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先看见村庄
文/黄建国
她们回来了。她们不久将会看见自己的村庄。几分钟以前,长途汽车“嘎”的一声停下,她们从窗口扔下大包小包,匆匆挤出车门。汽车重新启动,拖一股白烟,拐过沟岔不见了。一会儿,她们要跨过干涸的沟川,沿着对面那条蜿蜒的小径爬上去,然后,就能看到她们的村庄了。她们从南方赶回来过年,带着一大堆颜色鲜艳的包裹行李。 她们站在路边四下张望。才五点钟刚过,太阳就已经看不见了,只在西边的沟坡上残留一些余晖。沟川里静得很,雾气弥漫,既朦胧又透明,让人觉得恍若幻影神秘莫测。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这村庄,沟川,羊肠小道,曾经那么执拗地无数次在她们遥远的异乡的梦里出现过。 她们不急于爬沟。她们需要平息一下心情,定一定神。再说,她们后头还要进行一场比赛,看谁先爬上沟坡,第一个看见村庄。这是她们的约定。 现在,她们走到了沟川的西边,抬头打量那条像被野风吹得弯弯曲曲的灰布带一样的路。就是它,那么亲切地通向坡顶,通向她们的村庄。 “我不知道为啥一点儿也不激动,”她们中的一个说,“我想我们应该是激动的呀。你说这是为啥呀,二亚?” 二亚说:“你鬼迷心窍!我的心扑通扑通乱跳哩。你想想,为了省路费,咱们去年就没有回来,快两年了啊。我不知道我一走进家门会是啥情景,先叫爷还是先叫妈?” 不叫二亚的姑娘没有应声。她感到领口和袖口那儿有些冷。刚下车的时候,凉风扑面,怪舒服的;现在,这风突然间又凶又硬,冷飕飕的。内衣好像还沾了汗,贴在身上,风灌进来,说不出的难受。她左右拧一拧身子,把脖子往下缩了一大截。 “你看你,”二亚说,“到家门口了反倒没个形了。” “我冷。”她说。 二亚也感到了冷。她伸出双手去试一试风,又把双手举到面前,翻看自己的手心手背,然后往手心里呵了一口气。 “我不想看见我妈的手裂的口子,”二亚说,“我妈每年冬天两只手都裂成了锯齿,她整天痛得吸溜吸溜的。” 不叫二亚的姑娘也张开自己的手指看。 “我想哭。”二亚说。她佯装成哭的样子,“啊呜”了一声,但她马上又嘲笑自己说:“我这是干吗呀,神经兮兮的。”这时候她担心起另外一些问题来。 “咱们寄的钱,家里会不会没收到?” “不会。”不叫二亚的姑娘说,“咱们回去后翻开本子一笔一笔查对。” “会不会有人认为咱们不干净?” “你真能瞎操心。谁干净不干净在脸上会写着字?” “众人口里有毒哩,硬把白的说成黑的。”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她们唱歌。她们的歌声一高一低,在沟川里被凌厉的风撕扯得七零八落,实在不成什么调子。 “呀,”二亚说,她突然住了声,“我们的脸!” 不叫二亚的姑娘愣着。二亚顿了一下脚:“我是说咱们嘴唇上的口红,还有描的眼影!” 不叫二亚的姑娘说:“你多漂亮啊。” 二亚说:“我给你说正经的呢。我这个样子怕我妈认不出来,说我是个妖怪。”她们互相看着。她们以前没想到这会是个问题。她们每天都要化化妆的,包括在拥挤的火车上和颠簸的汽车上。 “一定得擦掉。”二亚说。 她们开始找纸巾。但翻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和小包,也没有找出一片软一点儿的纸。她们带的纸巾一路上大手大脚地用光了。她们甚至用纸巾擦火车的茶几和汽车的玻璃,还擦了几次鞋,唯独没想到最后会用它来清除嘴上的口红。她们低头四处探望,希望能看见一汪水。但是,没有。沟川是干的。她们盯住自己的衣服,可她们舍不得橘黄色和天蓝色的外套上留下不同颜色的斑迹。她们快要恨死自己了。 “我说,咱们吃了它。”二亚说。她们用唾沫把嘴润湿,拿牙齿啃上唇,再啃下唇,让舌头转了一圈儿,又转了一圈儿。她们把唾沫吞下去,又“呸呸”吐出来,沾在手指上擦拭眼影。 不叫二亚的姑娘说:“呀,咱们的口红不高档,吃下去怕会中毒。” “不管它,”二亚说,“这个不重要,毒不死人。” 她们擦呀,抹呀,脸上已麻麻的,只是不知道此时脸上的样子。她们互相看也看不清,因为太阳早已熄灭了。她们想着这么一弄她们的脸就很本色了。 “呀,天都黑了,”她们说,咱们快爬吧,看谁先看见村庄。” 黑夜像汹涌的黑水淹没了她们。
在田野上到处游荡 文/王奎山
著名医学专家洪昭光教授说过四句话: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今天,我别的都不去说,只说这最后一句,步行。我每天下午都出去步行,从下午两点,走到五点左右,三个小时,起码,也有二十多里地吧。一开始是在市区转。巴掌大个地方,用不了多久就转熟了,没什么意思了,就往乡下去。顺解放路,或者交通路,或者文明路,往西或者往北,不出五里就是田野了,就有意思了。冬天的时候,我就在麦地里乱走。麦苗还没有起身,匍匐在地上。土壤上过冻,又被太阳一晒,酥软得很,踩在上面,就如同踩在纯羊毛的地毯上。有小风吹过枯草的茎叶,发出呜呜的鸣叫。几只野鸽子受到惊吓,扑棱棱飞向远处。一只斑鸠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叫,咕咕———咕,咕咕———咕,叫得人心里颤颤的。城市远远地退到了地平线那里,如同一只即将沉没的巨轮,阒无声息。这时候,我清楚地听到了自己的呼吸声。 正走着呢,前面出现了一口废井。这废井,年数不少了,原来也许是有井台井栏什么的,但都被人毁坏了。探头往井里看了一下,水很深,而且水面上隐隐地漂浮着什么东西。想打探一下,附近又没有砖头瓦块之类的东西,只好挖井口的湿土,团了一个泥团子丢了下去,只听“噗”的一声,声音十分沉闷,如同砸在了人的背上。我不禁有些害怕起来,赶紧离开了那里。 回到家里,想起下午的事,还有些害怕。犹豫了好久,终于拿起电话,拨了110,讲述了我下午的见闻及我的猜测。对方听得十分仔细,末了还记下了我家里的电话号码。最后,再三向我表示感谢。 这事就算是过去了。 一个多月之后,公安局突然打电话让我过去。我就过去了。你猜怎么着?让我签字领奖金呢,整整3000元!原来,我上次的电话,为破获一起重大凶杀案提供了重要线索。操,天底下竟有这样的好事,像个神经病一样在田野上到处游荡,竟然得了3000元的奖金。我写小说二十多年了,也得过几次奖,最高的一次是2003年的首届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2000元的奖金,还扣去50元的个人所得税,实得1950元。看起来,写小说真是不行啊。 还有一次,我在薛台至王庄的田间机耕道上走,发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我们这里是一年两熟,麦茬儿种玉米,玉米茬儿种麦。如今,乡下也都不烧柴了,都改烧煤或液化气了,成堆成垛的玉米秸秆就堆放在路边,无人问津。有的小孩子不懂事,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就放火焚烧玉米秆儿。结果,把路边的杨树都烧坏了。那些杨树都一搂多粗了,起码长了二三十年,烧得真可惜呀。有的杨树的树皮烧黑了,烧烂了,路人又将树皮揭掉,就露出了杨树的白白的树干,简直惨不忍睹。回来之后我就写了一篇读者来信,投给了我们这里的《天中晚报》,第三天就登出来了。不料想,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看了我那篇读者来信,作了重要批示。不久,市里就出台了关于坚决禁止焚烧庄稼秸秆的通知。我写了一辈子的小说,要说社会效益,我看不一定抵得上我那一篇读者来信的作用大。 在五里河村西北角的岗上,很突兀地矗立着两间草房子,大约是夏秋季节村子里的人专门为看瓜或看庄稼而搭建的。我好奇心重,就想进去看看里面是什么情景。奇怪的是,屋门却被一块石头挡着。我猛力一推,屋门“哗”的一下开了。就在这时,我听到一个女人的惊呼:啊!随即,就是一个男子的呼喝:谁?我知道遇上了一件尴尬事,忙知趣地往外退,并且随手拉上了屋门。其实,推开门的一刹那,屋子里黑洞洞的,我又有点老眼昏花,实际啥也没看到。我稳定了一下情绪,站在那里朝屋里说,我啥也没看见,你们该干啥干啥,我在附近给你们望着风。然后,我果然退到远处,给他们望了半天风。估计里面的人把事办得差不多了,我才往回走。正走着,一辆摩托“呜”的一下从我身边经过,一个男的带着个女的。摩托经过我身边的时候,男人还按响了喇叭向我致意。我非常奇怪,刚才怎么就没发现摩托停在那里呢。摩托开到我前边百十米的地方,停了下来,男人从兜里掏出一样什么东西放到路上,又回头朝我招招手,才又走了。我走到跟前一看,是一包帝豪烟,里边还夹了一张小纸条:大哥,你可真是个好人哪!
在亲爱的人和一头猪之间
文/王奎山 1982年我读大四。那年的春节,我领着徐美红一起回乡下过年。徐美红的爸爸当时是我们省财政厅厅长。一个厅长的千金,能看上我这乡下娃,那是因为我有三篇论文上过学报的缘故。徐美红的到来,简直像在我们那个村子里刮了一场十二级的台风。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院子里看稀奇,一时间,院子里热闹成了一锅粥。男人们到底矜持一些,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父亲拿着香烟,满面春风地上前挨个儿给大家敬。大家也不客气,会吸的,当场吸了起来;不会吸的,就夹在耳朵上。 这是刚刚到家那天的事。此后的几天里,家里也是人来人往像赶集一样,没个冷清的时候。母亲高兴地说,咱老王家几十年都没这样热闹过了。父亲点点头说,那是哩,那是哩。 直到年三十下午了,家里才算清静下来。母亲麻利地剁好饺子馅,妹妹和好面,和父亲三个人包了起来。我和徐美红表示要帮忙,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于是我躺在厨房一角父亲平时睡觉的地铺上看书。徐美红也找了一本闲书,懒懒地靠在我的身上看。这中间,徐美红上了一趟厕所。黄昏时候,饺子包完了。妹妹说,呀,憋死我了。就往厕所里跑。一会儿妹妹就回来大惊小怪地喊,猪跑哪去啦?咱家的猪跑哪去了?父亲母亲都慌了,忙着往厕所里看,厕所里空空如也,哪里还有猪的影子。我们这里,厕所和猪是在一起的。 突然,妹妹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大声说,俺嫂中间上厕所了,肯定是出来的时候忘记拴栅栏门了。这是极有可能的事。一到乡下,徐美红就暗中朝我抱怨,啥都好,就是解手太恐怖了,身边那么个大东西朝你虎视眈眈的,吓死人了。因此她匆忙离开时忘了拴栅栏门,以至于让猪逃了出去,这是极有可能的事。母亲忙给徐美红打圆场,批评妹妹说,你胡说个啥,你嫂出来咋会忘记拴栅栏门!徐美红也是个实心人,也不知道推卸责任,说,我也忘记拴没拴栅栏门了。父亲宽厚地笑,说,我出去找找看,二百多斤个大肥猪,还能丢了?说罢,父亲就出去找猪了。跟着妹妹也说,反正没事,我也出去找找。 天黑透了,四周传来噼噼叭叭的鞭炮声。别人家都在过大年了,我们却连灯都没有点,五口人有两口还不知在什么地方奔波呢。 终于,父亲回来了。停了一会儿,妹妹也回来了。父亲把手一挥,朝母亲说,烧火吧,不能因为丢了一头猪,就连年也不过了,该咋过还咋过。父亲还特意地朝我和徐美红笑笑,说,丢不了,一头二百多斤的大肥猪,往远处跑它又跑不动,肯定就在这附近。我明天再找,保准找得到。 话是这样说,但一家人谁也无法放松下来。特别是徐美红,因为整个事件是因为她的粗心大意而造成的,所以更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饺子吃了没几个,就丢下饭碗早早地上床歇息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出发找猪去了。然后,妹妹也出去了。母亲说,反正我在家也是闲着,我也出去,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这样,家里就剩下我和徐美红两个人了。我想起母亲的话,“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就征求徐美红的意见,要不我也出去找找?徐美红说,谁不让你去了?你出去吧,你想上哪儿上哪儿!我也有些尴尬地笑笑,走过去拍了拍徐美红的脑袋,也出去找猪了。在那样一种特定的情况下,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我只能选择一头猪。我希望徐美红能理解这一点。 一直找到中午,连根猪毛也没找到。我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刚进村,就见妹妹远远地迎了上来。一看见妹妹脸上灿烂的笑容,我就知道猪找到了。果然,是父亲在附近的崔庄找到的。原来,头天下午猪跑到人家的包产地里吃麦苗,被人家赶到自家的猪圈里圈了起来。父亲给人家买了两盒烟,才把猪赶回来的。回到家里,父亲母亲脸上都是一脸的欢笑。 突然,妹妹发现了一个新的情况,说,哎,我嫂哩?又问我,哥,我嫂不是跟你一块儿找猪去了吗?母亲突然意识到什么,知道出大事了,像个孩子一样“哇”地哭了起来。母亲一哭,本来就是一个孩子的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父亲虽然没哭,眼圈也红红的,对我说,我马上去国营家借车子,你赶紧到新安店去。 新安店,是京广线上离我们家最近的一个火车站。
水家乡 文/蔡楠
鸬鹚
我曾是一只野生的鸬鹚。我每年都从遥远的北方飞到遥远的南方去。白洋淀是我们候鸟的中转站。 可那年我被渔民陈瞎子的渔网逮住了。我就留在了白洋淀。陈瞎子当初是不瞎的,只是后来被我啄瞎了。那天,我飞过浩渺的水面,飞过远接百里的芦苇荡,来到了荷花淀。我看见了满淀的荷花艳丽无比,我看见了成群的鱼儿跳出水面闻香戏荷,我还看见了一群姑娘划着小船唱着渔歌采摘莲蓬。我落在一片硕大的荷叶上,将我鹰般的身体缩成了一只鸭的模样,我锐利的嘴被眼前的美景磨圆了。我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捕鱼高手。我想就是现在饿死,我也不愿破坏眼前的宁静啊。我呆了,我醉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的眼前刷地落下一道白光。荷叶倾倒,荷花飘零。我就被一张渔网罩住了。渔网慢慢收拢,提起后,透过缝隙,我看到了苇帽下一张黝黑年轻的脸,在船上,在阳光里得意地笑着,笑得眼睛都没了缝隙。我一下子就被激怒了。我缩成鸭一样的身体恢复了鹰的模样,铁青的羽毛闪着冷光,我磨圆的嘴重归锐利。等到那人撒网抓住我的双腿时,我奋力一扑,就啄住了他的左眼。我狠命地在缝隙中嵌入我钩状的嘴,一股鲜红顺着我的嘴汩汩而出……从此,陈大船就成了陈瞎子。 我还是成了陈瞎子的俘虏。我时刻准备迎接陈瞎子对我的报复。然而,陈瞎子眼伤痊愈以后,却给我带来了一只漂亮的母鸬鹚:它羽毛洁白,双目含春,翅膀缓缓扇动,犹如一团芦花飘落在了船上。我感受到了它强烈的召唤和无声的撞击。我在船头呐喊着,跳跃着,挣脱了捆我的绳索,一头扎进了汪洋恣肆的大淀。不一会儿,我叼上来一条欢蹦乱跳的红鲤。我把红鲤送到了白鸬的面前,我轻啄着它光滑柔顺的羽毛,急不可耐地说,白鸬,我不走了。 我就这样留了下来。陈瞎子成了我的主人。我开始接受他对我的驯化。不久,我和白鸬开始在白洋淀生儿育女了。白洋淀成了我的家乡。
鱼鹰
几年以后,陈瞎子成了白洋淀有名的鹰王。我们一家十口都成了他的鱼鹰。 做鱼鹰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我们经常是清早就随陈瞎子进淀,傍晚才上岸。清早和傍晚鱼多,捕上来很快能让鱼贩子在早市和晚市上卖掉。陈瞎子真是一个精明的渔人。他总是卖给人们新鲜的鱼。陈瞎子的精明还体现在对我们的使用上。他在我们的脖颈上套一个草环,然后“嘎嗨嗨,嘎嗨嗨”地唱着,用竹竿拍打着淀水赶我们下船。我们抓到大鱼,只能吞一半,留一半,叼上船,他就让我们全部吐出来,只让我们吃他准备好的小鱼、黄鳝和猪肠。 可我们还是乐此不疲。我和我的白鸬率领儿女们不停地游动在风景秀丽的白洋淀里。草青青淀水明,小船满载鸬鹚行。鸬鹚敛翼欲下水,只待渔翁口令声……我们在捕鱼生涯里练就了高超的本领。我们每只鸬鹚单独作战,每天能从淀里逮住二三斤重的鱼。碰到大鱼,我们就协同作战。记得那一次围攻荷花淀里的鱼王花头,我、白鸬和儿女们有的啄眼,有的叼尾,有的衔鳍,一起把花头弄上了船。陈瞎子逢人便讲,我这鹰王逮住了鱼王,奶奶的,六十多斤呢!听到这话,看着陈瞎子独眼里抑制不住的光芒,我也用我的黑翅膀覆住白鸬的白翅膀,在儿女们的欢呼声里柔情地啄着它的脖颈。做鱼鹰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卖了那条大鱼以后,陈瞎子的好运来了。他换了大船,娶了媳妇儿,转年就有了一个双目齐全的儿子。
老等
陈瞎子的好日月终于在白洋淀几度干涸后结束了。就像他的老婆在生完第四个孩子后突然病死一样。水干了,鱼净了,鱼鹰便没有了用场。我、白鸬和孩子们也难逃厄运。我的儿女们先后被陈瞎子卖到了南方,只剩下我、白鸬,一起陪着陈瞎子慢慢老去。 终于,在芦苇干枯、荷花凋败的时节,和我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白鸬在吃了一只有毒的田鼠之后离开了我和陈瞎子。陈瞎子夹着铁锹,抱着白鸬,肩扛着我来到了村边的小岛上。他挖了个坑,把白鸬埋了。陈瞎子盖好最后一锹土的时候,我发现他的独眼里滚下了几大滴混浊的老泪。就在埋白鸬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孤坟,那是他老婆长眠的地方。 陈瞎子流完泪,把我抱住,一边梳理着我脏乱的羽毛,一边絮絮叨叨地说,老伙计,你走吧,天快冷了,你飞到南方去吧。淀里建了个旅游岛,再不去,你就会被我卖到那里供游人观赏了。没有了自然鱼,他们养了鱼,要你抓鱼表演给游人看呢! 陈瞎子把我往蓝天上送去。我抖动着衰老的翅膀,嘎嘎地叫了两声,艰难而又奋力地开始了许久不曾有过的飞翔。 我终于没能飞出白洋淀。尽管我曾是一只野生的鸬鹚,可我一点也找不到从前的野性。我已经融入了这方水土。白洋淀就是我的家乡。我在这个小岛上筑巢而居。我在干旱的淀边,凝望着天空,凝望着远方。我伸长了脖子久久地等待。我愿意做白洋淀最后的一只鱼鹰,最后的一个守候者。一直等到水的到来,一直等到鱼的到来。 后来,我就成了白洋淀一只长脖子老等。
伊人寂寞
文/陈毓
是那场突然降临的死亡出卖了她。 灾难降临之前,她是个不久就要当妈妈的女人。那时她的妊娠反应已经过去,对食物的热爱又回到她心里,睡眠也回到她的眼睛里,她的精神很好,看上去健康而强健,有旺盛的精力。生活很好,即使她的肚子高高地隆起来了,腰身的粗壮使她原来的衣服不再适合她,但是春天的到来却使她很容易打扮自己,她穿着宽松舒适的孕妇裙,看上去是那样闲适自在。 是一个周末,她要去郊外镇上看望一位女友。女友在电话里不止一次跟她描述小镇油菜花开的样子,麦苗儿青青菜花儿黄,那情景她是熟悉的,只是好多年没看见了。现在,怀孕使她从容起来,那就去看看吧。 她拒绝了丈夫的陪同,她说,离产期还早呢,没那么金贵,一个人去得了。她心疼上夜班的丈夫,就靠白天的睡眠补精神,她不想叫他缺觉。 丈夫送他出门,随手理了理她耳边的头发,使她的头发更整齐。 他陪她走到巷子口,那里有一路公共汽车,可以载她去女友所在的小镇。他看着她上了公共汽车,他们相互挥手道别后,他就回家了。他睡觉。他的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一个完整的晚班的确使他疲累。他的睡眠一片黑暗,那里很少有梦。 他不知道正有什么在他的睡中发生。那辆公交车,载着他妻子和将要出生孩子的公交车被一辆迎面的车子撞到了路基下。他的妻子和他未来的孩子就在那一瞬间永远地弃他而去了。 他在医院里看见他们,准确点说,是看见他的妻子,他妻子的身体。 跟他谈判的是医生。医生说,她死了,在撞车的一瞬就死了,她撞坏了大脑,她没有痛苦。医生替他揭开那块白布,他看见她的脸,她的身子,她的身子和脸都是完好的,区别是它们现在看上去僵僵的,没了血色。他仔细地看她,他看见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那里没有恐惧,只有吃惊,像是看见什么叫她不明白的事情在眼前发生,从前他惹她生气时她多半就是那表情,吃惊无辜地看着他,看得他心软,把所有的过错自觉承担在身上,不管事情的起因怪不怪自己,他都甘心。现在,那样的目光再次出现在他眼前,他立即就有了承担什么的义务了,可这一次,他能承担什么呢? 我们医院想买你妻子的身体,当然,这得您肯成全。医生在说话,在对他说。 等他终于听明白医生的话,他的直觉反应就是把自己善于操持钢铁的拳头砸在医生脸上。但他控制了自己,他虽然活得粗糙,但这并不意味他缺少教养。 我们很想把您妻子的身体留在这里,您不知道,这对医学研究,有多高的价值。医生更加小心地寻找字词,生怕伤害了那做丈夫的情感。 谈判是艰难的。一个是刚刚痛失亲人的丈夫,一方是对科学秉承严谨态度的医生。 总之这桩谈判最后定下来了。那丈夫终因那笔他不再有力气拒绝的金钱放弃了他的坚持;而医生,一个视人体研究如同性命的人得到了那具人体:一个怀孕六个月的年轻女人的健康完整的身体。 据说,那个女人的身体用了世界上最尖端的技术,被栩栩如生地保存下来。 我是在一个名为“人体奥秘”的展览里见到她的。于我,那是众多参观中的一次参观,是一个不明就里就走进去了的一次观看。讲解的先生一再说,一定进去看看,这里有中国仅此一家的珍藏。讲解先生说的“仅此一家的珍藏”指的就是那个怀孕六个月女人的身体,她在这里有一个名子“惊鸿”。那是一个很诗意的名字,但在这里我看不见诗意,也因此怀疑,那不是她的本名。 讲解先生说了她的来历,她现在的身价,那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只因为,她的遭遇的偶然性导致了它科学研究价值的珍贵和奇缺。 时光过去了二十年(这也是讲解先生告诉的),她依旧保持着二十年前那一瞬发生时的表情,让她“永恒”的技术的确高超,她站在那里的样子大方周正,大睁的吃惊的眼睛叫她的表情看上去无辜而年轻。她的双乳饱满坚挺,鼓荡着生命力,她四肢和腹部的肌肉纹理结实有韵致,她孕育和护佑她婴孩的那个地方现在像一面永远敞开的窗,向遇见她的每一双眼睛打开她身体里的秘密:她是一个怀孕六个月的女人,你看她的宝宝多健康,仿佛随时都会在她的子宫里伸个懒腰踢一下腿似的。 我回到博物馆外,九月海滨的阳光明亮清润,空气里有青草的浓香气。我使劲摇头,想摇落那女人看在我记忆里的目光。可是摇不掉。 我再回头,看见明亮的阳光使博物馆呆在黑影里。 那里,藏着科学的凉意。
与周瑜相遇
文/迟子建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因为月亮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晚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的气息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味,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我没有貂蝉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 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种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沾染过军刀,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 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 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他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给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 我们相对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味,听到鼓角声,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 “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 “不愿。”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 “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食儿了。” 周瑜一动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伸出一双女人的手,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
青龙偃月刀
文/韩少功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轻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轻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吗? 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功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酥酥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至于“哪吒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涌动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脏六腑之浊气 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个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复杂的部位,上下左右无敌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须眼角余光的照看 一套古典绝活儿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笑花子那流浪仔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大概是白天睡多了,他晚上反而睡不着,常常带着笑花子去邻居家看看电视,或者去老朋友那里串门坐人家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白居易的“此恨绵绵无绝期”,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诗作 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虽然不识几个字,三明爹也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有一段,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让何爹算着算着日子,不免起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儿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啊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 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 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的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1963年过年
文/刘国芳
男人挑了一担灯芯,要出门。一个女孩儿,蹦蹦跳跳跑了过来,女孩儿说:“爸爸要去哪儿呀?” 男人说:“卖灯芯。” 女孩儿说:“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呀?” 男人说:“过年回来。” 男人说着,出门了。女孩儿跟了几步,女孩儿说:“爸爸,跟我买新衣裳过年。” 男人应一声,走了。 男人很快出了村,往荣山方向去。从这儿到荣山,有六、七里,但男人不会在荣山卖灯芯。荣山这一带的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栽灯芯草。这一带的人,也和男人一样,会挑了灯芯,去很远的地方卖。男人现在要往荣山经过,去一个叫抚州的地方。从荣山到抚州,有六、七十里。男人肩上挑着满满的一担灯芯,但灯芯没重量,一担灯芯只十几二十斤,男人不把这担灯芯当回事,他一天就能走到抚州。 果然,这天傍晚,男人到抚州了。一到街上,男人喊起来:“卖灯芯,点灯的灯芯。” 有人应声说:“几多钱一指?” 男人说:“三分。” 应声的人讨价还价:“两分卖不卖?” 男人说:“拿去。” 就有人走到男人跟前来,犹犹豫豫掏两分钱给男人。男人拿一指灯芯给人家,很少的一指,只有小指头那么粗。又有人过来,要买一角钱,男人也拿了一指给人家,这一指大些,大拇指那么粗。再没人过来了,男人又挑起灯芯喊道:“卖灯芯,点灯的灯芯。” 此后,抚州大街小巷都听得到男人的声音。 在抚州卖了几天,男人就离开抚州了。男人一路前去,去流坊,去浒湾,再去金溪。金溪过后往南去,先去南城南丰,然后去福建的建宁泰宁和邵武光泽。再回资溪南城,最后返回荣山回家。这样来来回回,男人要在外面呆一个多月。但不管走多远,男人都会在过年前赶回来。 这天,男人到浒湾了。 浒湾有上书铺街,还有下书铺街。两条街其实算不上街,只算得上一条小巷子。天晚了,街两边的房屋透出灯光,就是用灯芯点的灯。很暗的光,星星点点。这样星星点点的光,无法照亮巷子。一条巷子,黑漆漆的。男人挑着灯芯,高一脚低一脚走在巷子里,仍喊道:“卖灯芯,点灯的灯芯。” 一户人家,没点灯,屋里黑漆漆的。黑漆漆的屋里走出一个人来,这人说:“你来的及时,我屋里的灯芯刚好用完了。” 说着,拿出两分钱,买一指灯芯回去。 俄倾,那屋里有光了。 也有人不愿花钱买灯芯,这天走到金溪,就有一个人听了男人的喊声后,开口问道:“我用鸡蛋跟你换灯芯,可以么?” 男人摇头,男人说:“鸡蛋会打碎,不换。” 这个想用鸡蛋换灯芯的人,站在一家小店铺前,男人见了,就说:“你店里有棒棒糖么,我用灯芯换你棒棒糖。” 那人说:“怎么换?” 男人说:“一指灯芯换三个糖。” 那人点点头,同意了。 在男人换糖时,男人家里的女孩儿在想爸爸了,女孩儿问着大人说:“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呀?” 大人说:“还早哩,过年才回来。” 确实还早,男人那时候还在金溪。随后,男人去了南城南丰,再去了建宁和泰宁,还去了福建邵武光泽。这一路花费其实很大,男人白天要吃,晚上还得住旅社。这一切开销,全在一担灯芯里。为此,男人一路很节约。有时,男人一天只吃二个包子。而且,这包子不是拿钱买的,是用灯芯换的。但该买的,男人还得买。男人有一天就在邵武买了好几块布,好看的花布,是跟家里女人买的。男人还买了一件红灯芯绒衣服,买给女孩儿的。男人还买了一根扎头的红绸子,也是跟女孩儿买的。这东西可买可不买,男人犹豫了很久,拿出二分钱,买下了,然后放在贴身口袋里。 男人回来时,灯芯全部卖掉了。但男人肩上的担子,没轻下来,反而重了。男人担子里放着布,放着衣裳,还放着麻糖、花生糖和拜年的灯芯糕。在荣山街上,男人买了几斤肉,买了盐和酱油。然后,男人就挑着东西回家了。女孩儿早就等在家门口,老远看见男人回来了,女孩儿蹦蹦跳跳跑过去,女孩儿说:“爸爸,跟我买了新衣裳吗?” 男人说:“买了。” 女孩儿就跳起来。 不一会儿,女孩儿就让妈妈帮她穿好了红灯芯绒的衣裳。男人买的红绸子,也扎在女孩儿头上。随后,女孩儿含着棒棒糖出去了。在外面,女孩儿看见几个孩子了,女孩儿于是把口里的棒棒糖拿出来,然后跟几个孩子说:“我爸爸回来了,跟我买了新衣裳,还买了扎头的红绸子和棒棒糖。” 女孩儿说着时,有爆竹噼噼啪啪响起来。 过年了。
三笑
文/于德北
这个故事发生在苏州。 或许,这也称不上是一个故事吧。 1993年的春天,他因为单位的业务,从北方直抵上海,又从上海转杭州,从杭州坐夜航船到苏州。船上的一夜对他十分的诗意,他要了一碟豆腐,一碟青菜,一瓶老酒,一碗饭。他吃掉了这些东西。他近铺的一个老者说:“小伙子好饭量呢!” 他就笑了。 夜风从运河上吹来,潮潮的,带有一点水腥。 船是早上七点钟到的苏州,苏州给他的印象是水气忒重。他背了一个大包,茫然地伫立在街头。远远地可见北寺塔,高高地占据苏州的天空。他望着北寺塔,信手翻着从家里带来的小册子,那上面说:“寺乃三国时代东吴大帝孙权为乳母陈氏买地所建。”他觉得这一切真遥远。 他翻看地图。 那上边标明,怡园离他最近。 他就步行去了。 他想在江南见到的桐花,一树一树的,美丽极了。是桐花吧。那么高大的树开花了,他还是第一次领略。 他去怡园。 书上说:怡园位于人民路343号。 苏州的路少有灰尘。 他以全新的感觉走在苏州的路上,像一个诗人。 他在心里说:苏州,是春天里的一条飘带。印花的飘带,淡淡的水墨把白绢点染出几分娇羞。 你看,他可不就是一个诗人。 诗人到怡园去了,他第一次看园林,他—下就给迷住了。怡园中有一口小井,他去的时候,。一个苏州女孩正用小桶向上提水,那优雅的姿势无限娉婷,她腰肢款款地,春衫荡起微风。 他举起相机。 镜头里的女孩白,发黑,弯眉细目,齿洁唇红。 女孩说:“你照我干什么?” 她说的是苏州话,但他好像一下就听懂了。他没想到苏州话这样好听,像女孩手中的小桶,一汪清水透明而晶莹。 女孩说:“你照我干什么?” 他说:“竹风。” 那女孩的身后真有一簇春竹呢,葱郁、茂盛、青翠。 女孩说:“什么?” 他说:“竹风,竹子刮起的风。” 女孩就掩口笑了,她的意思是只有风能刮动竹子,竹子怎么能刮动风呢。她转而又笑了,她的意思是:可不嘛,风能刮竹芋,竹子怎么就不能刮动风呢。 她提着桶往屋里去了。 屋子是一个茶室。 他往怡园的深处去,七拐八拐地到尽头。他读那些楹联,觉得古代的人真麻烦,真有趣,真有闲心。他原路转回,一直奔那茶室,听说,有当年的春茶可饮呢,他于茶道是一个外行,但能饮一盏江南的新茶,苏州的新茶,不是一种享受吗? 他看见那个女弦在茶室里。 茶室里已有几个老人聚在一起闲谈,看得出他们是常客,家大概就在附近,也许每天进来票都不用买。他们自己带着水杯,很随便地取用热水瓶中的水,那个女孩就站在柜台的边上,她脚上的布鞋踩着地上的青砖。 他放下行囊,坐在茶室的最里边。 她为他送上一杯新茶。 他突然想说点什么,可说什么呢。 他看见室外的小亭。隐约见那亭上的字,就低声诵读:“主人友竹不俗,竹伴玉人不孤,万竿戛玉,一笠延秋,洒然清风。 女孩过来给他斟水,也低声说:“静坐观众妙,清潭适我情。” 说完她就笑了,提起暖瓶出了门,不知奔哪厢去了。 喝茶的老者转过头来看他。 一个诵道:“竹月漫当局,松风如在兹。” 一个诵道:“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一个接着就问他:“小伙子不是本地人吧?” 他举杯过额,轻轻点头,那一杯清茶的香气正好漫入他的鼻翼。 他很神往此时的境界,他想起一个关于才子佳人的叫《三笑》的电影,他想那个女孩对他已经两笑了,如若再有一笑,岂不成就一段姻缘? 现在想想,那一年他刚刚戴了一副眼镜,留了一把过胸的大胡子,他衣着松阔,风尘仆仆,长衫圆履,还真有一副才子形呢。 可惜,他已是一个三岁孩子的父亲。 他离开怡园时,还想,人生真是一件美好的事,虽然不能成就一段姻缘,可是一个南方女孩对一个北方男子的善意一笑,不也似梦魇一般印在自己青春的腮边
冬天的葬礼
文/侯德云
我不止一次暗自庆幸,那个饥饿的冬天降临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其实,我更应该庆幸的是,我的父亲和母亲,他们从那个饥饿的冬天所带来的所有灾难当中,磕磕绊绊地活了下来。如果不是这样,我就不会在几年后的一个春天里出生,这个世界就会非常不幸地缺少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便米命中注定,在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我就已经死去了。那将是一个多么大的损失啊。 那个饥饿的冬天降临的时候,我们村子里所发生的一切,我都知道。我知道得很清楚。我的父亲多次对我说起。他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喋喋不休地诉说着,而我只能洗耳恭听。 我的父亲说:那个冬天,多么冷啊。 那个冬天究竟有多么冷,我无法想象,我也懒得去想象。我更感兴趣的是,在那个寒风凛冽的冬天里,我们村里的男人们,除了老人和孩子,他们卫生都忙得汗流浃背? 一种从未有过的惊慌失措袭击了我们的村子。没有粮食,蔬菜也没有,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只有草糠和“淀粉”。所谓的“淀粉”是用剥去了颗粒的玉米棒棒磨成的,我们叫它“包米骨子淀粉”。那东西很难吃。不过,相对于入口而言,出口的过程更为艰难。每个人,无论是谁,蹲厕所的时间都比往日无数倍地延长了。据说,那滋味比挨饿还难受。正在这个时候,在人们不堪忍受“淀粉”的折磨而变得视死如归的时候,一个秘密被发现了。那是一个可以借此活命的秘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了金灿灿的粮食的诱惑。那个秘密在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村子,几乎全村的人都兴奋达一夜没有合眼。他们在极度兴奋中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等待着万丈霞光照耀祖国大地。 在我的童年,我的父亲曾经紧紧拉着我的手走向广阔的原野。我们走过庄稼收割后的土地,走过一面面山坡和树林。一路上,我的父亲不停地用他那粗糙的大手指指点点。他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了。 那个令我们全村人都终生难忘的秘密是:从野鼠洞中可以搞到粮食。那不是别的,是他妈的粮食,是人人都梦寐以求的狗日的粮食啊! 那种迫使我肃穆以对的情景,曾经反反复复幻化在我的面前:晨色蒙蒙,村里的男人们默默地扛起铁锹镐头鱼贯而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他们满怀希望走向冬天的原野…… 我的父亲一直连续感慨了几十年。他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野鼠洞呢洞里怎么回有那么多的粮食呢?十几斤,几十斤啊! 当我掌握了油嘴滑舌的技巧之后,我对父亲说:那是很正常的,不是有深挖广积粮的指示吗? 我的父亲感到迷惑不解的是,挖开了那么多野鼠洞,却很少直接从洞中挖出野鼠来他问我: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我的学识已经渊博得在村子里无人可比的时候,我轻而易举地化解了父亲的疑问。我说:野鼠,也包括其他鼠类,它们的鼠洞是很复杂的。有走廊,有粮食储藏室,有卫生间,也许还有客厅吧。通常,卧室离卫生间和粮食储藏室都比较远,而且深度把在一个水平线上。我的父亲不知道我的这点知识是从一本书上偷来的,他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连连点头。 那些可怜饿倾家荡产的野鼠们,全都是在树上死去的。它们把自己吊死在树枝上。那年冬天,我们村子周围,几乎每一棵树上都结满了那种让人感到意外的果实。我很担心父亲问我这是怎么回事,但他从来没有问起过。他被那种怪异的景象惊呆了,一直到现在动没有清醒过来。 在那个饥饿的冬天,我们村子里没有一个人死去。他们靠稀粥活了下来。挨到春天,树叶儿绿了,野菜萌芽了,再过些日子,芳香的槐花开遍了山岗,整个村子呈现出了一派蓬勃的生机。 就是在那个冬天,我们村子里却举行了一个规模盛大的葬礼。在极其悲凉的气氛中,人们摇动树干,野鼠的遗体纷纷而落,如同下了一场冰雹。一个巨大的坟墓埋藏了它们。北风吹过,人们的泪水在脸上结成了晶莹的固体. 我的父亲对我说过,那年,整整一个冬天没有下雪.在快要立春的时候,也就是为野鼠们举行葬礼的第二天,下雪了.多么大的雪啊,像一片漫无边际的孝布,覆盖了整个宇宙.
大 鱼
文/安石榴
镜湖里有大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鱼。就是说不是一米两米长的大鱼,而是三四十米长的大鱼。 镜湖大鱼的事情虽不及喀纳斯湖大鱼影响广泛,但也终于是沸沸扬扬的了。 这是个噱头吗?抑或是炒作?都不关我的事,我用这样的语气叙述和任何传媒不搭界,只因为……等一下! 我的伯父住在镜湖边,是个老林业,年轻时在镜湖水运厂,专门把刚砍伐下山的原木放入湖中,排好,原木就顺着湖水的流向被运出山外。我从来没亲眼见过水运原木的壮观场面,它像一种灭绝的动植物永远消失了。我只见过一幅版画,不过我觉得好在只是一幅版画。 我的伯父安居山中,和伯母养了一头奶牛、两只猪、三箱蜜蜂、一群鸡、一条狗,侍弄一大块园子。 那一次我到伯父家,正是关于大鱼的传说四处播散的时候,但是从没有人通过任何方式捕捉到它。是的,从来没有。 我走进院子的时候,伯父和伯母正在八月的秋阳里采集蜂蜜。伯父穿着一件半截袖的老头儿衫,露着两只黝黑的胳膊,一只脚踏着踏板,蜜蜂们“嗡嗡”地围着他转。我看得心惊胆战——伯父稀疏的头发里、伯母的鼻尖上都有蜜蜂爬来爬去。 我把照相机、摄像机、高倍望远镜等机械,高高架在伯父的院子里,一排枪口一样对着湖面。在这些事情完成之前我没有说一句话,伯父伯母也未理睬我。 我问伯父:“真的有大鱼吗?镜湖就在您眼前,您见过大鱼吗?” 伯父沉吟了片刻,说:“你记好了,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人知道。”伯父把“人”字说得很重,“人要是知道了,就不妙了。要是人不知道这山里有大松树,那些大树就还活着,现在还活着,一千年一万年也是它。人知道了,那些大树就没有了,连它们的子孙也难活。” 我心里当时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打断大伯,说:“求您说实话,到底有没有大鱼?” 大伯深深地看了我一眼,不吱声。我突然感到不同寻常的异样。首先是大黄狗,刚才还在我身边蹦跳着撒欢儿,这一刻忽然夹起尾巴、耷拉着耳朵、耸着肩膀一溜烟钻进窗户下面的窝里去了。几只闲逛的鸡抻长了脖子偏着头,一边仔细听,一边高举爪子轻落步,没有任何声息地逃到障子根去了。 我猛地领悟了伯父的眼神,随即周遭巨大的静谧漫天黑云一样压下来。阳光并不暗淡,依然透明润泽,但是森林里鸟儿们似遇到宵禁,同时噤声,紧接着,平静如镜的湖面涌起一层白雾,顷刻一排排一米多高的水墙,排浪似的一层一层涌来,然后……等一下,你猜对了。 大鱼出现了! 大鱼又消失了! 一切恢复原样。 我带的几件现代化机器等于一堆废铁。是的,我没来得及操作。我懊恼地坐在地上,看着鸡们重新开始争斗,大黄狗颠儿颠儿地跑出院子站在湖边高声吠,森林里鸟儿们的歌声此起彼伏。我忽然想:其他动物或者植物该是怎样的呢? 伯父却淡淡地说:“我们活我们的,它们活它们的,互不侵犯。” 又说:“你倒是个有缘的,有时候它几年也不出来一次。”伯母在旁边连连点头。 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我都住在伯父家里。我睡得很少,吃得也很少,基本上不说话,但是心里很静很熨帖。伯父伯母每天仍然愉快地忙碌着,两只猪、一头牛短促的呻吟和悠长的叹息互相唱和,呈现的都是生命的本来面目。 一天晚上,伯母拿出自酿的山葡萄酒,我和伯父喝着唠着,伯父就给我讲又一个惊人的森林故事。 野人?外星人?等一下,别猜了,你猜不对。而且,我和伯父一样,不会说出一个字。 打死也不说。
夜 星
文/孙逸 男人回家时饭菜已经凉了,他要老婆把汤加热,女人说她头痛。 他开始骂她懒,走到厨房他还怕她听不见,音量不断提高。结果他分了心,汤碗碎成一地瓷片,他的骂花样更多了,连她不能生养也抬了出来。 女人冲进厨房把抹布甩到他脸上,她的鼻子也没躲开男人投出的锅铲。她哭叫着扑过去,两人尽情挥舞着拳头。 生活和工作几乎耗光了他们的体力,很快战斗就结束了,最后的戏码仍然是互泼脏话。可对方的伎俩早已化成共同财产,伤不了谁的心。 夜奔涌而来,屋子暗了。男人重新弄了吃的,女人躺在床上装睡。再晚些,男人关掉电视,除去衣裤爬上床,再翻到她身上。 女人的脏话混杂在一片喘息声中。那张老床要散架似的,吱吱呀呀响个不停。她用力抱住男人,好躲开他嘴里的酒气。 很快,男人发出一声沉闷的咆哮结束了对老床的折磨,她光着身子去厕所把汗水抹掉,然后坐在马桶上把男人未尽的事完成。她出来时男人已经睡熟了。 女人裸着身体走到窗边,双手交叉抱在胸前,遮住已发黑的乳头。她将头仰起倚在窗框上瞪着天空,万籁寥寂,只有几颗夜星缀在空中。 细细的凉风由窗缝挤进屋子,她的身体抖了一下,搓了搓冰凉的胳膊,跑回被窝里。她侧过身子靠着男人热烘烘的背上,她盯着灰色的窗,夜星消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