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企业无所谓大小,只有强弱之分。“做得很大”是很多人评论企业好与坏经常使用的语言或是预设目标。“大”在中国的哲学基础是这个国家根深蒂固的“专制与攫取”、“剥夺与屠杀”,与工商文明的“自由竞争、优胜劣汰”是截然不同的。前者的表现过程是“摧毁与重复”,后者的表现过程是“创造与叠加”。前者需要的是傻逼,后者需要的是规则;前者制造的是奴才,后者制造的是生活;前者积累的是白骨,后者积累的是财富。 企业的拥有者或管理者应该立即放弃这一标准,不要向“国资委”那帮臭大粪看齐,应该转而向“强与弱”聚焦。国内有些大佬也说过很“担心自己的企业做大”,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第一家公司: 它既不属于制造业,也不是“高科技”,而是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行业:搬运。 贝拉尔运输公司(Berard Transportation, Inc) 该公司的网站是这样介绍的: 一切都始于一座房子 罗伊?贝拉尔(Roy Berard),一个创新的甘蔗农。1945年,一位朋友提供了50美元请他把朋友的房子移到几英里外的新位置。他使用的是旧卡车和自制的拖车,“我喜欢做这方面的工作,因为当时,50元看起来像$50,000。” 这一工作赢得了该地区口碑,他的农业经营公司开始专注于搬运业务。 今天,“贝拉尔运输” 不断创新以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利用最新的技术、装备与65年以上的经验来处理您的项目,使我们成为重型运输领域的行业领导者。 这是该公司接了一个活儿,拍摄成宣传片的视频: 这是2012年1月9日-10日,该公司为“奥斯塔”(Austal)船厂制造的“科罗纳多号”搬运出厂并运到干船坞的过程。以便该舰可以在1月17日顺利进行洗礼仪式。 视频的看点: 1、多次出现“BERARD SINCE 1945”的特写,说明视频的主角不是这艘舰也不是这家船厂,而是这家默默无闻的“搬家公司”; 2、视频的上传者有个笔误,这不是滨海战斗舰LCS-2“独立号”, 因为舷号“4”已经说明了这是四号舰“科罗拉多”。当然这无妨; 3、整个搬运的图片库和视频里,既没有作为甲方的美国“军方”人员在那吆五喝六,也没有作为乙方的“通用动力”的人在那狐假虎威。镜头里只有一个奥斯塔船厂的人。剩下的就是一帮“搬家公司”的人在练活儿。 4、没有对“关键部位”遮遮掩掩,故弄玄虚。一切都亮堂堂给你亮在那儿。这些视频和图片不但在贝拉尔运输公司网站上挂着,奥斯塔造船厂、通用动力公司的网站上也到处都是,而且美国海军新闻办公室、海军各个部门的网站都能轻易看到。 总之,这个视频是为了“揽活儿”,可不是对外炫耀或自证明“强大”。千万别误会,这是生意! 相信图片都出自这位老兄之手 发几个特写:尾部找不到传统的螺旋桨推进器,你甚至连方向舵都看不到!取而代之的是四具独立的喷水推进装置 这个家伙是谁派来的? 完活儿! 2012年1月17日,LCS的四号舰“科罗拉多”洗礼仪式。 更早之前的2011年8月31日,海军作战部长(CNO)加里?拉夫黑德上将到阿拉巴马州的奥斯塔船厂参观正在建造中的LCS-4 本帖的主题是公司,而不是武器。而且再牛逼、再复杂的武器系统也不过是一家家普通公司的产品罢了,它们和生产牛仔裤、汉堡包、牙膏、芯片、手机、平板电视、汽车的公司没有任何区别,仅此而已。 但是后面的几家公司也会涉及到“濒海战斗舰”(LCS)这种产品”,所以有必要提一下: 濒海战斗舰(LCS)是美国海军水面舰艇中的新成员,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专用舰型。 通过前期方案验证与招标,最终选定了两个候选方案:洛?马/马里内特海事公司提供的“先进半滑行单船体”方案;通用动力/奥斯塔造船厂提供的“前部细长中后部三船体”的方案。 双方的设计方案都来自于成熟的商业船舶制造和使用经验,双方都选用了喷水推进方式,都实现了冲刺速度超过40节和远程运输距离超过3500英里的目标。在以40节至50节的速度冲刺时,舰体会尽可能多的脱离水面,以减少阻力。 LCS-1(远)与LSC-2(近)进行的海试 最初设想是在这两种方案中选定一种,最后决定两种方案都选择,首批建造12艘。2004年洛?马/马里内特团队获得第一份合同,此后该团队负责舷号为单数的“自由级”制造计划: “自由”号(USS Freedom, LCS-1)。 “沃思堡”号(USS Fort Worth, LCS-3)。 “密尔沃基”号(USS Milwaukee, LCS-5)。 “底特律”号(USS Detroit, LCS-7)。 “小石城”号(Little Rock, LCS-9)。 “苏城”号(USS Sioux City, LCS-11)。 通用动力/奥斯塔团队负责舷号为双数的“独立级”制造计划: “独立”号(USS Independence, LCS-2)。 “科罗纳多”号(USS Coronado, LCS-4)。 “杰克逊”号(USS Jackson, LCS-6)。 “蒙哥马利”号(USS Montgomery, LCS-8)。 “加布里埃尔?吉福兹”号(USS Gabrielle Giffords, LCS-10)。 “奥马哈”号(USS Omaha, LCS-12)。 2013-2017财政年度继续增购16艘,5个年度的采购数量为4-4-4-2-2。最终计划建造55或60艘。 2011年9月16日,“贝拉尔运输公司”搬运 “联合高速运输舰JHSV”1号舰的过程: JHSV-1出厂的时候,旁边的LCS-4还没完工 这是传说中的党员突击队吧? 这猜这是借用了BAE系统的浮动式干船坞,在这个项目上不知详情,但在“濒海战斗舰”LCS项目上,BAE系统是双方团队的供应商之一,双方都选择了BAE系统“地面和武器装备分部”的Mk110型57毫米舰炮系统。看来还是有熟人好说话!再说又用不坏,喝顿酒的事儿哈。 2012年8月,这家伙完成了验收试验,2012年12月5日交付美国海军。 2012年9月15日,JHSV的2号舰举行下水洗礼仪式。 最下面的标识疑似:通用动力先进信息系统,是通用动力(GD)信息系统分部的一个子公司 2012年5月3日,JHSV的3号舰在奥斯塔(美国)造船厂举行了龙骨铺设仪式。 看来,贝拉尔运输公司的活儿源源不断 这就是一个农民为了“50美元”而创办的运输公司。 第二家公司 奥斯塔(美国)造船厂。 相比起久负盛名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英格尔斯造船厂”、“巴斯钢铁”、“电船公司”等耳熟能详的名字,“奥斯塔(Austal)”确实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 它是澳大利亚“奥斯塔船舶公司”在美国的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双体、三体船舶制造商。相比起那些动不动就过百年的老字号,奥斯塔是一名成立才30多年的“后生”。而且主业并不是军用舰船,而是商用和民用船舶。 这个???很新颖 澳门金光飞航、香港喷气飞航、第一新轮渡公司使用的是都是奥斯塔48/A型高速双体客船,去澳门赌博的时候坐过吧? JHSV脱胎于成熟的商业船舶技术和运行经验,以无以伦比的高速、浅吃水、高运载能力、大航程引起了澳大利亚军方的注意(还有另外一家澳大利亚造船公司:因卡特),在澳大利亚军方应用后,又引起了美方的重视,经过试用、租用、改装后,促成了如今的“联合高速运输舰JHSV”项目。 第三家公司: 马里内特海事公司(MARINETTE MARINE CORPORATION。MMC) 是一家在1942年成立于威斯康辛州的私人造船企业。自成立以来,马里内特海事公司生产了超过1300艘各类船舶。主要是民用与商用船只,作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合作伙伴,参与濒海战斗舰LCS1的方案设计与制造。 LCS-1安装两台劳斯莱斯公司的MT30型燃气轮机,两台费尔班克斯?莫尔斯公司16PA6B STC柴油发动机,驱动四台声学优化劳斯莱斯喷水推进器 2009年马里内特海事公司被收购,母公司就是全球造船业大名鼎鼎的意大利“芬康提瑞海事集团”(或称芬坎提里Fincantieri Marine Group.FMG)。 芬康提瑞海事集团(FMG)是芬康提瑞(Fincantieri)公司的附属公司,是欧洲最大的造船企业,在成立的200多年时间里建造了超过7000艘船舶,作为工业、金融控股公司,成立于1959年12月。那一年我们刚超过英国,而且没有饿死过人!极个别是高兴死的。 加富尔号航母和歌诗达游轮都出自Fincantieri 第四家公司: 尼克尔斯兄弟造船公司(Nichols Brothers Boat Builders Inc。NBBB) 尼克尔斯兄弟造船公司由尼科尔斯船舶工程公司演变而来。1939年,马克?尼科尔斯和儿子弗兰克?尼科尔斯注册成立。长期从事拖船,渡船,消防船,渔船,驳船等民用船舶的制造。 1972年,弗兰克?尼科尔斯的两个儿子Mart和Archie接管了家族生意。使该造船厂的能力的迅速增长。最显着的创新增长来自马特?尼科尔斯的市场洞察力,为市场开发了重量轻、速度快、省油、铝合金外壳的新型双体客船,是在北美地区推广和生产高速双体船的主要厂商之一。 早在2004年11月,海军作战部长韦恩?克拉克参观正在建造的“海上斗士”(FSF1) 快速的海上构架(fast sea frame),它的性能可与跑车相媲美。在最大有效载荷的情况下,“海上斗士”的最高时速可达50节(92.6公里/小时),在恶劣的航海条件下设计时速为40节(74公里/小时)。 由华盛顿州尼科尔斯兄弟造船公司建造 “海上斗士”配备了四个Rolls Royce Kamewa 125 SII喷水推进器,相互独立可实现侧向运动,简化了操作和停泊。 喷水推进器由两台GE LM2500燃气轮机和两台MTU 16阀推进式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 这张图的亮点不是人,不是原图说明的“三名众议院参观FSF1”,而是后面那架刷着“Northrop Grumman”的直升机。看来,早在2005年,诺格的“火力侦察兵(Fire Scout)”无人直升机就已经上舰了。 我记得两个月前,某家报社说了:美国主要的造船企业只有6家,而中国有近百家!是吧? 和开头说的意思基本一致,既然“大与小”没有多大意义,“多与少”的意义也同样不大,还是核心问题:强与弱才是真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