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的高贵在于自尊

 陋室书屋2 2013-02-23

人的高贵在于自尊

我在一篇讨论如何“富”养女的文章中,读到这样一段话:

一位父亲曾这样教育他的女儿:“一个男人要变得高贵,那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他要有成功的事业,要有尊贵的地位,要有足够的钱财,要有良好的学识和修养……一个女孩要变得高贵则十分简单——她并不是一定要有公主的身份,豪门的背景,华丽的服饰,贵族的教育……她只需做一件事,那就是像花蕾一样把自己严严地包裹起来。就是要和那些臭小子保持距离,永远尊重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不管什么年代,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对于两性来说,一个女孩只要凛然不可侵犯,她在男人心中一下就会高贵起来。这个跟什么年代没关系,跟什么地域没关系,所谓新潮的观念都是暂时的。” 

其实,这位父亲的意思大抵是女孩更应该自爱,自重、自尊、自立和自觉。

然而,女孩不自重、自爱、自尊、自立的事例也比比皆是,要说到自觉,那就更谈不上了。要说养儿养女有什么不同的话,我以为养女比养儿更让人操心。在绝大多情况下,女孩受伤害的程度要远远高于男孩。人们大都习惯于接受“穷养儿子,富养女”的观点,这里面其实就隐含了父母对女儿未来的隐忧,想通过“富养”让女儿增强抵制诱惑的能力。不过,这样的“富养”恐怕还只是物质层面的,不足以抵挡非物质的诱惑。修养对一个人很重要,对男对女都是如此。自重、自爱、自尊、自立,还有更高层次的自觉,这些品质都是靠修养得来的。正如前面那位父亲所言,永远尊重自己的身体和心灵,这就是自觉了。

前一段时间,我在“石榴花红”的博客上读过一篇题为《新女性主义 》的短文,说的是妇女解放和妇女地位的话题:

3月8日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男人和女人关系的演变史:

从一百五十多年前,美国纽约纺织女工抗议非人道工作环境;

从一百多年前,还是纽约,妇女们打着“面包与玫瑰”的口号游行,以争取更好的生存环境;

从1924年,中国妇女第一次在3月8日这天游行,开始表达自己的权益主张;

从1949年,中国规定3月8日为妇女节;

从1975年,联合国建立国际妇女节;

从1977年,同工同酬;

从1978年,堕胎自由;

……

一步一步抗争走来,女人和男人的地位终于渐渐平等。至少,看上去如此。

女人们先是因为工作得以经济独立,后来又因为经济独立得以身体独立。自由,对于女人来说,很多时候就是:有些事我不想做,所以就不做。

今天的每一个女人,不管她是什么肤色,什么国籍,什么职业……都应该对历史上,那些为了争取妇女权益而奔走、劳作、甚至坐牢的女权主义者或者女性主义者心怀感激。

女人和男人的关系本来就应该是单纯而美好的。可是这种关系由于女性在历史上历来缺乏经济地位而一直未能得到确立。直到今天,随着女人参加工作成为常态,这种关系才成为了可能。

对于女人来说,男人可以是父亲,是兄弟,是儿子,是老师,是同学,是朋友,是恋人,是情侣,是同事,是竞争对手……。无论如何,男人不应该是剥削者,是骚扰者,是嫖客,是饭桌上不停讲黄段子、满嘴生殖器骂人的变态。

今天的男女地位看起来是平等的,其实远未实现真正的平等。男女有别,在诸多问题上是必须考虑的问题,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不过,无论如何,自尊自重而他人尊重。一个人的高贵在于自尊,对男人对女人都是如此,而对在许多方面仍然属于“弱势”的女性来说,更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