)养老金补充(年金计划)

(4)通过税收收益控制现金流

(5)存货:潜在的损失

(6)不好的变更:改变会计核算政策

(7)费用化还是非费用化:关注收益质量

六、估值

1、方法

(1)PS:零售行业;亏损的企业;不同行业无法比较。

(2)PB:金融企业。

(3)PE:风险、成长性和资本需求决定市盈率的标准,不能光看绝对数;盈利的短期被操控导致的市盈率不可用。

(4)PEG:隐含前提是全部的增长率是相等的,同时与增长率相伴的是同样数量的资金和同等大小的风险。

(5)现金收益率:代表一个企业创造的现金流相对于整个公司购买成本(包括其负债)的比例。

=【自由现金流(经营活动现金流-资本性支出)+净利息费用】/(市值+长期负债-现金)

2、内在价值评估:只能毛估估。

(1)DCF:企业价值是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

(2)折现率:风险越大,折现率越高;基准是你要求的无风险收益率(机会成本);没有永远“正确”的折现率。

(3)永续年金:CF(1+g)/(R-g),R就是折现率,g是增长率,CF是自由现金流。

(4)安全边际:DCF不可能精确,所以必须加个保险,打个折扣;确定性越强的折扣越小。

受过估值训练可能意味着你会失去一些机会(因为胆子小了,知道地球引力),但也会使你躲开很多像给下一个微软公司定价一样使投资者彻底失望的陷进。总而言之,宁愿在初始估值时由于谨慎错失一次稳定的投资机会,也不要反而来因为买入价格太高而遭受重创。毕竟,亏钱的代价比丧失收益的机会会使你的境况更糟。

七、十分钟测试

1、公司能否通过一个最小的质量考验?

不透明的公司排除在外,不管看起来有多么好;新股不碰(国内上市的原则上少于3年的不碰)

2、公司一直不断地赚取营业利润么?

3、公司能从经营活动中持续不断地产生现金流么?

4、ROE能保持在10%以上么,并且有合理的财务杠杆么?

5、盈利增长是协调一致还是飘忽不定的?

6、资产负债表有多清白?

7、这家公司产生自由现金流量么?

8、还有多少“其他”?

非经营性费用,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

9、发行的股票数量过去几年是否明显增长了?

10、10分钟只是第一步,筛选企业,判断是否值得继续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