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帛书老子

 率我真 2013-02-22

帛书老子

西汉时期。

帛书《老子》  

                                                     梁海明先生校注                     八卦仙人标点

                                                                                     帛书《老子》 - 八卦仙人 - 八卦仙人

                        【福建泉州清源的天然石老子像】

 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第三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淈;动而俞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之根。緜緜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仙;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

槫气至柔,能婴儿乎?

脩除玄监,能毋疪乎?

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

天门启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

卅辐同一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然埴而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

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为宠辱若惊?宠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为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

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女何以寄天下?

第十四章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惚,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

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志。

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

与呵!其若冬涉水;

猷呵!其若畏四邻;

严呵!其若客;

涣呵!其若冰泽;

沌呵!其若朴;

春啊!其若浊;

旷呵!其若谷。

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葆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第十六章

致虚极也,守静督也。

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

天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曰静;

静,是谓复命;

复命,常也;

知常,明也。不知常,亡巾,亡巾作,凶;

知常,容;

容乃公;

公乃王;

王乃天;

天乃道;

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

信不足,案有不信;猷呵!其贵言也。

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

第十八章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第十九章

绝圣弃知。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言也。

以为文不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第二十章

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望呵!其未央才!

众人熙熙,若乡于大牢,而春登台;

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

累呵!如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

惷惷呵!

粥人昭昭;我独若昏呵!

粥人察察;我独闵闵。

惚呵!其若海;望呵!其若无所止。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

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道之为物,唯望唯惚;惚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惚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请呵!其请甚真,其中有信;至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

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第二十二章

炊者不立;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第二十三章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式:不自见故章;不自视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才诚,全归之。

第二十四章

希言自然。

飘风不冬朝;暴雨不冬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有兄于人乎!

故从事,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第二十五章

有物昆成,先天地生,萧呵!谬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下母。

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国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冬日行,不离其辎重。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

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第二十七章

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纯约而不可解也。

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

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乎大迷,是谓眇要。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貣;恒德不貣,复归于无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

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石坐、或陪或堕。

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

其事好还!师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

果而毋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毋得已,居是,是谓果而不强。

物壮而老,谓之不道;不道蚤已。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

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者贵右。

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兆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袭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哀主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二章

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使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俾道之在天下也,猷小谷之与江海也。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知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寿也。

第三十四章

道笵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

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

乐与饵,过格止。

故,道之出言,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

第三十六章

将欲拾之,必古张之;将欲弱之,必古强之;将欲去之,必古与之;将欲夺之,必古予之;是谓微明。

友弱胜强,鱼不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七章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阗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而取此。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

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竭;谓万物毋已生,将恐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

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第四十章

上士闻道,堇能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俞;质真如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第四十一章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

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如诎;

大巧如拙;

大赢如绌;

大辩如讷。

躁胜寒;靓胜热。请靓可以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第四十七章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

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

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将于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

第四十九章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善者善之;不善者也善之,德善也;

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圣人之在天下,欱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为属耳目焉,圣人皆孩之。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人之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

夫何故也?

以其生生之厚也。

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揣其角;虎无所措其蚤;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也?

以其无死地焉。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

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复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堇;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棘。

见常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为袭常。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有知也: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民甚好解。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猒食而货财有余,是谓盗夸。

盗夸,非道也。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

修之身,其德乃真;

修之家,其德有余;

修之乡,其德乃长;

修之国,其德乃夆;

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兹?以此。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蜂虿虺蛇弗螫;攫鸟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

终日好而不忧,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

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

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亡。

第五十六章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也哉?

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而邦家滋昏;民多智能,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

是以圣人之言曰:

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第五十八章

其正闵闵,其民屯屯;其正察察,其邦缺缺。

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悉也。其日固久矣。

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詍;光而不眺。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蚤复;蚤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氐、长生久视之道也。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也不伤也。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第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

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

故大邦以下小邦 ,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

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若坐而进此。

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

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猷难之,故终于无难。

第六十四章

其安也,易持也;

其未兆也。易谋也;

其脆易判;

其微易散。

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

合抱之木,作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为之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物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

民之从事也,恒于几成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百事矣。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第六十五章

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

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

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

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

恒知稽式,此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是以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

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

天下乐推而弗厭也,非以其无诤与!故天下莫能与之诤。

第六十七章

小邦寡民。

使有什佰人之器毋用;

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车舟而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六十八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俞有;既以予人矣,己俞多。

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第六十九章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宵;

夫唯不宵,故能大。

若宵,久矣其细也夫。

我,恒有三葆,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

第七十章

故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弗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诤之德;是谓用人;是谓肥天,古之极也。

第七十一章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进寸而进尺。

是谓行无行、襄无臂、执无兵,乃无敌。

无敌近亡,吾葆矣。

故称兵相若,则衰者胜矣。

第七十二章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

而人莫之能知也;而人莫之能行也。

言有君;事有宗,其唯无知也。

是以不我知,知者希;则我贵矣!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第七十三章

知不知,尚矣;

不知不知,病矣。

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第七十四章

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

无閘其所居;无厭其所生。夫唯无厭,是以不厭。

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不自贵也,故去彼而取此。

第七十五章

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天之道,不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单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六章

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

若民恒且畏死,而为畸者,吾将得而杀之。夫孰敢矣?

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

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也;夫代大匠斫者,则希不伤其手矣。

第七十七章

人之饥也,以其上食税多也,是以饥;

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为也,是以不治;

民之轻死也,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第七十八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月亘信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曰:坚强者,死之徙也;柔弱微细,生之徙也。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恒。

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

第七十九章

天之道,犹张弓者也。

高者印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

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又道者乎?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也。

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第八十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

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

故圣人之言云曰:

受邦之诟,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

正言若反。

第八十一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右介,而不以责于人。

故有德司介;无德司彻。

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帛书《老子》完毕】

附带说明:

1、帛书《老子》出土于1973年12月,地点是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老子》有两种本子:甲本和乙本。甲本的字体介于篆、隶之间,不避刘邦的名讳,当是刘邦称帝以前的抄写本;乙本是用隶书抄写的,又避汉高祖刘邦的名讳,而不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当是汉高祖、汉文帝之间的抄本。

2、帛书《老子》未分章,所有的今本《老子》都分成81章。

如果对应地把帛书《老子》分成81章,那么,两种帛书本《老子》的顺序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却与所有的今本《老子》的顺序不一样。这就表明,今本《老子》的顺序是后人改成的。尤其是“道篇”与“德篇”的前后顺序,区别更明显:两种帛书《老子》都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而所有的今本《老子》都是“道篇”在前、“德篇”在后。

3、帛书《老子》的很多字,在今本《老子》里变成了另一个字。换句话说,今本《老子》就是汉代以后的古人,对帛书《老子》的校注。这与今天的专家对帛书《老子》的校注,都是一回事。只是校注的年代不同而已。明白这一点很重要!要知道,老子的传人所留下了的本子,与社会上其他人校注的本子,完全是两回事,跟本不能相提并论。换句话说,所有的今本《老子》都不是老子传人留下的本子;都是外行人的注解本子。

4、光是校注,还好说;问题是还有对顺序的篡改;甚至还有对文字的添加,例如:第25章,在“。。。。。。独立而不改,”的后面,添加了一句“周行而不殆”。别小看这一句,虽然只有5个汉字,但是,已经足以证明:它是画蛇添足!足以证明:添加这句话的是个外行人。这已经超出校注的原则范围!因此,我不得不说:今天《老子》是外行人的注解。

5、充足而且充分的理由和证据告诉我们,所有的今本《老子》,都是外行人对帛书《老子》的注解。要想看到《老子》的真面目,首先必须抛弃所有的今本《老子》。当然,你愿意接受今本《老子》的流毒,那是你的自由。不过,假如你还要以今本《老子》去教导别人,那我必须说你是自欺欺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