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题,正己的一面镜子

 指间飞歌 2013-03-01
问题,正己的一面镜子
作者:常文臣
2013-02-28 09:46    来源:解放军报
【 字号: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鲁迅先生说过:“我虽时时在鞭挞他人,但更多是在无情地剖析我自己。”这启示党员干部,要把敢于自我解剖作为历练坚强党性的利器

  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求真务实不仅反映了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同时也连着党风建设这个大问题。然而,实际工作中一些同志习惯于讲成绩添枝加叶、谈问题避重就轻。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主要是这些同志名利思想严重,缺乏亮丑揭短的勇气。

  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有的同志之所以在群体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秘诀就是善于对照问题这面镜子看清自己,在反思改进中矫正认识坐标;有的同志之所以忙忙碌碌成效不明显落后别人,关键是缺乏直面问题的勇气,怕影响个人前途。哲人罗素说:“谎言来自恐惧。”当前,一些同志不敢说真话,往往也是因为有这样那样的“恐惧”和顾虑。

  营造“问题面前不绕着走,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求实氛围,各级党委机关就要敢于较真碰硬,做到讲问题一针见血,该说到具体人具体事的就要说到,不留情面。另一方面,要倡导“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善于纳言纳策,了解情况少听汇报,多深入一线,在与基层官兵零距离交往中,掌握最真实最客观的情况。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在听了邹忌的劝谏之后,立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下令改革。这种闻过则喜、善听逆言、勇于向自己开刀的胸怀之所以千百年来为人所推崇,就是因为齐王能对照问题看清自己。鲁迅先生说过:“我虽时时在鞭挞他人,但更多是在无情地剖析我自己。”这启示党员干部,要把敢于自我解剖作为历练坚强党性的利器,越是在赞誉之声不绝于耳、取得成绩得意欢喜的时候,越是要戒骄戒躁,做到问题剖析不透不放过,原因教训不深不放过,改进措施不细不放过。只有深刻解剖自己,才能重新认识自己超越自己,修炼出以问题改进升华人生价值的崇高境界。

  正确认识自己,是成就事业之基,能击出奋进之火;是前行的航标,能引领人生之舟;是创造的源泉,能汇聚移山之力。常常直面问题正己,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我们的灵魂,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历练了我们的品格,能让我们始终立足自身不断创造佳绩。

【责任编辑:梁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