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喜欢的古诗词第273首

 静静的图书馆 2013-02-17
第273首[唐补124]
  
   绝句四首(其三)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写作背景]
  
   囊中羞涩,杜甫暂时还不能回家。
  
   从梓州到洛阳,绝非一朝一夕,费用不菲。唯一的稻草李刺史,也就是一般照顾,让他拿出这么多钱,除非公款垫付。
  
   只能继续梓州。
  
   还有一位重量级人物在蜀,有必要说。
  
   就是房琯。房琯起初贬为邠州(今陕西郴县)刺史,到了760年8月,改为汉州刺史,这个汉州就是现在的四川广汉市,在成都的东北方位,相距大概80里。
  
   注意杜甫的入蜀时间,是759年的腊月年底,至现在的763春,已经3年多。在这期间,不论困顿还是滋润,与房琯没有任何联系,至少从杜甫的诗文中,找不到蛛丝马迹。
  
   这是怎么了?
  
   以下乱猜:
  
   资料中介绍杜甫与房琯,说他们是布衣之交。根据是杜甫刚结婚时,居住在洛阳东面的首阳山,当时房琯也正巧在此隐居。期间,杜甫曾登门拜访。
  
   我不信。登门拜访就一定能成为朋友吗?朋友是需要事件的积累和时间的考验,岂能如此容易。
  
   只能说,2人认识。
  
   那么,肃宗打压房琯时,杜甫的力谏,该如何解释?
  
   肯定不是出于私利,否则,他该倾向于皇帝。也不是出于私交,他们之间也没有私交,即使后来有,杜甫也没那么狭隘。我相信,他是仕途理念的驱使。
  
   杜甫这种人,不懂站队,也不屑站队,见多识广的房琯,心知肚明。虽然在外人眼里,杜甫属他这派。
  
   说到底,房琯的心里,感激不多。
  
   也许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杜甫的职位太低,宰相房琯的心中,没他的位置。说狠点,在房琯面前,杜甫不够级别。
  
   如此这般,杜甫应该有所感觉,所以,在蜀期间,没有上门打扰。
  
   也许上门打扰了,房琯不买帐,杜甫土灰灰,没写诗,我们不知道。
  
   总之,2人关系忒一般。
  
   就在这年4月,房琯被诏进京,任职刑部尚书。杜甫到时,房琯已经上路,失之交臂,杜甫写了一首诗。
  
   滑稽滴想,如果2人见面,如果房琯态度不亲,也许就不会有这首诗。
  
   特意拜见房琯,也许是杜甫想入仕的一个信号。想想即使回到洛阳,没工作,还不是一样穷?再说,新君上位,充满期待,再加上“安史之乱”刚刚平息,百废待兴,杜甫的政治热情复燃。
  
   回到梓州的时候,已是春末。
  
  
   出事了。
  
   “安史之乱”给大唐帝国造成重创,伤筯断骨。剩人之危者,蠢蠢欲动,吐蕃是其一。
  
   小动作不断,到了这年10月,大军逼进长安。慌乱的代宗学他爷,逃之夭夭,跑到了陕州(今河南陕县),长安的百姓再次遭劫。
  
   代宗的执政水平,无疑给政治热情复燃的杜甫泼了冷水,黯然神伤。黄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
  
  
   也有好事。
  
   以前的李刺史,对杜甫也就是一般般,现在换了,换成了章彝(yí)。这个章彝,对杜甫非常热情,其程度,直逼严武。
  
   杜甫开始有吃有喝。
  
   按理说,杜甫该消停了吧?
  
   不,杜甫很快又作出了一个决定,离开梓州,举家阆(làng)州(今四川阆中市)。
  
   他有路费吗?
  
   有,章彝负责。
  
   为什么选择阆州?想回家吗?
  
   阆州在梓州的东北方位,靠近嘉陵江,他想出峡,但目标不是洛阳,而是湖北。
  
   有了章彝的慷慨,梓州挺好的,为什么?
  
   梓州不好。
  
   冒着挨骂的风险,说说杜甫。
  
   首先杜甫是好人,老实厚道,忧国忧民,一般人望其项背。但让此时的他,为国捐躯,打死他也不干。
  
   10月,吐蕃占领长安,虽然12月,唐军收复,但杜甫不知道。而且此时吐蕃对蜀的骚扰未断,且越来越剧,任成都尹兼西川节度使的高适,有点顶不住,逐渐疲软。
  
   此时的高适,年高难适,后人不客气地给此时的他,下了断语: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一旦成都失守,梓州必殃,还不如早做打算,走之大吉。
  
   没有贬低杜甫的意思,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把他捧上天,那就是扯蛋。
  
   到了阆州,已是763年腊月年底。
  
   春节过后,杜甫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全家武装,一切准备就绪,但正要上船之际,老天又和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一个消息,令他振奋不已。
  
   严武回来了,代替高适,而高适被诏回长安,另任。
  
   兴奋的杜甫难以自持,随即吟出一首诗,前2句:“殊方又喜故人来,重镇还须济世才。”
  
   “在特殊的方位(指阆州),高兴地听到故人回来了,成都这样的重镇,必须济世之才。”
  
   这2句,我们隐隐感觉到了对高适的不满。
  
   天降大喜,杜甫携全家扭头便走,目标直奔成都。
  
   他坚信严武的实力,成都将固若金汤。
  
  
   故人重逢,友情依旧,严武问长问短,杜甫照单全收。
  
   滋润丛生,浑身冒油,梅开二度的生活充满阳光。
  
   写诗。
    [本诗简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鹂:黄莺。 白鹭:鹭鸶(??),一种鸟,腿长,羽毛白色。
   寓情于景类的作品很多,如果这情是悲,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掌控,因为人们往往拥有丰富的同情。但如果想表达喜,则有难度。因为你喜欢的,别人未必,想引起强烈共鸣的,更是难。
   表达喜,选择什么景物入诗,然后如何用字句表达,写过诗的人,深有体会。
   鹂是黄色的,感觉温暖,它的鸣则让人欢快,选择柳,它是翠色的,充满了朝气。
   鹭是白色的,联想到纯洁,天是青色的,顿感清爽。
   以上所述,喜欢诗的人都能自读,不再啰嗦,说点别的。
   我以为,这2句最出彩的地方,在于每句的前2字。如果省略它们,变成“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就会显得呆板笼统,缺少生机。
   数字的作用,就是给人的感觉更具体,活灵活现。尤其是一些特殊数字。
   所有数字中,“两”或“2”与众不同,多了则显乱,少了则孤单,它往往给人一种归属感、依赖感,再往狠了说,就是一种温馨感和幸福感。反正我这样。
   当我们读到“两个黄鹂”时,是否大脑中无意识地闪过“两个鸳鸯”,或者猛地以为这2个黄鹂是一对?
   杜甫的这4个字,容易以起联想。
   所以,“两个黄鹂”有着一种喜庆。
  
   一群白鹭,眼前乱飞,你可能觉得烦,当它们排成一行,飞上天,离你远去的时候,就是一种美,它们不再打扰你,它们弱小,但它们却能飞上天,而且整齐划一。这种美的背后,有一种尊敬。
   心情不好的人,万万写不出如此佳句。
   关于这2句的对仗,不说了,那是一丁点毛病也没有。
  
   再说点别的。
   诗人老实厚道,他的诗“现实主义”,记载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我愿意相信,这2句,是实写。尤其第2句中的“上”,更是强化了这种感觉。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估计写不出。
   继续。
   也许有万一,万一他思绪顿开,偶尔浪漫,表面实写的背后,有所暗喻,那我们该如何理解?
   媳妇纳着鞋底,杜甫喝着茶,翠柳下,相对而坐。眉来眼去,嘀嘀咕咕,含情脉脉,有说有笑地也“鸣”着。
   庭院内,儿女们玩耍嬉戏,无忧无虑,他们的茁壮成长,给了诗人巨大期待。没准以后,他们也是一群“上青天”的“白鹭”。
   以上乱解,可能不大。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西岭:即岷山,在成都西,故称西岭。 千秋:千年。 千秋雪:指岷山终年积雪。
   东吴:本意指三国时孙权在江南定的国号,这里代指远方,主要是为了与前句的“西岭”对仗。
   有一个问题,这2句气势非凡,有没有政治抱负?
   以为没有。代宗怂成那样,杜甫已经心灰意冷,之所以回成都,就是图个生活安逸,当然这里也有与严武的友谊。
  
   前2句描写室外,这2句室内。
   一个房间也就2处孔,在杜甫强大的心理作用下,意义非凡。
   首先说明,这2句应该属实写。透过窗户,真的看到了西岭千秋雪,开门而望,也许远处真的有船只停泊。
   关键是,诗人用了“含”和“泊”这2个字,气势突变。
   西岭再高再远,即使千秋积雪,终年不化,也在我的“窗含”之下;东吴的船只再远再大,即使能行万里,我也看成在我的“门”前停“泊”。
   房舍虽小,能聚万物,我虽布衣,气统山河。
   好气势!
  
   必须打住,有话要说。
   如果冷静下来,仔细体会这种气势,却没有多少霸气,“含”和“泊”,非常温和恬静。或者说,即使有霸气,也是一种温和的霸气,缺乏杀伤力,没有政治野心。
   这种温和的霸气,好像只有杜甫。
   因为他善良,同时他又清狂。
  
   这首诗,前2句喜景,后2句如果继续喜,容易显俗。高超杜甫,用气势补之,顿显厚重,整体读来,则喜之不躁,张弛有度。
  
   绝对精品!
  
   解析完毕。
  
   =======================================
  
   可以说,这首诗,标志着诗人七绝的成熟。
  
   绝句四首(其三)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谢谢阅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