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凡”不凡(随笔) 孙柏昌

 深山木槿 2013-02-27

我和博客朋友“一凡”相识很久了。

久,却不是特别熟。

我对“一凡”知之不多。

在看到她发布的博文《诗意何处寻》后,才知道,如我这样一个平庸的博客,居然还得到了她许多夸奖。

我很意外,真的很意外。

“一凡”,是一个文学博客,自始至终。她好象总是静静的,守住自己的世界。她的世界,有一点淡淡的忧郁。

她的忧郁来自童年?也许。

文学是梦境,是幻想。她的童年有许多梦。她渴望读书,却因家境而辍学。正如她在《诗意何处寻》里所说的:

“对诗有朦朦胧胧的感觉,更多来自于童年父亲的熏陶。”

她父亲是个地质工作者?

我记得,她好象很小的时候就在当地的报纸发表过诗歌(来自我的阅读记忆,可能不太准确)。那时,她十几岁。后来,好象还入了河北省作协。

于是,我又觉得很熟悉“一凡”了,觉得她是我认识中的某个作者。

她好象是冀东人。她开始在文学道路上蹒跚学步时,我在冀中。我记得,我刚刚学习创作时,还在她故乡的杂志《冀东文艺》、《唐山文艺》上发表过小说。当时,我在文化馆工作,农村有许多青年热衷于文学,而且自发成立了许多文学社。其中的“朝花文学社”还得到了当时任河北省委书记高扬的肯定,农村文学社便如雨后春笋了。“一凡”也是其中的一员?我很熟悉那些激情澎湃的热血青年。

据说,文学来自童年的梦。

人生的苦难是滋润文学的沃土。

我和“一凡”一样,老家都在农村。她写的乡村生活,我很熟悉,也很亲切。

我不记得,她写了几篇母亲的散文。每一篇都会给我感动。

她写的乡野,也一样。

她有着非常纤细、敏感的心灵触觉。她的诗与散文,都带着女性特有的纤细与柔情。

童年记忆,永远是她的灵感。

最近,读了她的《女人花》(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87362f0102eal0.html)写的非常好,一个传统的东方女性,很活脱,让我过目难忘。文字也简洁、漂亮。短短的千余文字,要写活一个人,是需要扎实的功夫的。

最近,我很少去个人中心读博客,大都是回访来访者。“一凡”,还有许多博客的文字都几乎不是第一时间看到的。我在写这篇博客时,是打开了“一凡”的。她新发布了篇《求助》,我看到了她那颗母亲的心。

一个不懂得爱的人,很难写出像样的文字。文学需要爱。

或许,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和“一凡”会在博客里相守,彼此也不会丢失。

相守,也许是博客的存在价值之一?

“一凡”的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yifan151yifan15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